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永恒的母亲     
我的母亲——朱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等我上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  相似文献   

2.
永恒的母亲     
三毛 《高中生》2011,(31):25
我的母亲——缪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等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     
从小很少写父亲,可能是因为潮流的趋势,作文选上总是不停地出现《我的母亲》类似的文章。但是我知道,母亲是天,父亲是地;母亲是船,父亲是舵。没了地就没了方圆,没了舵就没了方向。父亲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那张怎么也看不厌的笑  相似文献   

4.
沈谧 《家长》2001,(Z2)
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员,那时在镇上算是个文化人,可是不知为什么,他和母亲老吵架。我13岁那年,父母终于离异。15岁时,我便随母亲背井离乡去了遥远的鲁西北,当时我的心像一条无帆的船飘泊在芸芸众生中。我封闭着自己,冷漠地旁观这个世界,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我痛恨父亲,恨他对母亲、对子女的无情;恨他使我不能像别人那样  相似文献   

5.
我八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了。父亲一走,我的快乐也跟着他不见了。母亲整天以泪冼面,家里所有跟父亲有关的东西都被姥姥收起来了。我偷偷地藏了一张全家福,每天睡觉前都要拿出来看上好一会儿,有时候还哭着对着父亲说话……后来我对母亲说,我们都想父亲,就把父亲的照片挂起来吧。那张全家福被母亲放大后,挂在我们家最显眼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手     
父亲在我的记忆中,很老,尤其是他的那双手——一双典型的老人的手。在父亲去世多年以后,这双手给我的印象更加深刻。 父亲的那双手丑陋而灵巧。听母亲讲:父亲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年轻时他的手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那双手也曾写过字,打过算盘。我还记得父亲打得一手好算盘,当他用指头把算盘珠拨得噼噼啪啪响的时候,你简直想不到是他那看似笨拙的手所为。父亲还写得一笔好字,当时算得上是村里的“秀才”,因此他从土改开始就  相似文献   

7.
"傻丫头,这些鞋都是有特殊意义的。"随后,母亲拿起一双浅口红皮鞋,满脸的幸福和温情,回忆起往事——"17岁那年,我遇到你父亲,拿不定主意是否嫁给他,我的母亲说,那就  相似文献   

8.
4岁的时候,她总喜欢在父亲下班后骑在他的脖子上做空中飞人,玩旋转木马。那结实而有力的肩膀是她的坐骑。母亲会轻轻责备她.而父亲便带着宠溺的笑将她转得更快。后来,她知道父亲当时的工作是挑着重重的木材从一头走到另一头,重复着无数次的来回。肩膀上永远是新伤加旧伤,夜夜需要母亲为他揉搓淤血。  相似文献   

9.
我对于父亲的称呼始于一声“叔叔”。父亲从十七岁当兵离开故里,回家的日子就屈指可数。我降生的时候,他不在身边。不到两岁的时候,母亲千里迢迢抱着我去父亲所在的兵营探亲。下火车后,母亲把我递到远远冲过来的父亲怀中,我也就懵懵懂懂地冲着这个陌生的男人脆生生地喊了声“叔叔”。后来,母亲告诉我,当时父亲就怔住了,尴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先来看看《一位父亲给梦鸽女士的信》:"我是一名父亲,理解做为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候那种不惜代价的救子心理,我不认为李某某是个罪大恶极的人,毕竟他也许只是个孩子(抱歉,我只能说也许),把他送上被告席的不是杨女士、不是法院,而是你——梦鸽,他的母亲。……"李天一:4岁时获得"申奥大使"的称号,并学习钢琴,师从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先生;8岁开始学习书法  相似文献   

11.
父爱如杉     
母亲生我时难产死了。那一年父亲只有23岁,还走个毛头小伙子。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没有再娶,后来我曾问他为什么不给我找个后妈,父亲笑而不语,昏黄的眼晴里温情四溢,我猜想,他在思念母亲。常常可以从邻居们口中听到我记事以前父亲的艰辛养育:我饿了,没有奶水,就哭。父亲先是熬米汤,一口一口吹凉后喂我。偶尔我会刁嘴不喝,父亲就抱着我串乡走户,去找刚刚生了孩子的女人讨奶。我两三岁的时候很顽皮,父亲要下地干活,于是把我托给左邻右舍赋闲在家的老人们看管。可他又不放心,在地里干着干着就跑回来,看看我没事,才又回去。这样来回跑,误工又误时,有人劝父亲再  相似文献   

