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3年,毛泽东离家到湘乡东山求学和参加湖南革命军后,又与两个朋友选中了一所免交学费且食宿又便宜的师范学校,入学考试时他帮两位朋友各写一篇文章,三篇文章使他们三人都考取了这所学校,开始毛泽东在湖南四师就读,几个月后,四师并入一师.第一师范教学内容兼顾中西,毛泽东上午读国文和中国历史,下午看德国哲学.  相似文献   

2.
柴生高 《兰台世界》2012,(13):66-67
一、探索革命道路的时代先驱蔡和森1895年生于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少年时代家境较为贫寒,做过大约三年的学徒。1913年,凭借着刻苦勤奋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并在此与毛泽东结识且成为挚友。在湖南一师学习期间,蔡和森读  相似文献   

3.
1906年荷花盛开的时节,谭氏家族有个叫谭润区的读书人家里添了一个男丁.谭家老少十分欢喜,给孩子取名世铭,别号举安.这孩子便是后来的谭政大将.谭家本是当地的大户人家,谭政的祖父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绅士,家道富裕,门第显赫.谭政的父亲谭润区是湘乡县立第二高小(即东山学堂)的教员,收入颇丰,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他对谭政从小就要求甚严,对其读书更是上心.谭政六岁便被送进了父亲特意选的一个有名气的蒙馆里接受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4.
一、少年毛泽东与水结缘 韶山冲,毛泽东家门口有两个水塘,这是他小时候经常游泳的地方,打水仗,游泳,曾给他无穷的乐趣.他在东山高等小学读书,常去环校的小河里去游泳.午休时,从后斋僻静处那棵伸出水面的桃树枝上跳下水去,游毕又攀枝上来.假日便约几个同学,到附近的堰塘或涟水河去游.  相似文献   

5.
唐生明家是湖南东安的大财主,哥哥唐生智是湘军中实力最大的一个师长,据地自雄,唐家可谓有钱有势,威震三湘。唐生明在少年时代便花天酒地,挥金如土。唐生智对其弟管教很严,送其到湖南讲武堂读书。唐生明与周恩来、陈赓有非常好的私交。  相似文献   

6.
王谦 《档案时空》2007,(1):41-43
伟人毛泽东的酷爱游泳,少年时代就是游泳好手,他家旁边的池塘便是天然的游泳地.到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流经长江的湘江即成了他消热解署和磨练意志的好去处.之后,转战南北,戎马匆匆,便很少游泳了.解放后,随着新政权的巩固,游泳便又成为他强身健体的首选运动项目.在63岁至73岁这十年中,他18次畅游长江,至今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7.
刚过而立之年,便已跻身于中国书法家协会,这所令许多泼墨挥毫者苦苦追寻的大门。他就是解放军老干部俱乐部青年书法家邹正桃。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谈起爱徒,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正桃之书法,落笔、收笔直率,稳重扎实,以章、楷、隶之点画入行、草书,七分古、三分今,青到老成,堪称上乘之作”。艺术的神奇魅力,让我们不得不来回眸这位书法“苦行僧”的艺术之旅。墨海初航艺术家的成功,是与痴迷和勤奋分不开的。邹正桃也不例外,少年时代的地,虽然家境贫寒却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小学用竹节做笔,摔坏的碗底作视台。下学堂…  相似文献   

8.
陈赓和谭政不但都是湖南省湘乡县人(现为湘乡市),又都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在他们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竟有六大巧合,令人啧啧称奇. 郎舅之亲 陈赓和谭政的老家都在湘乡县二都湘西乡(今龙洞乡).陈赓在该乡的柳树铺,谭政在该乡的楠香村,两地相距不到10里.陈赓生于1903年2月27日,乳名福哥,童名庶康.他的祖父陈益怀少年时投军,因英勇善战,升为都统,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解甲归田.  相似文献   

9.
1901年创办的京师警务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警察教育机构,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将这所中央警察教育机构交给日本人川岛浪速全权经营。5年后,在回收利权运动的大背景下,清政府借与川岛合同到期之机,收回学堂管理权,改办京师高等巡警学堂。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构建的毛泽东思想的大厦,蕴涵着丰富的新闻思想,舆论战思想是其中颇具华彩的一章.在毛泽东舆论战思想指导下的大量舆论战实践,不但为我党我军打败从日本军国主义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夺取政权、稳定政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为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经典新闻思想,为我党我军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重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斗争,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参考.特别在当前,舆论战作为现代高技术战争一种重要作战样式的现实不容回避,交战各方不但在战场上激烈厮杀,而且在舆论上的争夺也日趋白热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解读毛泽东舆论战思想,分析毛泽东舆论战实践,吸取其中的菁华,为我军做好未来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舆论战准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时光倒回到晚清道光十三年秋后的一个良辰吉日,在湘中双峰县荷叶镇(旧时为湘乡县荷塘乡)白玉堂的农户家里,张灯结彩,喜联高挂,乡人忙忙碌碌,这是这家曾姓主人为其长子曾国藩完婚而大摆酒宴。  相似文献   

