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只有法律制度内在的实施机制能够有效运行,法律制度的目标才能实现。司法审判制度内在的实施机制,是纠纷裁决机制,只有纠纷裁决机制能够有效运行,司法审判制度的目标才能实现。采用程序正义原理解释司法审判程序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缺少规范性;借鉴机制设计原理分析司法审判制度中的纠纷裁决机制运行状况,更具规范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2.
论法院对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是否需要经过法院的司法审查,理论界存在争议。但是,无论是从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的初衷而言,还是从法院工作的性质来说,仲裁裁决要得到法院的承认与执行必需经过司法审查。法院对仲裁裁决的审查的依据是民事诉讼法、仲裁法及其他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法院应从仲裁协议、仲裁程序、适用证据以及是否违反公共利益等方面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笔者在实践中遇到的国内民商事仲裁问题,重点分析我国对国内仲裁裁决的司法救济方式的不同规定,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就我国仲裁裁决的司法救济方式,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对仲裁裁决的司法救济方式的完善和立法上的调整有所进言。  相似文献   

4.
仲裁公正与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正是仲裁的灵魂所在,亦为当事人所期待。对公正的追求使当事人倾向于选择仲裁解决其财产纠纷。并且,如果仲裁的公正性尤其是程序公正受到质疑,当事人可以诉诸法院寻求救济。如是,仲裁公正性得到双重保证。法律赋予法院的有限的司法审查权包括对仲裁裁决的撤销和对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章着重比较对仲裁(含涉外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的这两种形式并探讨其具体范围。  相似文献   

5.
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有关仲裁裁决司法监督的具体规定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探究了我国仲裁裁决司法监督的缺失,主张借鉴其他国家及地区相应制度的成功经验,顺应国际上仲裁裁决司法监督的趋势,提出了若干完善我国仲裁裁决司法监督制度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6.
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对行政裁决不服应当提起何种诉讼的问题一直没有定论,学术界对此意见不一。目前主要有三种司法救济途径: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三种救济途径各有利弊。本文在对三种救济途径的利弊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事人对行政裁决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是最佳选择。但行政诉讼本身也有缺陷,为弥补提起行政诉讼的缺陷,及时解决纠纷,应当赋予法院对行政裁决的司法变更权。  相似文献   

7.
于晓川 《华章》2007,(9):64-64
作为刑事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侦查权,其行使大都与公民的各种权益有关,如果缺乏必要的程序保障措施,侦查权就可能被滥用而侵犯公民的权利.所以,对它的控制毫无疑问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司法界和法学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各国也不同程度地对侦查权进行了各种司法控制.本文试图从相关的基础理论方面发表一些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8.
教育资源可界定为包括人力、物理环境以及文本信息三种资源形式的综合体。从这三种形式的教育资源优质化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条件毫无疑问地起着前提性作用。经济条件的这种前提性作用同时也充分地表现在当前各地所采取的生成式或扩张式两种教育资源优质化发展模式中。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国家权力体系不由三权分立理论来架构,但通过权力的分立来实现权力彼此之间的制衡仍然是一种现实的需要。《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关于在治安案件中因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由公安机关裁决赔偿损失并可以强制执行的规定具有不合理的性质,因为这导致行政机关处理民事案件而致行政权与司法权所作用的范围相重叠。建议废弃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而导致的赔偿案件由公安机关进行行政裁决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被释奴就是被释放的奴隶,指从合法奴隶地位中解放出来的人,解放就是"给予自由"。罗马被释奴通过经商积累财富,购买自由。获得释放后,他们继续从事商业活动,积累了大量财富,在罗马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释奴之所以能在经济上获得成功,除了自身努力外,与罗马贵族鄙视商业活动而依赖他们有关,最主要的还在于保护人对他们的信任、教育、技能培养、资金投入和普遍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道德建设的作用,这种道德建设的作用即德治是法治明重要组成部分。德治对法治明,突出了它的精神上的功能。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来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执政党,是指通过制度性选举或暴力革命而执掌一国政权的政党,它可能是一个政党,也可能是多党联盟.执政党司法话语权,就是在法院司法过程中执政党对司法行为的言说权和行为权.执政党司法话语权的运行模式主要包括:执政党司法话语权运行的间接模式;执政党司法话语权运行的直接模式.  相似文献   

13.
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并举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治国方略 ,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 ,决不意味着取代“依法治国”,不意味着要回到传统德治模式中去 ,而是用社会主义道德更好地和法治一起发挥功能 ,治理好国家。“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所强调的角度、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两者殊途同归 ,其终极的价值目标都是为了要营造一个安定团结、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 ,需德法合治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新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WTO后的现实要求,我国政府经济职能必须及时作出新的转变抉择,即强化政府经济职能缺位的领域、变革政府经济职能错位的领域、退出政府经济职能越位的领域。同时,为使政府经济职能得以有效发挥,还应遵循“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有限的政府干预与调节以及政府行为法定化”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重要论述是我国诉讼理论的重要思想。法律调控在诉讼中起主导作用,但这决不意味着道德调节不重要,法律的实施需要德治的配合和支撑。诉讼中所涉及到的法律解释、证据资格的确定和证明评价以及自由裁量权等问题的公正解决离不开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在诉讼中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要求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要求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树立和增强诉讼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两大转变,党的执政环境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作为执政党,要自觉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积极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优化执政环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中国古今治国方略中,由古代的“人治”思想到现代的“依法治国”思想的转变原因和历史必然性,从而进一步阐明在现代中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社会历史进步的表现,同时也是中国向“法治社会”过渡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依法执政事关党执政的合法性、科学性;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依法执政理念,完善依法执政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在依法执政的长期实践中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9.
执政资源是执政党生存发展的前提,开发执政资源是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国外执政党开发执政资源的主要做法有:注重经济增长,关注社会公平,提升合法性资源;利用“外脑”和在野党等体制外资源,增强决策的科学性;着眼未来,争取青年,吸纳、储存潜性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资讯资源,增强党的影响。这启示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开发执政资源,要以创新的精神创造执政资源。  相似文献   

20.
德治、礼治是传统中国的基本治国之道。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侵入,法治理念渐入人心,法治成为中国社会追求进步的愿望和渴求。在建设和谐社会成为时代呼声的今天,如何将德治、礼治和法治有效地结合起来,建构起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治国理念,是国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