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的基础。任何教学活动,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获得成功的。在中国古代,孔子很早就认识到了“好”“乐”在学习中的作用。《论语·雍也》中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说法。“好”“乐”在这里都有兴趣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我们平时经常听到学生在私下里议论他们最喜欢与最不喜欢的学科,其实这是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所在。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具体地说是学生有选择的、愉快的、力求接受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学生学习起来便会主动积极,兴致勃勃,废寝忘食,几乎会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有兴趣的内容和活动上,丝毫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此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让学生上好课,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就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动脑、动口、动手、动耳,使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唯有如此,才能使课堂变得高效。  相似文献   

4.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喜欢语文课的学生并不多,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敦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敦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它是语文学科人文特性的要求,是面向未来的需要。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力。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学认为,情境教学能协调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成为愉快教育的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至关重要。兴趣的培养和发展能使学生以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浓厚的积极性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动机,而且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卢姆也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都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所学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既如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采用多种办法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鉴赏文质兼美的阅读课文的浓厚兴趣,以此达到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语文阅读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姜德玲 《教育革新》2009,(11):33-33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并伴有积极性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兴趣是推动学习最活跃最有利的内部动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以下激趣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人的社会化教育的重要职责,但在一般人看来,思想政治课是做人的说教课程,课程内容也较枯燥,教学起来师生都感觉乏味。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对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培养中学生良好道德素质,具有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维扬 《教育艺术》2006,(9):66-66,65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含义为,要“知之”,需先让学生“好之”,要让学生“好之”,需先让学生“乐之”。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才能够不知疲倦地学习。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新理念,学习新课标,讲究激趣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杨建岚 《考试周刊》2011,(83):136-136
学生的眼神专注,说明这堂课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也是所有教师期待的课堂效果。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一直探讨的课题。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直以来,许多人认为语文学习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后天难以培养,难以激发。其实,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要...  相似文献   

14.
许益姝 《新课程研究》2009,(11):104-104,11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上去是一个老话题,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小学生的年龄都偏小,他们的学习绝大部分都依赖于兴趣进行。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老话题永远具有无限的魅力。不少教育专家对此都有过精辟的论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就表明了这一点。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产生需要,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方法,能够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望,他们就会感觉到学习并不是什么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因而学起来也就轻松自如。激发学生情趣的方法很多,下面,笔者仅以平时教学中最常用的三种方法谈谈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的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沙士比亚也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语文教学的成功之道,在于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乐读、乐说、乐思、乐写。让他们以满怀的豪情来拥抱语文这棵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人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回,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归。一、活动激趣。叶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往往是辛苦的,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吴梅花 《考试周刊》2012,(29):42+133-42,133
儒学大师孔老夫子是教师职业的开山鼻祖,他的许多教育理念至今仍被教师界奉为圭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其中之一。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早就发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但这样一种认识,在中国的教育历史上,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我认为,"知之"、"好之"与"乐之"构成学习的三境界,即被动学习,苦中学知;激发兴趣,乐中得知;孜孜不倦,乐中觅知。目前来看,中国的大多数学生处于第一个阶段,学习被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调动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直观、生动、有趣,开展偷决教学是优化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而愉决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哪些昵?  相似文献   

20.
胡筠 《现代语文》2014,(4):143-144
当语文老师,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特别难,学生怕写,老师怕批。学生一见到作文本就头疼,并产生畏难情绪,究其因关键是兴趣问题。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也讲:“兴趣是写作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因此,要改变现状,唯有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逐步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