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学生     
人们都说,老师是一本厚厚的内涵丰富的书,学生可以从这本书上学到很多东西。然而,对教师来说,学生不也是一本书吗?老师从这里可以读到一颗颗纯洁、美好、鲜活的心灵,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挥之不去的幸福体验,同样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很多课都独具匠心地安排了"写"的环节。这些"以读带写"环节的设计,在丰富课堂学习的形式、加强言语的实践、促进学生的写作上,是否都是有效的呢?我从《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说起,与大家一起追问:在阅读教学中,究竟怎样进行"以读带写"才最有效呢?师:同学们,课文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昔日的辉煌,那是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的呀。我读到的相关资料中,有人这样描述:圆明园从大自然中汲取最赏心悦目的东西,从而  相似文献   

3.
在文言文教学中 ,诵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古人云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课文读好了 ,其实很多东西即使老师不讲 ,学生自然也就理解了。文学性较强 ,适于诵读的文章如《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赤壁赋》以及唐宋诗词等等 ,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既体验作者的情感 ,又获得美妙的艺术享受 ,效率自不待言。即使是一般的文章 ,读到烂熟于心 ,其“义”照样可以“自见”。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呢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些探索 ,以为大体可分三步进行 ;一读明句读。文言文由于字词及语言习惯等方面的障碍 ,学生读起来不如现代文顺畅。…  相似文献   

4.
曾读到过这样一篇短文:主人公是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家住贫困的山区。那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没有学校,后建成了一所希望小学。在学校开学那一天,记者前往采访,碰到了向窗口外窥望的她,她对记者随身携带的相机很感兴趣,当记者要告诉她是什么东西时,她非常自信地说:“不用告诉我,我读了书自然会知道。”  相似文献   

5.
感动的魅力     
在闲暇时间笔者很喜欢读书,却不能应验"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这句话,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的笔很拙,很多东西当时读的时候很有感触:或有启迪,或有感悟,或有感动,或有教育意义,然而真要让自己用笔把这些个启迪、感悟、感动之类的东西写出来,还真是叫笔者犯憷.  相似文献   

6.
传说在海上有一座人类与妖怪和平共处的岛屿,名叫蓬莱岛,由强大的巫女奏姬守护着。因为人类和妖怪通婚很普遍,自然岛上也生出很多半妖,不过,外界的人类和妖怪对半妖充满敌意,所以奏姬用结界保护岛屿,外人无  相似文献   

7.
<正>偶然的机缘,听了一些年轻教师的语文课。短短的课堂四十分钟,年轻教师们的安排很紧凑,要授业解惑的东西也颇多,似乎都很吝啬于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对比电视里古代私塾孩子们摇头晃脑诵读"人之初,性本善……"那有滋有味、韵味十足的"滑稽"情景,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可否也多一些"读",还语文课堂于本色?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知语文课堂教学中"读"是多么地重要。特级教师于永正对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正悦荐读了这篇文章,我收获很多,我开始思索:我们可以努力为自己创造一种生活,不被过去束缚,不被外部条件控制,不责怪父母没能给我们所期望的东西,不再贪求什么。很喜欢全文的最后一句:"我非常肯定一件事:不管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还是商务人士,不管是医生还是老师,不管背景如何,理想在哪,只有当我们赋予生命意义的时候,生命才有了意义。"上海市第十中学韩祎菲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重,需要教的篇目特别多,而教学的实际时间又不长,导致很多教学资源没有能够充分地利用到,教学效果也不是很明显。面对这一矛盾,教师自然不能坐视不理,科学地处理教材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一文多读"就是教师处理教材的一大策略。本文主要就高中语文教学中"一文多读"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阅读教学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小学。它重在一个"读"字,精读,默读,赏读,悟读。以"读"走进文本,"在文本里转几个来回",然后又以"读"走出文本。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教师应创造机会引领学生品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找到探究文本秘妙的抓手。一、在读中生成更多的精彩一篇课文富含育人价值的东西非常多,阅读绝不是把教师的理解灌输给学生,也不是让学生泛泛地读,而需要学  相似文献   