12.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在五六十年前,这曾是扬州老百姓的梦想之一。方德福老先生,少年时代就怀着这个梦想。在他记忆中,从小小的邮政代办所寄信到发由一个字一个字拼成的电报,从硕大的"大哥大"到3G手机……  相似文献   

13.
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一段毛泽东自述少年时代的经历:开始很想到长沙去,听说那里是个大城市,……我很想到长沙一个专门为湘乡人设立的中学,在那一年冬天,我请求一个高等小学教员介绍我到那里去,他允许了……”这个教员是谁?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档案馆里,保存着这样一封毛泽东的亲笔信:“人惕、人价二位同志:一九六二年七月十四日来信收到,惊悉有晋先师因病逝世,不胜哀悼。谨此致唁。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1977,(2)
一九一二年春天,十九岁的毛泽东同志从辛亥革命时招募的“新兵连”退伍出来,考入了湖南第一中学。达个学校才开办不久,校舍、设备都很简陋,教师质量也不高,远不能满足求知如渴的毛泽东同志的欲望。这年暑假中,由于不满意学校的一些措施,又没有钱交学膳费,毛泽东同志就决心从一中退学了。他作了达个决定之后,心里觉得轻松、兴奋,提着简单的行李,向长沙新安巷的湘乡中学寄宿含走去。在这里他得到了暂时寄居的地方,开始了他新的自读自修的学习。离新安巷大约三里的定王台有藏书丰富的湖南图书馆。他每天在寄宿舍里吃过早饭后,就匆忙地走到馆里,赶上馆里开门时就进去看书。到下午五六时馆里要关门了才出来。中午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晚年在病中曾对身边工作人员吴旭君说:“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就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吃肥了你们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这诚然是伟人的幽默,但对饮食不甚讲究的毛泽东,的确特别喜欢吃鱼,尤钟爱武昌鱼.下面说的就是毛泽东和武昌鱼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曾做过不少的事业,这已为世人所知。然而对于他在图书馆事业方面有过的贡献,却很少有专文提及。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本文就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与图书馆结下的不解之缘,作一专门的探讨和研究。人们常说: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培养人材的搖篮,是自学深造的场所,是攻克科学城堡的战场,这话不假。而且它已被许多历史事实所证明。我们看一看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积极利用图书馆的事迹,就足能说明这一点了。  相似文献   

17.
1954年春,毛泽东主席在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等人的陪同下,从杭州驱车到新登农村视察。他在松溪桥头下车后,步行一公里多路,来到松溪乡王家水碓村,与王关林等农业合作社员亲切交谈,调查了解农村合作化和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期间,毛主席听到了新登县的有线广播,兴奋不已。他对秘书田家英说,要将发展农村广播这一条写进“农业发展纲要”。  相似文献   

18.
才子邓拓     
1945年,洪水奉命到延安,参加整风学习,直到抗战胜利。这年胡志明指名要洪水回国参加武装斗争。临行前,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和来接洪水的越南同志话别。据《人物》杂志说:毛泽东曾戏谑地说:“洪水的性格是执著、透明的。这样的干部使用得好,是驰骋千里的骏马,否则就是爱尥蹶子的马。使用不好,小心他踢人。”毛泽东的话是有所用心的,可是并未被越南同志所理解。洪水回国后战功显赫,胡志明写给他12个字以示祝贺:胆育大,新育牢;智育圆,幸育方。但是他不被别人所理解,不能留在越南工作了。 洪水回到中国后,在中南海居住。1955年评军衔,他被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少将。国庆节他在天安门城楼,周恩来特意把他领到毛主席身边。毛泽东得知他评为正师级少将,便说:“这不合适!他是黄埔时期参加军队的,是否改为正军级?” 1956年洪水患了癌症,提出回国要求,毛泽东、彭德怀、叶剑英、黄克诚等在政协和他话别。周恩来在门口迎送。  相似文献   

19.
范长江同志,原名范希天,一九○九年十月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赵家坝村。少年时代的家庭是没落地主。他的母亲以个人手工劳动的收入供给他读书。他先后在内江中学和四川省六中上初中和高中,学习期间,成绩优异。由于受到大革命时代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他以高度的热情,参加了当时国民革命的一些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武昌农讲所聆听毛泽东讲课 夏光,1909年11月29日出生于湖南省武冈县.1926年,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各地农民运动迅猛开展起来.当时在县中学读书的夏光深受影响和鼓舞.7月从县中毕业后,就立即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之中.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武汉成为大革命中心,时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提议在武昌举办一所大型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来培训一大批农运骨干,以解各地急需农运干部的燃眉之急.为了尽快筹备武昌农讲所,毛泽东亲赴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国民党党部,得到三省党部的支持,组织农运骨干和其他进步青年到武汉参加入学考试,年仅17岁的夏光是湖南方面的报考青年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