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新 《湖南教育》2004,(9):37-37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探究经验的获得为本位的“生成性”学习活动,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着力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利用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是对  相似文献   

2.
赵敏 《小学生》2024,(1):16-18
问题意识是素质教育发展的第一步,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针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以深度学习为理论基础探讨了问题意识的培养对策,提出了“强化双基训练,拓宽知识积累”“营造学习氛围,训练批判思维”“设置问题情境,提供发展空间”“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等教学策略,以此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本文就我校数学组“指导一自主学习”课题组的教学案例“实践与探索”中的教学环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实践、问题探索”进行分析,阐明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由课堂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由教材、教师把别人“已知”“已会”“已有”的东西传授给自己,由此产生了“被动性”等不利因素,这亟须改变。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呢?笔者试图结合两次教人教版第十册《丰碑》这一课,谈一些具体的操作办法。一、创设问题情境———从学习任务走向学习需要第一次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以“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个问题突破全文,交待学习任务。这样,从教师角…  相似文献   

5.
“双减”背景下如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跨学科主题式作业是一种有效尝试。吴正宪老师执教六年级“百分数”,课末布置学生完成作业“二年级小朋友踢多少个毽子算达标”。以真实的问题为载体,以“主题式作业”为抓手,采取项目活动的方式呈现,学生融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应用意识与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6.
以"大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是针对"小问题"充斥课堂、缺乏"大问题"意识的一种教学现状的变革;是一种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重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的教学思想的变革;是一种旨在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是一种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以"大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倡导发现性学习。发现性学习的核心是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的。一是教师要提出能吸引学生兴趣并对学生构成挑战的问题;二是学生产生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能成为学生感知的对象,在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学生急于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实施过程包括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具体学习项目。  相似文献   

9.
戚洪祥  张新高 《江苏教育》2022,(81):7-10+20
不论是“活动经验”“数学经验”还是“学习经验”,数学教育一直关注“经验”。“经验数学”的教学主张是结合“经验”一词的双重词性而提出的,其倡导的教与学直指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出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问题情境、动手操作中生发,在迁移重构的学习动态、学思融通的学习样态中生长。同时,以日常增值评价和阶段情境乐评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赋能。  相似文献   

10.
蔡晓鹭 《福建教育》2023,(26):46-48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价值是学习者对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不断自我追问,不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项目式学习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倡导,是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路径。文章以“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单元项目设计为例,试析素养导向的项目式学习设计要点,探索“点·线·面·体”多维融合的项目式学习设计,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让核心素养培育在课堂上具体化、可操作化。  相似文献   

11.
就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言,“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围绕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被称为“问题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将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问题来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从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2.
马精凭 《宁夏教育》2010,(12):27-27
职业教育应当高度重视解放学生,认真实施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培养。 一、关于职业教育观念 一是正确面对职业教育学生,建立科学的学生观。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做真正的学习主人。同时,还要认认真真培养学生的两个层面的发展意识:第一层面是“想做事先做人”的意识,包括劳动意识、服务意识、守法意识、服从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纪律意识等;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语用教育,以“语用素养”为本,以“语用技能”为要,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培养语用意识和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学教学对学生思维逻辑的培养和学养的提高有很大的益处,问题意识可以推动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以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诗经》为例,对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探究进行了讨论。从古代文学入手解构出文章的历史及作者赋予文章的情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深入追问,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通过学习文言文,培养学生问题质疑能力,提高古代文学的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5.
“问题意识”简单地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实践活动中,遇到了或是意识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古人说:“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内容。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主动地发展,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呢? 一、认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对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首先,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参与时空。第四,构建民主、和谐、互动的“学习场”。第五,让学生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我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第一,以学生的各类探究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积极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第二,是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以达到促进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第三,注意正确处理“放手”与“引导”的关系,对学生的探究学习实施科学的调控。第四,注意架设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育价值及若干策略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问题意识”是个体对事物的一种探究、怀疑、猜测的心理状态,培养“问题意识”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有利于数学的建构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的策略有:采用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数学思考空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元认知作用,提倡反思性的数学学习;重视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等。  相似文献   

19.
王铸 《考试周刊》2011,(3):164-165
发源于本世纪初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育核心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问题解决”模式比较偏重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学生的主动质疑问难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探索一种以发展学生学习主体性为目的的“质疑意识”,进而使他们通过自身积极的学习、思考、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发展能力,并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激发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达到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0.
问题意识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实践证明,问题意识强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效率也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创追潜能。而这一点正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本文从播下“问”的种子——让学生懂得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点燃“问”的火花——创设培养问题意识的良好环境、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等三方面来淡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