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接体问题中研究对象的选择湖南长沙市一中彭大斌解物理问题的每一个步骤,都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对象而言的,而在一个物理问题中,往往又涉及到多个可以作为研究对象的事物,这样便有了一个选谁为研究对象的问题.研究对象选得好,可以使解题思路明显、途径简捷;反之若...  相似文献   

2.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是计数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两个原理,所谓计数,就是数数,把一些对象的具体数目数出来,当然,情况简单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如果数目较大时,一个一个地数是不可行的,利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计数。  相似文献   

3.
三角定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角定位法是一种绘画起稿方法,其基本原理是:要画准对象首先要找出对象的“极端点”,一个三角形可以确定三个“极端点”,由于三角形是最简单且最易被人掌握的平面几何形,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确定对象所有的“极端点”,以达到快捷有效地抓形和校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刘华 《中小学电教》2006,(11):68-70
我们知道,变量是存储数据的容器,我们可以把数、字符或布尔值通过赋值语句赋值给变量。但如果我们需要同一类型的几十个、几百个变量,那像这样一个一个的取变量名就很麻烦了。而且记忆和调用也容易混淆。这时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数组对象,数组对象中的每个元素都以数组名加索引命名,而每个数组元素就是一个变量。所以数组其实也是变量,只不过是成批的变量,或者说是变量的集合而已。就好象有一些货物要装在箱子里,这箱子名就相当于变曩名,如果箱子不多,我们可以随便一个一个地给箱子取名,但如果箱子太多了,我们就可以按某一规则,用名字加索引的方法来命名了,  相似文献   

5.
哲学史上的主体与对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部哲学史都围绕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展开,只不过在马克思以前,尚没有人自觉意识到这一点,而马克思是自觉意识到这一点的第一人。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和两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又包括两种形式。马克思发现,主体与对象关系的感性活动形式,即主体与对象的实践关系,是主体与对象关系所有方面和层次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建立一个既不同于传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又不同于现行的“实践唯物主义”教科书体系的、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简单地说,“类”就是一种类型的对象的表示形式,用采描述对象的属性(数据)和方法(行为);可以将它想像为描述对象的蓝图。就像一幅蓝图可以用于建成多座建筑一样,一个类也可以用于创建对象的多个副本。在利用Flash制作课件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重复的工作,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制作课件的工作效率,有必要使用Flash类的功能。以下介绍编写与使用一个简单的Flash类的详细步骤,编写两个Flash类文件Arrow.as和Axis.as,最后制作一个交互式函数图像数学课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当学生碰到一个题目不好写、不会写,以致文思凝滞,迟迟不能下笔时,日记体、书信体,此时是抒发情感、刻画内心的最佳选择。假定一个能够交流意见和倾诉感情的对象,在回复和表白之中,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就自然表露出来了,这样一篇文章很快就可以完成,并且还会显得构思新颖独特,与众不同。书信为媒,可以说益处多多。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客观的研究对象,没有研究对象的科学是不存在的,而对象问题又是一切科学的首要问题。修辞学也不例外。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修辞现象,这已是当今修辞学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在现代修辞学的发展历史上,明确认识到修辞现象为修辞学研究对象,还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修辞学者fll对修辞现象的性质、范围、分类诸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分歧很大。不过,纵观从五四前夕到八十年代的修辞学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修辞科学每一个进步每一点成就的取得都得益于对修辞学对象认识的不断深化。修辞学对象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着手研究,先要确定研究的客体及对象。 客体在哲学上可以理解为客观现实的一部分,它在一定阶段是人——社会的人(主体)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对象。认识对象是有经验记载的、列入人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在一定的条件和情况下按既定目的加以研究的客体的各个侧面、特性和关系。随着对客体的认识的发展,会展现出客体的一些新的侧面,这些侧面就会成为认识对象。所以,研究对象是比研究客体更小的一个概念。对象是客体的一个部分、一个方面、一个成分。例如,研究客体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而研究对象则只能是教学方法(教学过  相似文献   