12.
《新诗历程》是我父亲用英文撰写,1936年在上海一个非常著名的大型英文杂志《天下》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发表的时候我才四岁.后来长大了,在父亲身旁也经常听到他和友人们谈文说诗,却从来没有听他提起过这篇文章.去年,国家决定为父亲出版专集,委托武汉大学中文系负责骗辑.当两位同志专程前来南京向我母亲征集父亲生前著作和有关材料时,母亲才从她珍藏的文稿遗物中找出了几张已经泛黄发酥的英文印刷品.我一看之下,原来是父亲用英文写成的一篇编年史形式的诗论.这篇文章的题目是《Poety Chronicle》(《新诗历程》).我母亲找到的这几张纸是《天下》杂志赠送给作者的抽印本.  相似文献   

13.
这是真的吗--人民领袖毛泽东是我的父亲?问母亲,母亲欲言又止。萦绕女儿心中的困惑父亲知道吗?又过了好些时候,我与母亲、二哥从苏联回到祖国。有一天,知心的母亲提议我给父亲写封信。此时,10岁出头的我还不大懂中文,信只好用俄文书写。直至今天,我还记得第一次执笔写下那举世闻名的称谓时心内的  相似文献   

14.
理解的幸福     
1956年,我7岁。7岁的我感到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从外面玩回来,母亲见到我,哭了。母亲说:"你父亲死了。"我一下蒙了。我已记不清当时的自己是什么反应,没有哭是肯定的。从那时我才知道,悲痛至极的人是哭不出来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倒在彭城陶瓷研究所他的工作岗位上。母亲那年47岁。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来信     
父亲68岁时退休。退休前曾在南卡罗来纳州一个浸信会教堂任牧师达12年之久,在此之前,他曾当过乡村邮递员,同时兼任4所教堂的牧师,这样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每周6天,父亲穿行于佐治亚州东北部的红土山中,艰苦跋涉为人们带去邮件,同时也为他的教区的人们祈祷。在父亲80大寿前夕,我寄信给他,捎去我们晚辈的美好祝愿。让我们高兴的是,父亲一如既往,各方面状况良好,身体健康,头脑清晰,待人友善。他年轻时的努力奋斗为他带来了幸福的晚年。最令人欣慰的是父亲永远是那么开朗乐观,心态平和。我在信中真诚地劝说父亲应该和母亲一起好好享享清福。现在…  相似文献   

16.
苦涩温馨     
11岁出门求学,到现在算来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在异地他乡独自漂泊的时候,就不禁想起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父亲,父亲所走过的人生路途的片断,总是那样苦涩而温馨地浮现在我的心中,让我感受生命的至善至美和凝重温馨的人间亲情。这时我总想像小时候一样钻进父亲的怀抱,让父亲用那粗糙的大手再挠挠痒。在我8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后,平常连感冒都不得的父亲病倒了。母亲猝然去世的阴影笼罩着我幼小的心灵,至今仍难以摆脱。每天晚上躺在父亲的身边,久久不敢入睡,生怕父亲也像母亲一样在我们熟睡时悄悄离去。生活在故乡这片贫…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秘密     
4岁的时候,她总喜欢在父亲下班后骑在他的脖子上做空中飞人,玩旋转木马。那结实而有力的肩膀是她的坐骑。母亲会轻轻责备她,而父亲便带着宠溺的笑将她转得更快。后来,她知道父亲当时的工作是挑着重重的木材从一头走到另一头,重  相似文献   

18.
我这一辈子     
我三岁的时候,有一次弄湿了裤子,向家长讨饶。父亲要打我,妈妈护短说:你怎么不害臊,他还是个小傻瓜呢……”我十二岁的时候,从母亲钱包里拿了两毛钱,买了冰淇淋。母亲要打我,爷爷袒护说:“别打他,他还是个小孩子,不懂事,长大了就知道了……”我二十岁了,进了工厂做工。生产上出了废品,工  相似文献   

19.
母亲     
母亲一辈子都是为父亲活着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在一个铁矿山上挖铁矿。母亲知道父亲爱吃炖豆腐,算着父亲该回来的时候,就提前打一块豆腐放着。等父亲一回来,就给他炖豆腐吃。母亲对我和姐姐说:"你们日子长着哩。长大了,想吃啥没有?这会儿,先尽着你爹。"父亲自然舍不得一人独享,往往吃不到一半,就说:"吃不下了。真吃不下了。"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老茧     
我始终无法绕过父亲,绕过父亲手上的那些老茧。在我有限的记忆里,父亲那厚实的大手始终是和那些茧子连在一起的。粗糙并且坚硬,是我对父亲的大手的唯一印象,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不愿意靠近父亲,更不愿意他那粗糙的双手在我脸上摸来摸去。父亲有时候会伤心,但更多的时候,他眼中所流露出来的,是谅解。作为农民的儿子,下地劳作是我无法逃避的命运。那时我还很小,被父亲硬"押"着来到菜地里种萝卜。那是我第一次下地劳动,玩的时间明显多于劳动时间。我坐在菜地旁,看父亲用锄头把黑色的泥土翻转、敲碎、碾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