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40年的教育改革积淀和上海经济社会文化与教育发展的基础,使得上海再次担负起新一轮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先行官的重任。世易时移,新一轮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面临着与40年前截然不同的形势与任务,要把握40年来中国社会尤其上海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体把握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兼具教育评价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的三重属性,在坚持公平的前提下提升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实现更高层面的公平;要发挥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指挥棒的杠杆力量,整体带动和推进上海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与造就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全国统一高考在功能定位、科目内容、方式方法、录取方式等方面已经无法满足多元文化的社会现实和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对其提出的要求,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高考形式的改革中,可尝试增加地方自主权,实行多样性和自主性的考试科目,打破"唯分录取"的招录体制,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论高等教育的文化使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具有化选择与批判、传承与传播、适应与创新的功能,担负着崇高的化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高等教育必须大力弘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代表人类进步趋向的先进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教育的文化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描述功能、本体规范功能、外向规范功能、“形而下”功能和“形而上”功能。在科学教育中,负载民族文化的主体很容易选择科学的描述态文化因子和物态文化因子,而忽视和排斥观念态文化因子。所以,科学文化在中国传承的主要文化使命就突出地表现为强化科学本质观教育,传承科学的“形而上”因子。这一文化使命表现为强化科学本质观教育,传承科学的“形而上”因子。这一文化使命实现的关键是科学教育中科学文化传承的质量。根本途径是,科学教育工作者通过反思科学的本质,逐渐识别科学文化中的观念态因子,通过反思自我文化或本土文化的观念,意识到科学文化中观念态文化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改造自我观念,从而在其教学行为中加以积极主动的渗透,以推动科学文化在中国的深层传承。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图书馆本质即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又是一种社会文化机构.通过从文化视角探析图书馆文化的内涵,阐述图书馆在文化强国视角下,承担的文化使命及提高为文化强国建设服务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乡土文化凋敝导致中国文化“根”的丧失.农村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与乡土文化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农村知识分子在乡土文化保存与延续中曾经起着特殊作用.今天,农村教师仍肩负特殊文化使命.培养一支有着正确农村观、热爱乡土文化的农村教师队伍,对乡土文化未来和中国人精神家园守护,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与人格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同并阐述了面向未来的新文化观,从“对立统一”的哲学高度分析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等问题,指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所肩负的神圣文化使命,并具体探讨了“做人”-“做现代人”-“做新世纪中国现代人”的素质建构及其培养问题,这一素质建构框架吸收了陈鹤琴“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旨趣;但把“现代中国人”改为“中国现代人”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突出了“现代人”与“传统人”的价值冲突,吸收了阿列克斯.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的合理内核,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所阐发的”人的全面发展“和”四有新人“为指导思想,结合新时代精神进行理论再整合,强调当代中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只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使新旧接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8.
林坤  胡天佑 《贵州教育》2013,(12):44-48
高校党委书记是党在高等教育阵地政治权力的核心,具有多维使命,从文化层面看,应担负起文化传承、发展、引领与创新的使命。现阶段高校党委书记的文化使命主要表现为:凝聚高等教育强国共识,澄清大学愿景,提升大学文化力;致力建设学习型高校党委,引领先进校园文化前进方向;践行现代高等教育文化使命,塑造大学文化品格;因应全球化时代挑战,继承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置身于复杂的文化背景之中,应当承担起道德文化启蒙或新道德文化重建的使命,即吸收各种文化的有益成分,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与创新,重建一个和谐的道德文化系统。通过文化自觉、文化创新、文化对话和文化共通等途径,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涵养化育民族自信,又要创造性地转化传统道德文化,增强文化活力;既要增进文化理解,保持文化多样性,又要追寻普遍价值,培养有世界公民意识的人。如此,中国道德教育方能为建设一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类社会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心态,两者在文化领域内的割据将限制未来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尽管面临挑战,但教育仍然是促进两种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通过高考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对学生的限制,通过培养通识性人才为打破学科壁垒、跨越学科藩篱,为搭建两种文化对话平台提供可能是社会为改变两种文化割裂现状目前所做出的最大努力。  相似文献   

11.
高考一旦成为分配教育机会和社会机会的工具,它就不但不可避免地产生促使个体进入不同社会职业岗位、充当不同社会角色从而拥有不同社会地位并享有有差别的权力和义务的作用,而且使高层次教育成为获得权力、财富和身份的最为人们普遍认同的客观依据,并带有炫耀性意味。高等教育大众化则使高等教育逐步成为人们必要的生活准备,甚至是一种权利和义务,泛泛而谈的高等教育逐步不再具有卓越含义。大众化背景下的高考,不仅要关注卓越,也要关注学生与专业之间的合适性。  相似文献   

12.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高考改革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英国"依据课程考试"的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原则及其运作机制,无疑会给我们的高考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1977年的高考,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该年8月科教工作座谈会上一些专家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只是邓小平决意恢复高考的诱因。恢复高考最主要的因素是邓小平高瞻远瞩,力挽狂澜。1977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最壮观的一次高考,也是是空前的。恢复高考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的现代化征程,中国教育的复苏,当代中国的崛起,几乎都以恢复高考为出发的原点,由此中国社会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社会分层、文化传统与高考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是由国家权力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属性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考试评价方式,而是国家实施社会选择、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机制。高考制度改革并非单纯的教育改革问题,而是社会整体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考高考制度改革的问题不能从单一的立场出发,而要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试析我国高考改革及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高考模式在选拔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一考定终生、评价标准单一、忽视了高等教育多样性的需求和隐含区域性的不公平等四大弊端。要抓住现行高考模式的积极作用,正视存在的弊端,从制度与人才成长间的矛盾关系入手,积极探索高考的改革及走向。  相似文献   

16.
高考作为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强烈的导向功能。简要概述我国高考录取制度的历史,探讨高考制度改革的脉络,探析基于高考制度改革的分类招生考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先后经过了“酝酿期”、“建立和遭受挫折期”、“恢复和改革期”的变迁过程。高考制度改革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中国文化原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构成了高考制度变迁的深刻背景。如果教育制度与其背后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不匹配,教育制度就难以高效的运行。文化的内核——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本质上规定了教育制度运行的绩效。  相似文献   

18.
大学招考制度的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借鉴国外经验、联系我国实际是我国高考改革的必然选择 ,同时 ,澄清一些实践中的模糊认识 ,也是改革顺利与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考侧重于考查考生能力,尤其是语言和思维能力。教学必须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夯实基础的同时,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正确的思维方法与思维习惯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结合起来。革新观念和时代同步是最关键的。  相似文献   

20.
在已经实施的新高考改革方案中,江苏省的方案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也引起了最多的非议。江苏省新高考方案在科目设置、成绩表达这两个重要方面都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探索。尽管新方案还有种种的不足有待完善,但它是在“正确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后续的工作不是在片面舆论压力下倒退,而是要在不断完善的同时加强舆论的宣传与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