10.
程燕兰 《初中生》2008,(3):29-31
群体交际是一种以团体、组织的名义出面进行的交际活动,或直接参与某个团体、组织筹办的具有众多对象的集体性活动。群体交际的核心通常是活动的组织者和主持者,作为普通随员,似乎只是跟跟派,不可能引人注目。其实,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掌握交际主动权的,也可以成为交际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1.
要重视和加强宏观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国家教育委员会王冀生高等教育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众多的学科。从总体上说,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的对象及其基本内涵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领域:一个是研究、探讨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成长和办好高等学校的规律,它要渗透到各个层次...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数词和名词连用时,数词后面总要跟一个词──量词。量词在这时几乎是必不可少的。量词的普遍使用是汉藏语系语言的特点之一。量词按其语法功能一般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在物量词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量词可以修饰同一个名词,而这个名词又因为所修饰它的量词的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意义。同时可修饰同一名词的不同量词,在修饰其他名词时,有时却不能互换,即近义量词一方面有共同可以组合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有不同组合的对象。某些近义量词词义的本源,词义的着重点、应用范围、应用对象、语体色彩、应用后的效果不大相…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网络》2010,(1):29-29
IC是一个不断演化的服务理念。其中.Commons在英文中的原意是一个很多人、信息、物流聚集的中心广场。因此这个空间不是静态的,具有既定的形式而且一成不变的场所,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成长和变化的,热闹的场所。IC本身并没有严格的界定,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条件和对象,对IC进行创造性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里.把一个对象演变为另一个已知的对象,常常可以化繁为简.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转化.  相似文献   

15.
审美欣赏与审美角度关系密切。同一审美对象因审美角度不同而显得仗态万千。自然美和建筑、雕塑等艺术,可以提供多种空间审美角度。一般的艺术,也有思想、情感、情节、情景、色采、音响、旋律、节奏、线条、语言、风格、结构、形象、意境等多维透视角度。艺术家审察和表现艺术形象的角度,也是艺术审美的角度之一。选择和确定最佳的审美视角,才能充分感受自然、生活和艺术作品的美。美的审视点是使审美注意停留、稳定在审美对象的某些特征,事物的美是多层次的,对某一对象审美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审视点。寻找美的审视点有助于捕捉审美对象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个案研究"个案"通常又被称为"案例",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及特定范围的具体对象。具体到教育研究领域来说,这个对象既可以是一个人、一种课程、一个机构,也可以是一个事件或一个过程等。个案研究就是广泛搜集个例的资料,彻底了解个例现状及发展历程,对单一研究对象的典型特征进  相似文献   

17.
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深入普及,各个用于管理的计算机都可以通过拨号或局域网上网。管理的应用程序也许是基于单机操作的应用程序,也许是放在Intranet(企业网)的一个服务器上。在运行应用程序时,为了随时能浏览与管理信息同类或相关的信息,可以将自己所关心的站点保存在数据库件中,利用DAOJet数据库引擎和ADO(ActiveX Data Objects,存取数据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对象)进而存取Web数据库,使用Internet Explorer对象在单机应用程序中打一浏览器并导航到关心的站点,使用ASP程序的Response对象在以浏览器作为客户端使用工具的应用程序中导航到关心的站点。  相似文献   

18.
民俗风情美是极为普遍和重要的审美对象。民俗风情审美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良俗是审美欣赏对象;陋俗自身不能成为审美欣赏对象,但某些陋俗所反映的某些社会生活和某些表现形式可以转化为审美欣赏对象;良俗和陋俗都可以成为审美创造对象。民俗风情审美包括物质生活民俗、精神生活民俗、社会关系民俗的审美,它们又各有多个层次和系统  相似文献   

19.
联想可以说是一种类比,实际上两者之间没有确定的关系,只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的一些局部的或是不完全的类似关系而产生联想。设想也可以说是一种猜想,但又与猜想不完全相同,往往是设想问题已经解决,或是设想出一个模型来解决问题。联想和设想都可以简化问题,使解题更加简单化。  相似文献   

20.
Norton Ghost是一个硬盘复制软件.具有两个硬盘对拷、两个硬盘的分区对拷、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硬盘对拷、制作硬盘的映像文件等功能。其工作基本方法是将整个硬盘或一个分区作为一个对象来操作.可以完整复制对象(如硬盘分区信息、操作系统的引导区信息等).并打包压缩成为一个映像文件(Image),需要时,把映像文件恢复到对应的硬盘或分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