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滕叶 《考试周刊》2011,(26):217-218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教育则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本文阐述了音乐教育的审美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无论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整体音乐素质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在音乐艺术的基本素质和审美心态上表现得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审美意识淡薄,审美能力不强,对严肃音乐知之甚少,对高雅艺术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学生音乐审美导向,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在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不断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使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以审美的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观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合唱几首歌曲,重要的是培养人们热爱一切美好事物,激发乐观向上、勇于挑战的进取心,从而培养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音乐作为一门情感的艺术,它以独特的功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通过音乐欣赏,使人产生审美愉悦,从而潜移默化地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质,引起人们的共鸣,使人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美。  相似文献   

5.
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校中,音乐审美教育已成为提高大学生审美知识和审美修养,进而提高他们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音乐院校的教师更应该以教育学生了解音乐的美、制造音乐的美为己任,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价值观。遵循美育规律,坚持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欣赏与活动相结合、语言描述与想象相结合、知识技能与发挥表现相结合,使学生感受音乐的形态美、动作美、内涵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7.
8.
<正>随着音乐教育的持续改革,音乐审美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教师们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的增加。审美教育能够培养人的美感,而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升人的对美的感知、发现与创造,因此,培养音乐教育中的审美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不断发展和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已成为音乐教师和其他音乐人所探索和实践的任务。1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在学校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还要增强学生对音乐美感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黄端一 《成才之路》2010,(10):82-83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忽视把美学原理运用到音乐教育的问题,提出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必须有机地融入审美的意境,营造形象思维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对于增强音乐教育的生命力和感染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一种文化的表述形式,音乐教育的的发展也无不体现着文化的因素和内涵,音乐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表述形式、思维的表述形式,音乐的表述也因不同的个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结构而不同;音乐艺术像语言艺术一样,都具有表达情感、思想和文化的功能,也都有自己的词汇、语法和结构。音乐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音乐中的文化也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音乐文化在中等阶段的认识是必要并很有意义的,更好的认识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中的文化赋予,需要对传统美学、艺术主张、古典审美和现代美学等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和文化剖析,对于一种艺术中文化的认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种认知可以指导完善我们的艺术形式,丰富我们的文化艺术实践,增加音乐艺术与文化的贯通和契合。  相似文献   

11.
赵睿 《快乐阅读》2011,(23):55-56
中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我国的初中音乐教育课程,应当从这一核心内容出发,使音乐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美学和美育思想的奠基人。他认为音乐教育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唱歌科"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位置,方不致沦为"修身科"的附庸。同时他也指出,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培养"完全之人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其审美意识和观念,现代的音乐教育方式也不是传统培养音乐技能的模式,更注重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情操,将小学生的审美加以开发挖掘后能够让小学生在后续人生道路中有效选择到正确的发展路径,基于此,论文一小学音乐教育为出发点,对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加以研究,探索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情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针对学生和教师的问题做出提升其审美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成功的音乐教育,应充分体现培养青少年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评价能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品位,培养高尚的情操,帮助学生形成美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随着新课标教学要求的更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成为了主要的教学任务。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作为主要的艺术课程,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为促进学生成长中美育的更好形成,需要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更好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在其教学活动渗透展开分析,促进小学音乐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涛 《成才之路》2010,(13):59-59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学校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以审美活动为核心,以艺术美为基本内容的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因此,音乐艺术教育包括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它与学校德育、智育、  相似文献   

17.
浅议音乐教育审美育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学音乐课教学已逐渐从唱歌型的模式中解脱而向审美型发展,音乐教育审美育人这一重大课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做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陶冶教化的功能,把对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贯穿于音乐课堂教学之中,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并起到陶冶心灵与塑造人格的作用。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孔子就积极倡导“移风易俗,莫过于乐”。西方学者苏霍姆林斯基说:“从音乐教育目的看,音乐教育首先是培养人。”音乐教育大纲的总目标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活泼乐观的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教育中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18.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以它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采的音色、立体交叉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严密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我们却直接触摸到了他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是素质教学的一块基石;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渗透出一种浓郁的审美底蕴;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构思与设计成为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与追求的中介,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提炼和改选组合,逐步建构起足以份发学生审美创造心理意识及探索行为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就美术课的纸立体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问题,近年来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注意示范作品的审美作用 美必须体现在一定的物象上,人缺少审美对象,便不可能产生美。我作过这样的试验:把几张纸随意地堆放在教坛上,学生对此表现一种不理解的冷漠表情;而把一件优美的纸立体造型艺术品展示在学生面前时,气氛却顿时活跃起来。前后两种形象所引起的情绪反应说明,审美对象(艺术作品)的存在,能触发人的视觉感应,从而引起一种审美注意;随着瞬间心理活动的展开,审美注意形成审美感知,进而使人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反应——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