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茨威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以温存的笔触刻画了陌生女人这一女主人公形象,讲述女主人公为爱情而耗尽生命的悲情一生。爱情是她生命的起点亦是终点,她一生纯粹地为爱而活。她将爱情看做生命的根源和自我存在的价值,这种非理性的爱情观是女主人公长期经历的父位缺失和社会压迫导致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如何对待爱情的角度,通过分析《简·爱》一书中三个主要人物的爱情观:女主人公富有激情又符合道德法律的纯洁的爱情观,罗切斯特感性至上、只要爱情不要婚姻的蔑视法律道德的爱情观以及圣约翰"一切为主"把妻子作为工具的理性至上的爱情观,批判了只要爱情不要婚姻和只要婚姻不要爱情的爱情观,这两种爱情观都不符合人情,都是不道德的,颂扬了能经受得住时间、空间、财产和地位的考验并且为法律道德所接受的爱情。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如何对待爱情的角度,通过分析<简·爱>一书中三个主要人物的爱情观:女主人公富有激情又符合道德法律的纯洁的爱情观,罗切斯特感性至上、只要爱情不要婚姻的蔑视法律道德的爱情观以及圣约翰"一切为主"把妻子作为工具的理性至上的爱情观,批判了只要爱情不要婚姻和只要婚姻不要爱情的爱情观,这两种爱情观都不符合人情,都是不道德的,颂扬了能经受得住时间、空间、财产和地位的考验并且为法律道德所接受的爱情.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67):27-28
<正>爱情是文学世界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爱情这个主旋律一直不停地演奏着。《简·爱》和《飘》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以爱情为主线的作品,其女主人公的爱情观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简·爱和斯嘉丽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使她们的魅力经久不衰,她们的性格和爱情观的巨大差异使她们的爱情结局大相径庭。比较她们的爱情观对后人有积极的启迪作用。一、爱情观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5.
《伤逝》是鲁迅一生唯一写过的一部探讨爱情婚姻的作品。两个自由相爱的年轻人并没有终成眷属,女主人公子君也为此而命丧黄泉。作者试图从男女爱情观的不同以及爱情中女性的独立精神等角度分析这场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通过爱情观与人生砚表达其反战观念的著名小说,作者以极为欣赏的笔调描写了女主人公对恋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充满母性的依附和牺牲,立体地塑造了凯瑟琳这个坚强却悲凉的角色,更透露出男主人公在选择爱情伴侣时略带的恋母情结。  相似文献   

7.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通过爱情观与人生观表达其反战观念的著名小说,作者以极为欣赏的笔调描写了女主人公对恋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充满母性的依附和牺牲,立体地塑造了凯瑟琳这个坚强却悲凉的角色,更透露出男主人公在选择爱情伴侣时略带的恋母情结.  相似文献   

8.
萨拉是英国小说家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里的女主人公。在这部小说中,莎拉是一个与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精神相悖,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她蔑视权威,视传统道德为粪土,颠覆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秩序,否定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行为准则。自由始终是萨拉的生命主题。为了自由,她背负骂名,放弃爱情和婚姻。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萨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觉醒——反叛——自立。  相似文献   

9.
萨拉是英国小说家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里的女主人公。在这部小说中,莎拉是一个与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精神相悖,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她蔑视权威,视传统道德为粪土,颠覆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秩序,否定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行为准则。自由始终是萨拉的生命主题。为了自由,她背负骂名,放弃爱情和婚姻。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萨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觉醒——反叛——自立。  相似文献   

