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龚自珍、魏源、姚莹等边疆史地学者对传统学术的认识,反映在他们对传统学术的利用和改造上。这是形成他们学术特征的重要来源,其中的经世致用思想又是他们致力于边疆史地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穆、何秋涛、姚莹是鸦片战争以后边疆史地研究的代表人物。他们关于“辨方纪事,考古镜今”、“揽地利戎机之要”、“于外国之事,不敢惮烦”的著述宗旨和目的,充分体现了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人民深沉的民族觉醒意识。  相似文献   

3.
何秋涛及其西北边疆史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的学者中 ,何秋涛是年纪较轻 ,起步较晚的一位 ,但正因如此造就了他能够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 ,从而居于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集大成者的地位。何秋涛的研究 ,涉及到边疆民族、山水形胜、中俄关系和边疆史地文献诸多方面 ,范围广大 ,成果恢宏 ,方法精密 ,为我们今天研究西北边疆史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马大正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对中国历史、尤其对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有很深造诣。他在《马大正文集》中的许多观点对目前正日益兴起的中国边疆学的研究影响十分深远,开拓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边疆学学科构筑的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边疆学是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中,中国边疆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逐渐彰显,其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具有“二元”的结构特征。在研究的对象、特征、方法、乃至学科的派生来源及研究目的等方面,均达到独立学科的基本要求,初步构成了中国边疆学独特学科的体系,从而使中国边疆学在学科分类体系中据有相应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清代西北边疆民族史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进展.本文酌取有关清代西北及新疆、西藏、青海藏族史地的研究等方面,对学界近十年来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做一综述,并指出问题,以期能为边政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近代边疆史地研究勃然兴起 ,它既是清代考据之学日趋衰微、经世之学开始复兴的一个具体表现 ,又是对当时海警飚起、强邻四逼、边疆危机的敏锐反映。这期间有两大史地研究学派 :一是中国史地派 ,二是世界史地派。他们的研究是近代中国人为谋求富国强兵、制敌取胜方略的大胆探索 ;是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这是一次有益的学术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8.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之风兴起,并逐渐形成了一股引人注目的士林风尚,由于它兴起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加之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与传统史地研究有所不同,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经世致用为主旨,献考据与实地考察相结合,重视民族问题研究,将西北边疆史地与辽金元史研究熔于一炉。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省级重点学科承办,《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校院共建"中国西南区域研究(1840-1960)"科研创新团队协办的"民国时期的边疆与社会研究(1911-1949)"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8  相似文献   

10.
边疆史地研究作为鸦片战后经世致用史学思潮的先导,发端于19世纪初,繁荣于鸦片战后。这一研究热潮是时代的产物,所反映出的时代精神一是强调开发边疆、维护国家的统一,从祁韵士、徐松的研究到张穆著《蒙古游牧记》,都反映了这一精神;二是着眼于巩固边防、抵御外侮,如何秋涛著《朔方备乘》,集前人研究之大成,把边疆史地研究推向顶峰。这一研究热潮具有开拓性和经世致用精神,不仅为保卫、开发边疆提供了参考,也为当时中国史学摆脱危机闯出了一条新路,并为后人留下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的区情区史有其产生、发展和成长的独特背景和环境。如何充分利用区情区史在民族地区的积极影响,并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来引导高等院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系教育的基础上,针对民族地区区情区史的特点,将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作进一步延伸,是提高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又一路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首先是思想观念的变革,具体体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40年来,外国教育史学界从思想上得到了解放,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进行本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历史是有联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连在一起的。从外国教育史在“文化大革命”前起起落落、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的历史图景和历史认识,学科体系确立、教材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原著和国外研究成果的翻译和出版等方面,可以窥见改革开放40年我国外国教育史的发展进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当然,我国的外国教育史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局限性,需要学者们共同解决。  相似文献   

13.
数学史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真正发挥她的育人功能,数学作文是进行数学史教育的一个窗口,通过数学作文,数学史可以较好地发挥诱发创新欲望、完善数学观念、孕育民族情感、历史地思考问题和树立世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20年来,中国商会史研究越来越为中外学者所瞩目,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史、经济史、社会史、现代化史诸研究领域的进展。本文在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建构的相关层面上,深入探讨了商会史研究在研究视角、历史解释、理论思维、范式突破诸方面对新史学建构的学术意义。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面向21世纪的新史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乃是以新社会史为标志的“总体史”。  相似文献   

15.
赣南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于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走出了一条特色专业建设之路,即在对校情、自身优势和学科发展态势的正确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着眼区域历史文化资源这一切入点,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搭建专业建设的平台,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育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体制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等多方面力求改革与创新,精心打造历史学特色专业,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探讨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创新问题.文章认为:在外国教育史研究中,研究观念与研究资料和方法同样重要,不应忽视;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创新过程是利用已有资料,突破旧的解释框架,建立新的“体系”以及运用新方法的过程;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创新较难,可以先从发展性研究开始,不断积累,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100多年中,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理论不仅主导着历史学的研究范式,而且支配着教育史学的研究方法。文章分析了传统史学理论的内涵,阐释了该理论对外教史研究范式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范式革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庆昌 《教育科学》2012,28(2):90-96
教育史研究的教育学内涵是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这将有利于教育史研究自身的进化。超越具体的教育历史事实,用思辨的方式追寻教育历史发展的逻辑,是教育史研究具有教育学内涵的重要途径。这种努力具体体现为通过教育活动史、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研究,对教育活动、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历史发展逻辑的追寻。为此,研究者需要拥有教育学的立场和哲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考察中共对外传播活动、研究中共领导人有关论述、分析中共有关宣传会议材料等途径,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中共对外传播思想概貌,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有关理论工具作出分析和思考。文章认为中共对外新闻传播的动力是与生俱来的,并一直将其定位为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因而特别强调其政治属性和宣传功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共对外传播思想逐步经历由宣传本位向传播本位的转变,巩固并强化对外传播的受众观点和“内外有别”、“外外有别”的针对性原则,注意发扬对外传播“见缝插针、细水长流”的方式方法,倡导“大外宣”传播理念,重视对外传播技术设备作用,并初步提出对外传播的“产业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大一统王朝,为了统治无比辽阔的疆域,蒙元政府更多的依靠外族军队来弥补兵力不足或从事其他任务,乡兵制度应运而生。在云南边疆地区,乡兵曾起到重要作用,依据许多史料的记载,云南行省乡兵逐渐露出了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