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所谓的"韩白之争"是指在博客间发生的评论家白烨与韩寒的争论。争论的本质是"80后写手"和文学的关系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秉承客观的角度从"韩白之争"这件事来浅析一下所谓的"80后文学"。  相似文献   

2.
叙事学批评是中国新时期以来对西方理论引进、吸收并创化的一种批评方式,叙事学源自结构主义,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不仅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模式,也为当下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陈舒劼在《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撰文《弄不清"转向"的批评》,就许玉庆在《文艺争鸣》上反驳张光芒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向外转"的文章作出批驳。令人遗憾的是,陈文因其批评立场的倾斜、理论分析上的"大而无当"和对理论创新认识的缺失等问题,导致其未能深入文学深层展开学理性分析,显现出批评的乏力和悖谬。  相似文献   

4.
从和谐观看当代文学缺失,主要有四个方面:二元对立、矫枉过正思维方式依然具有写作惯性,在人文思想上,缺乏自然伦理价值观和和谐社会理想追求;在“人”的价值观念上,缺乏美好人性的投射和生命终极关怀,而在消费主义、科学主义的背景下,又陷入了对“诗意”的怀疑与虚无。  相似文献   

5.
文学批评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文学批评也需要批评,也需要专门的研究,对批评的批评或对批评的研究,不但有存在的理由,而且应该受到特别的重视。于是,批评成为了研究对象,国内的"文学批评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现有的文学批评呈现出了专业批评、媒体批评、网络批评三局鼎立的局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的文学批评理想状态应该是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文学批评在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6.
由富士康危机中企业危机行为态度失误入手,分析其背后所反映出的企业道德缺失,列举企业道德缺失的表现,深入分析企业道德缺失的成因,并提出避免道德缺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和评述了“五·四”前后和新时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论两次转型发展的历程 ;建国后文学批评方法论演变为大一统的僵化的政治批评的教训 ;西方文艺思潮及对我国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论的影响。指出在我国当前的文学批评中 ,要坚持继承传统 ,借鉴外来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福柯"话语——权力"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其进入中国语境之后的三个阶段的论述,阐释其理论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既有促进意义,也有消极影响,且隐性影响仍然作用于当今学术界,旨在论证西方文艺理论与当代中国语境有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应该引起我们关注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郑飞 《现代语文》2009,(6):157-158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屡屡出现的“思念”主题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却大为减少,这一方面是由于客观上通讯手段的发达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作家主观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由此推之,社会的进步与文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分歧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当代文学微观实践教学的缺失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校本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微观实践教学存在种种不足,迫切需要做出调整和应对。只有充分考虑其人文性、审美性、研究性等特征,在教学中将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技术与技能、文学史与作品选等合理结合起来,从而强化其实践性、应用性,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微观实践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修辞批评是探讨文学修辞行为和规律、解读各种文学作品的批评样式。近年中国文学批评界引入国外的修辞批评模式 ,却忽略了中国古代的修辞传统。本文试图在梳理中外修辞批评历史的基础上 ,汲取各自的精华 ,演绎出未来中国文学修辞批评的基本样态 :更多地关注作家的修辞目的和策略、作品的修辞环境和技巧、文本的修辞接受与意义 ,从而揭示文学创作语言层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从宏观的理论视角,考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文化热”现象.总结“文化批评”对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的得与失,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的主体批评即处于主体地位的中国文学批评本质上是一种权力话语。由于存在历史、理论基础、基本范畴和权力表征的不同 ,依次表现为道德批评、政治批评、人本批评。道德批评是存在于先秦至清末的以孔子儒家思想为基础 ,以正与邪、善与恶为基本范畴的伦理型权力话语。政治批评是存在于新文化运动至 2 0世纪 80年代的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以革命与反动、进步与落后为基本范畴的政令型权力话语。人本批评是存在于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以准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以人性和主体性为基本范畴的知识性权力话语。审美批评虽然作为非主体批评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但是存在于中国文学批评的整体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14.
文学与批评尊重人性、直面社会、宣扬真善美与社会道义、追求和谐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但是否艺术的表现世界、富有审美价值、注重艺术性与是否有深刻的思想力度来公平、公正的判决、注重现实性意义是两者的不同。殊途同归的是:文学与批评都是为使人类得以自由健康发展而努力。因此批评与文学相互制衡:文学的艺术审美价值决定了批评必须具有审美判断性;批评使文学更多的关注现实性意义;批评者与作家不同的价值观让位于主流的真善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回顾近现代中国文论建设的艰辛历程,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很多,其中最根本问题是我们的理论精神力的源泉到底在哪里?我们理论的根到底应扎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论发展进程中,有明显的“文化转向”。从文化批判到文化研究,既是西方理论思潮影响的结果,又是本土文艺现实变化的产物。如何在“转向”中发展、重建文艺学学科体系,成为理论家们争讼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地方文学批评为繁荣地方文学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广域文学批评的初始形态,存在知其人、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文学批评首先是文学读者的批评,体现着文学读者对文学及其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文学读者有不同的文学批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文学的政治批评;二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的人生批评;三是以梁实秋、朱光潜、李长之、李健吾等学院教授或学者为代表的文学的学院批评。这三种类型之间有多种过渡形式,造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序言的形式,描述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现代文学教育的发展轨迹及其二者的互动关系。现代文学研究是附丽于现代文学教育发展起来的,国家意识形态起着指导作用。提高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和审美境界是中国现代文学教育必须承担的义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新批评派与美国汉学界的相关研究之间所存在的诸种关联作梳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