11.
《窃读记》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被选入人教版、沪教版等的中学语文教材中。从很多一线教师的教学实录中看,他们或是分析"我"的动作行为构成的外显的窃读形象,或是分析"我"的心理状态、心理活动过程构成的内隐的窃读情感,或是抓住中心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体会作者百般感受,这些是从品味语言角度入手来解读这篇文章的,这对于引导学生更细致、形象地理解"我"的"窃读"无疑是有启发作用的。有解读文章试图对文中"我"的窃读行为进行归类,这也还是停留在品味语言的层面。有学者将选入教材改动后的课文与原作进行比较,这种对比确实可以加深读者对文章的把握,是一种较好的解读路径。还有作者另辟蹊径,从一句之内、一段之内和段落之间的语义曲折和情节波澜角度进行解读,这是从小说文体的情节要素切入的。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梅园中学的董晓莺老师从整体与局部关系出发深入分析并很好地解答了文章开头的倒叙、三条线索交织以及引用诗歌的意义三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文中"我"、店老板和店员三个人物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理解"窃读"。  相似文献   

12.
煮酒论诗有人说: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能读出一百部《红楼梦》。一点也不错,因为每个人解读的角度都不同。选择从哪个角度去读并没有高下之分,有高下之分的是从自己的视角中看到了多少东西。读诗更是如此,千古流传的名篇中,有人读到了诗情,有人读到了人生,有人找到了文字趣味,有人想到了写作的原理。这一期,让我们来看看两位作者从古诗中不同的领悟。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中,表达喜欢或不喜欢有很多方法,不同的词汇反映了不同的程度。如果你爱某样东西,可以说"I love"。I love eating ice cream.(我喜欢吃冰淇淋。)如果你非常喜欢某样东西,可以说"Be fond of"。She's fond of Chinesefood.(她非常喜欢中国菜。)如果你喜欢某样东西,可以说"I like" 。I like cooking.(我喜欢烹饪。)如果你既不喜欢也不讨厌某样东西,可以 说"I don'tmind" 。I don't mind doing thehousework.(我不介意做家务。)如果你不喜欢某样东西,可以说"I don't like" 。I don’t like cat. (我讨厌猫。)喜欢与不喜欢…  相似文献   

14.
喜欢一个人静静地随意翻开一本书,不讲求是否名家名著,或者是古典与现代,更不管它是小文或者调侃之文,只要读后能收获到可以让自己留下印象或者快乐的东西,我都感觉是不错的享受。古书让我读到了曾经的烽火岁月与金戈铁马的奔驰,读现代书,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与我真实生活相似的点滴。读小人书或者童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常常令人入迷。仅以汉字为例,一个读音下会有很多汉字,比如"du"就包含"读""独""毒""肚""堵""笃""赌""渡""妒""度"……这些汉字各有不同的奇妙意义,不同的人,即使读到同一个字,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读到同一个字,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生发不同的情感。——请从"du"所包含的汉字中任选一个或多个,并以此为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16.
我爱读书     
大家一定很喜欢读书吧!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逢节假日,我和爸爸妈妈总要去上海书城。好气派的书城啊!里面什么书都有,我从书中读到了许多知识。当然,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17.
久违的眼泪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在生活中,疏远甚至没有了眼泪。不久前,为妹妹读《卖火柴的姑娘》,当我读到小女孩在冻死前从火柴的光焰中看到死去的祖母时,妹妹惊疑地问道:"哥哥,你怎么哭了?"我欣慰于久违的眼泪,它让我获得了一种对于自身人性存在的确证,使我知道,我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并没  相似文献   

18.
李焕道 《辅导员》2013,(22):63-64
<正>早读,顾名思义就是早晨的朗读。一般来说,高中语文教学的课时安排中都会每周安排2—3节早读课,每节课30分钟左右。而这短短的30分钟往往容易被人忽视,通常情况下是学生读,老师只起监督作用,至于效果,也只有学生自己清楚。在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这宝贵的30分钟。就笔者的教学实践得知,高中语文的早读其实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处理好"朗读"与"背诵"的关系这里的"读"是朗读,是出声诵读。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背诵是朗读读到烂熟的结果。读一遍,读若干遍,今天读,以后许多天  相似文献   

19.
紫藤     
<正>紫藤是一种妖怪,她能活很久很久,几十年,几百年。可贵的是,即使活很久,她也从不卖弄化石般的古板和深沉,或许她真的不懂,老而白痴的东西是很多的。妖怪惧怕阳光,紫藤的白昼就是冬天。在冬天,她完全僵硬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还活着。她变成了一堆  相似文献   

20.
书香满屋     
跟许多同龄人一样,我也喜欢读书,但是,我读的书完全由自己的喜好所决定。不对胃口的,就通通把它们扔在一边,因此,我读的书就非常的单一性。我喜欢读散文、小说,尤其喜欢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和《孔乙己》,每每读到它们,心里都有不同的感触。每当我读到孔乙己因偷书而被人打伤时,总会忍不住地哭出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