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借鉴军事创造力定义的优点,提出聚变重构的假设,探索语教师创造力的特点、发展过程及其激活原理,旨在帮助语教师创造力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万成 《教书育人》2002,(18):35-37
创造力,通常是指提出新设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造力或叫创造能力,它是人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政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等,但创造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没有创造能力,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将无从谈起。首先,开发教师的创造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一方面是知识的总量在迅速增加,另一方面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能对社会经济进步起决定作用的只能是知识创新。正如江泽民主席强调指出的那样,知识…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的创造力与语文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语言教师的创造力与语文教学”的关系问题。无论是从教育的创造性特质、语文教师的自身发展看 ,还是从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看 ,语文教师的创造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汲取知识养料 ,训练创造思维 ,才能不断开发和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搞好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责 ,而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单就语文教育来讲 ,语文教育有培养学生就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 ,有目的地论述了创造的涵义、创造力的要素、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构成以及语文教育在培养创造力中的优越条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外教师创造力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几种创造力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从环境和社会的角度开展创造力研究的理论。教师对创造力概念的认知是近些年来的新课题,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和教育的总体规划。本文探讨了教师创造力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分析了教师创造力与教师课堂表现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国外教师创造力研究的应用经验,并提出了培养教师创造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燕 《现代语文》2006,(8):96-97
暗示是指在受暗示者不察觉的状态下,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侧面地、间接地刺激其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或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洛扎诺夫(Lozanov.G)根据暗示作用的特点提出了暗示教学法,主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相结合.学习活动中除了智慧,也需要情感的参与.暗示教学法注重教师对学生施加的潜意识的影响,注重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言语行为和包括表情、动作、语调在内的非言语行为来向学生实施暗示,以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其中,言语的暗示力量是最直接的,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  相似文献   

7.
赵宗兰 《河北教育》2005,(18):36-36
创造性思想过程是指在有关因素之间形成新奇的联结,被联结的因素之间的距离越是遥远,那么这种思维过程或解决方法就越具创造性。格式塔心理学则强调“心理场”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重新组织问题,使其形成新的完形。那么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除了在与孩子的日常交往中鼓励创造性外,可以试一试脑激励法,其基本做法是: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孩子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答案是否正确。先不作评论,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在我们平常的讨论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本来是想找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转变成了对一种方法好坏的争论,参加者们的情绪都没了。  相似文献   

8.
开发学生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本就语教学中能否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如何开发,运用哪些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发展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未来需要创造型的人才。当今,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在儿童教育上关注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家长们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推行教育改革的今天,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才能的人才,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竞争的需要。而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才能培养的关键在于创造性的思维。在历史教学中打破旧有的惯性思维的束缚,通过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以创造型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为起点,从美术教育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展开论述,主要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对创造力培养教学策略的认识。在美术课堂上创造一个自由民主平等有节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思维及时鼓励,适时指导,把创造力培养与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授相结合,以达到塑造儿童创造型个性品质,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创造力培养不是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在每篇课文学习中都有独到做法和产生"专利",而是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富有启发诱导性的训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从一定意义上实现人的创造性价值,达到创造力培养的目的。一、创造力的培养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语文界的共识。但许多教师比较关注从心理学、创造教育学的角度去进行探讨,而忽略了对教师本身思维方法的反思、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定位。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一起,自己“下水”,要求学生识记的自己先识记,要求学生阅读理解的自己阅读理解,要求学生写作的自己先写作。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造力是人类活动中比较高级的一种能力,是人们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本文从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学环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三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5.
创造力的影响理论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创造力发展的各方面影响因素,阐述了创造力发展的心理学意义。通过论述创造力的影响理论,探讨影响教师创造力发展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师对创造力的认识影响到学生创造力发展,教师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我们对创新人才与创造力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探讨,而对创造力的界定既包含事实的判断,也包含着价值取向的内容;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力的核心和关键要素对创造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从知识经验、创造动机与兴趣、榜样与帮助者及中小学教学方法等4个方面论述了我国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文课程的发展呈现出生活化、多样化,也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目前只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的语文教学方法就有十种之多:发现法、解决课题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SQ3R学习法、问题讨论法、欣赏法、观察法、局部探求法、研究法、探究和研讨教学法、综合性学习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等,如此这般,不一而足。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语文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2004,(7):9-9
编排:参照知识的发现过程 传统教材编排以现成数学活动结果的方式呈现,这是“违反教学法的颠倒”,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数学创造思维活动的本质,束缚了学生的数学直觉和数学想象。新教材的编写,在暴露数学发现的思维过程上狠下功夫——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具有丰富背景和现实生动情境的问题为主导,参照数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