10.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的女主人公,自尊自爱,独立坚强,理性智慧,最后获得幸福爱情。爱玛是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喜欢幻想,追求浪漫爱情,两次婚外恋均遭失败,最后自杀。通过文本解读,比较两位女性所受教育和爱情观的差异,探讨女性自我实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多丽丝·莱辛在小说《又来了,爱情》中通过女主人公萨拉对涉及到人类有关情感问题的种种现象以及相关文本的阅读与思考,使小说和其他不同时代的文本形成了一个跨越时空的互文空间,这使得读者能跟随萨拉一起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本之间徜徉,审思人类生存中的情感困惑,并通过不断反思生活、认识自我从而最终摆脱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2.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克在《简·爱》中塑造出来的一位非凡的女主人公。她相貌平平,却能够将广大读者深深吸引。她善良勇敢,面对黑暗的势力她敢于反抗,在传统的爱情观里,她敢于表现和表达自己的爱情。她向世人展示了她的自尊自爱、独立自由的爱情。这样的简·爱无不让人尊重,无不让人佩服她的勇敢和她的执着。  相似文献   

13.
谷珊  解斌 《考试周刊》2015,(24):21-22
在约翰·福尔斯的作品中,《法国中尉的女人》是最受欢迎的小说。自小说问世以来,国内外评论界对女主人公萨拉的形象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本文在女性主义思想的观照下对萨拉进行分析,认为萨拉虽具有女性主义意识,但其女性意识没有完全觉醒,女性主义不彻底。  相似文献   

14.
<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品.本文通过三位主人公在面对爱情时所采取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而揭露了当时纽约上层社会的虚伪与冷漠.而这段发生在所谓"纯真年代"里并不纯真的爱情则表明作家对于纯真爱情既憧憬又胆怯这种复杂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的《长恨歌》写的是主人公王琦瑶坎坷的一生,她一生中与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逊、老克腊这几个男人有过情愫。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王琦瑶的爱情,并将王琦瑶这一生当中经历的爱情进行了分类,分别为:物质式爱情、精神式爱情、缺失式爱情、旧物式爱情。通过对王琦瑶的这几段爱情进行深入阐释,可以看出正确的爱情观应为:爱情双方需要两情相悦、相互付出与接受,明确双方都是独立的个体,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尽应尽的义务,为对方着想。正确的爱情观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琼瑶 琼瑶阿姨绝对是排名第一的影响人物,她的爱情小说塑造了整整一代人的爱情观.她的主人公多是王子和公主、王子和平民女子、公主和穷小子等现代版的爱情格局.  相似文献   

17.
身为一名女性主义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一生都在思考女性问题。在创作《维莱特》时,她已经对人生和爱情有了更新、更成熟的认识。在这部小说中,她借助露西这一人物形象实现了自己的爱情理想,并向读者传达了自己平等、自由、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爱慕的新型爱情观。该文旨在以小说文本为基础,结合夏洛蒂生活的时代背景,从露西对波琳娜、樊箫的爱情观的否定,露西与两位男主人公的关系,小说结尾的设置三方面探讨《维莱特》所体现的新型爱情观。  相似文献   

18.
《又来了,爱情》是多丽丝·莱辛晚年创作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多丽丝.莱辛以其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关注老年妇女的情感世界,为老年妇女追求爱情的权利进行呼吁。本文通过细读《又来了,爱情》中的主人公老年妇女萨拉.德拉姆对于爱情可望又不可及的情感世界,解读莱辛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为维护老年妇女的爱情权利发出的痛切的呼吁。  相似文献   

19.
简·奥斯汀和夏洛蒂·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性作家,以绅士婚恋题材写作而著称。《傲慢与偏见》和《简.爱》分别为二人代表作。本文重点研究两部其中的绅士形象:费兹威廉.达西与爱德华.罗切斯特。本文通过对两人性格(伦敦蝴蝶与帝国鹰)、阶级立场(保守者与开拓者)及爱情观(爱情勇士兼男性引路人)异同点的探析,旨在说明两位绅士性格迥异,拥有不同的理想追求,但在爱情方面却一致充当着女主人公的男性引路人。他们绅士形象的背后充分体现了当时英国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从毛姆作品中两类主人公形象来梳理他们的悲剧婚姻爱情景观,以便更好的理解毛姆内心的婚姻爱情观,并以此关照当下生活,给当代人经营爱情、婚姻、家庭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