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辞》和《山海经》是现存先秦典籍中保存神话材料最丰富的两部书,其中的神话材料既各具特色,又有明显的趋同性,同时也存在着众多可以相互解释、相互补充的片断。它们载有相同的神山圣水神树,相近的神祇灵巫、神异禽兽,相似的长生不死思想与娱神习俗。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考察,《楚辞》、《山海经》神话材料趋同揭示了这两部典籍在文化渊源上的同源关系。它反映了同一文化源头民族共同的原始神话思维。能够显示这种共同原始思维的原始文化就是以夏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2.
《大荒经》与《山海经》的关系是正确理解传本《山海经》结构的关键所在,它们实际上是源与流的关系:《大荒经》早于《山海经》,其内容是对商代某象征天圆地方原始宇宙观的神秘主义建筑之结构及其壁画内容的记录与描述.《山海经》晚于《大荒经》,内容属于东周时代颛项后裔的东西,与长期困惑史学界的"怪物"、象征天圆地方的神秘主义建筑--明堂相关;所谓的四海指明堂中那圈象征性的圜水,根本与所谓"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民族观无关;而海外也不是通常所指的远国异人,其文内就非常明确地表示其地理范畴是"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也就是说指人类生活的范围;其内容就是天文(日月、星辰、四时、太岁)的运行与"神灵"的世界(生死与情状),理解明白其"道"的只有"圣人",本义是说一种形而上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湖北传承有许多原始崇拜的习俗遗痕,与《山海经》所记有着内在关联,诸如崇鸟尊鸡、崇竹、崇枫、崇桃等等。梳理这些习俗的表现及其与《山海经》的关系,可对《山海经》的神话系统有所资证。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中所载大批畸形之“尸”,并非一般“尸体”,当为复活后生气勃发的“尸神”,尸神复活的基本条件是巫术,巫为人神中介,通过施展神秘巫术,使尸神变形复活,正是基于原始巫术,形成尸神复活内在机制;祖灵观念的传承,生死意识的变革,尸祭制度的推动与阴阳哲学的潜化。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我国上古时代的神话和原始崇拜,《淮南子》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典籍,足可与《山海经》相侔。譬如,在古神话和原始宗教中都占有极其重要位置的“两性同体”崇拜,《淮南子》内便有此类资料,此书《精神训》谓:“古未有天地之时,唯象无形,窈窈冥冥,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高诱注:“二神,阴阳之神也。”所谓“两性同体”崇拜,是介乎女阴崇拜和男根崇拜之间过渡时期的生殖器崇拜。“两性同体”(androgyny)即人类里的畸形人——“阴阳人”(hermaphrodite)。周予同先  相似文献   

6.
在一片开发祖国中西部地区声中 ,可曾想到四千多年前的《山海经》时代 ,这个中西部地区 ,就曾有过相对的繁荣。由繁荣到滞后 ,由滞后到繁荣 ,这是历史的必然。《山海经》从祖国中部说起《山海经第一·南山经》:“南山经之首 ,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 ,临于四海之上……丽麂之水出焉 ,而流注于海。”《南山经》居于《山海经》十八篇之首 ,是第一篇 ,南山经、意为南岭山脉 ,招摇之山、在今湖南郴州地区 ,今名桂山 ;此西海即今洞庭湖 ;丽麂之水 ,后称丽水 ,今称耒水。《山海经》为什么从今湖南南部地区说起 ,这显然与舜在该地区活动的传说有关…  相似文献   

7.
试论西王母形象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王母的形象演变经历了四个时期。在《山海经》中,西王母是一位狞厉的瘟神和杀神,体现出远古神话的原始风貌。在《穆天子传》中,西王母是一位才华横溢、气度雍容的女王。在汉代仙话中,西王母成了掌管不死之药和仙桃的吉神。从魏晋的《汉武帝内传》到明朝的《西游记》,西王母一直是众仙的领袖。西王母由原始神话中的凶神,变成了仙话中的吉神,又变成了神魔小说中的美神,这是道家的神仙观念所使然。  相似文献   

8.
关于《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从宗教文化环境,整理典籍的文化能力.特别是《山海经》中表现出来的战国时楚人特有的崇日、崇凤、尊帝俊等原始宗教意识看,《山海经》虽非一人一时之作,但其整理成书者当为楚人。  相似文献   

