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与对策——从《中国文化概论》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课程,所以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是所有类型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全国各地自上而下开始了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省(市)精品课程、学校精品课程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课程群建设是与单一精品课程建设相对应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影视艺术教育中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影视艺术教育也随之繁荣,但由于影视艺术教育专业及人才培养方向的特殊性以及市场对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全面性的要求,单门精品课程的建设或者不系统的几门精品课程建设已难以达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良好效果.因此将其专业主干课程按照教学规律依次建成精品课程,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精品课程群显得尤为重要.集中力量加强对影视艺术院校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改革和实践,就是从21世纪影视艺术院校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出发,以精品课程群建设为切入点,带动教学内容、教学队伍、实践教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建设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分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改革创新和建设,切实提高影视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省、校、院"三级精品课程群建设在紧紧抓住了教学的基本单元的同时,充分利用精品课程群建设的特色和优势,真正做到了"发动一批、带动一片和共同发展",使"省、校、院"三级精品课程群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精品课程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在框架构建、内涵深化和现代核心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研究和突破,最终打破了国内课程信息发布平台存在的诸多局限。该平台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硬件支撑基础和现代软件群,现代软件群是该平台的核心。该平台成功应用到省级精品课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的建设之中,应用实践证明,该平台是一款优秀的课程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并得到广大师生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推动优质课程和资源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展示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本期我化邀请并专访了几位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与企业相关负责人,从教学资源建设管理模式、师资培训、校企合作等不同方面对精品课程的建设进行交流与探讨,下期将对国家、省级以及学校的精品课程网络共享平台建设,进行专题研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5.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课程改革 ,是远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也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充分吸收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 ,统筹规划和及时启动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工程 ,是从事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本文就如何具体实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工程 ,规划出一个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 ,并就课程改革各个环节提出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法。提出将精品课程纳入课程改革工程统筹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当前精品课程建设存在忽视隐性课程资源挖掘、忽视教学交互和忽视情境创设等问题。本文在深入探讨精品课程资源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实现途径及优化策略,即:确定教学资源技术规范与开发原则,实现非数字化显性课程资源向数字化显性课程资源转化:开发学生协同学习交流平台,实现数字化隐性课程资源向数字化显性课程资源转化;借助Blog或知识可视化工具等信息技术,实现非数字化隐性课程资源向数字化显性课程资源顺利转化。  相似文献   

7.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的“质量工程”,它对提高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广西民族学院在档案学专业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研究、教学内容设计、完善办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建设取得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陶丹丹  岳山 《新闻世界》2014,(8):330-331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实验精品课程,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素质教育更好地开展。本文将以报刊编辑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实践平台等多方面探讨实验精品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电子政务基础"课程改革经验。围绕电子政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教学研究完善课程模块结构;及时将相关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完善课程内容结构;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保障教学质量;指导学生申报创新课题,提高其电子政务应用技能;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全力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络课程评价的意义,对Bb平台构建课程评审系统的目标、设计思路及评价系统模块结构等进行了重点论述,并结合具体的开发应用实践,介绍了利用Bb平台“自我测验和同级测验”工具搭建网络课程评价系统的工作流程。该评价系统的构建可在科研项目、精品课程项目的申报、评审与管理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它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旨在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响应教育部推出的“精品课程建设”精神,帮助提高高校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将企业最新技术与高校课程建设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武汉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概况,较详细地阐述了该校精品课程平台的构建原则、软硬件环境及课程网站制作与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课程网络平台在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网络平台存在着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没有处理好展示功能与教学实践的关系:二是忽视了课程建设的管理功能。解决的对策是:一方面要通过解决展示模块与教学模块之间数据链接的技术问题,将II类网络平台链接到I类网络平台中去:另一方面是要解决不同层次平台的建设权限及其在Web网页上的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网络课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成熟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网络课程是目前高校课程资源建设中最普及的做法,BLACKBOARD平台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课程建设和管理平台。本文结合网络课程的特点及BB平台的功能,就如何在BB平台上规划和设计一门网络课程提出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5.
MOOC背景下图书馆学课程建设的变化与因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学课程建设经历了核心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三个阶段。MOOC是一种极具变革性的新型开放课程,它的变革性特征和优势给图书馆学课程建设带来了教学团队、服务对象、建设目的、主要用途、开放程度、建设方式、认定方式、建设效果等八个方面的变化。应对的关键是在发挥教指委的指导作用、名校的示范作用和名师的带头作用的基础上,调动每个教师内在的动力,积极学习、应用MOOC,并参与到MOOC建设中。  相似文献   

16.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教育部-Sun精品课程,我们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资源科学管理和多方共享的原则,初步完成了“微处理器组织与设计”的课程建设工作。其中取得的一些经验也可为其他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庆英 《新闻界》2012,(9):74-77
本文从国外的开放课程和精品课程传播的目的、课程传播中的版权设置、课程传播的结构形式等角度,对比分析我国精品课程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通过对课程更新频率、网络技术支持、宽带速度支持、受众对象学习理念等精品课程传播的外在环境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课程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教学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以学科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其教学目标具备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文章借鉴“行为目标——学科中心”的结构模型,从学习内容及资源、学习支持、学习评价和学习活动四个维度对“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进行要素分解设计,并对实践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从2003年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建设了一千多门国家精品课程。2007年教育部1号、2号文件又进一步加大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推进了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全国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要求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全部通过网站的方式向外开放。因此精品课程相关网站的建设质量将直接影响精品课程优质资源的共享。也是影响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目前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模式各种各样,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值得我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20.
赵君丽 《图书馆学刊》2010,32(10):107-109
以2003年至2009年教育部评选的10门图书档案学类精品课程为研究对象,从课程交互与资源建设等方面对网络课程的建设情况作了调查和分析,指出图书档案学类网络课程存在的诸多不足,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