9.
《山海经》一书中的英雄神形象,都功高盖世,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特征.女性多为半人半兽的人兽合体,且兽性特征突出.男性英雄神,虽然还有半人半兽的人兽合体神形象,但人性的特征较突出,甚至强调人性和神性的统一,出现了神性和人性共处一体的英雄神形象.由于《山海经》神话构象方面表现出的高度整一性,使得神话英雄形象在性格方面缺少变化,具有平面化、扁平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竹枝词》是唐代诗坛上的一枝奇葩,自来以民歌体视之。本文运用文学人类学方法,探明《竹枝词》其实源于西南地区的巫歌,是在“竹王崇拜”这类原始宗教活动中用于迎神的;而“竹王崇拜”又与“竹枝”这种植物图腾的崇拜直接关联着。文章钩沉史籍文献,考明了竹王、竹郎之神最早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且第一次给“廪君”这一神话中的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神以明确的解释。同时,对于《竹枝词》的演唱方式,也作了较为合理的推想。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创意写作可汲取《山海经》的创意想象智慧。《山海经》中“荒诞不经”的故事环境、人物和情节,富于想象和创意。那些富于创意的远古环境、原始夸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方法,对于中学生开展创意写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竹枝词》是唐代诗坛上的一枝奇葩,自来以民歌体视之。本文运用文学人类学方法,探明《竹枝词》其实源于西南地区的巫歌,是在“竹王崇拜”这类原始宗教活动中用于迎神的;而“竹王崇拜”又与“竹枝”这种植物图腾的崇拜直接关联着。文章钩沉史籍文献,考明了竹王、竹郎之神最早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且第一次给“廪君”这一神话中的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神以明确的解释。同时,对于《竹枝词》的演唱方式,也作了较为合理的推想。  相似文献   

13.
“竹王崇拜”与《竹枝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枝词》是唐代诗坛上的一枝奇葩.自来以民歌体视之.本运用学人类学方法.探明《竹枝词》其实源于西南地区的巫歌.是在“竹王祟拜”这类原始宗教活动中用于迎神的;而“竹王祟拜”又与“竹枝”这种植物图腾的崇拜直接关联着。章钩沉史籍献,考明了竹王、竹郎之神最早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且第一次给“康君”这一神话中的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神以明确的解释。同耐,对于《竹枝词》的演唱方式,也作了较为合理的推想。  相似文献   

14.
《山海经》记载的内容与宗教有紧密的关系。图腾是原始宗教的一种形态。《山海经》中图腾崇拜材料,从日月图腾、动物图腾以至龙凤图腾,具有丰富的宗教学内涵。在现在重新弘扬龙文化,有助于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相似文献   

15.
古代泉州海神队伍的构成是多样的。伊斯兰教在泉州拥有众多的穆斯林信徒,他们在《古兰经》教义中有海神崇拜的内涵。佛教的海神信仰也较明显,其中最典型的是观音菩萨的海神形象。另外,还有以妈祖为代表,包括玄天上帝、通远王和各路王爷等在内的众多信奉对象。泉州俗神数量较多,如妈祖、关帝、保生大帝、萧王爷等,这些信仰成为泉州宗教的主角。在泉州,除了妈祖早有人把她纳入佛系,实为道系外,关帝等俗神亦被各宗教所争夺,至少有儒、释、道三家争其归属。  相似文献   

16.
图腾崇拜作为人类原始宗教的最早形式之一,在《山海经》中有大量的记载,包括日月崇拜、植物崇拜、性别崇拜、动物崇拜以至龙凤图腾,具有丰富的宗教内涵.在重新弘扬龙凤文化的今天,研究《山海经》,追本溯源,将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变形,作为文学主题学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类,在中国古代原始神话中渊源已久,其源头可追溯到《山海经》中。《山海经》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之渊府",是"古今记异之祖"与"古今语怪之祖",它通过人与异类动态互变神话的叙述,构筑起神奇旖旎的变形叙事世界。纵览《山海经》,关涉动态图腾型变形的神话居于变形叙事主题的核心地位,其生成最大程度的借助了原始初民图腾崇拜的力量,以神话为叙事事体,叙述人与图腾之间形态互变的故事。依据人类与图腾相互变形的动态特性及表现方式,《山海经》中的动态图腾型变形叙事可精炼动物图腾型、植物图腾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湖南攸县之丹陵、尧山等尧帝生、葬地遗迹是有较充分的古文献依据的.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的免进当是尧的后裔带去的.抑或是好事者的附会。《竹书记年》《山海经》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是《山海经》.是研究上古史的最重要原始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19.
平逢山是《山海经》所记的中央第六列山系的最东端一山,位居洛水与谷水之间的夹峙地域;今洛阳市西部的秦阳岭与《山海经》第六列山系的地理位置吻合,故秦阳岭即《山海经》之第六列山系,秦阳岭东端的周山即上古之平逢山。《山海经》言平逢山居住着一个以"骄虫"为图腾神的人群,该人群即黄帝母族有虫乔氏族;周山一带考古所见的"王湾一期文化"遗存,当与黄帝母族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蕴含着远古文化奥秘的古代典籍《山海经》,以特殊的话语形式、结构形式记录了原始初民朴野的生存状态和智慧真实。本文从神话思维结构的破解入手,对《山海经》独特的表述系统、隐喻结构及其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基质、特性,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