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资料: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  相似文献   

2.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很大程度上已经具有了文学史的意义。并且其中文学史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已经表现出“场景还原”和“版图复原”的文学地理学思想。这种研究方法和思路对构建时空并置交融的新型文学史研究范式和推动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创新都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文学家辛克莱·刘易斯具有强烈的地理空间意识,在其作品《大街》中,刘易斯刻画了各具意义的地理空间,展示了美国一战前后城市与乡村变迁的缩影,及在城乡变迁进程中人追求革故鼎新,摈弃保守狭隘的生活愿景。文章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出发,依次探讨双城、格佛草原镇和华盛顿的地理景观,分析不同地理空间中人物关系的建构,例证刘易斯城乡空间建构中所展现的美国城市与乡村的对峙及卡罗尔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生死场》序言中曾说:“……这自然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正如鲁  相似文献   

5.
伦敦、乡野和村镇下宾菲尔德极大地影响了乔治·奥威尔《上来透口气》中主人公乔治·保林的心理,这种影响发生在他漫游其中之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保林把自己的心理投射到这些地理环境上。《上来透口气》中的心理地理学含义既说明了环境会对漫游其中的人物心理产生直接的影响,也说明人物可能根据自己的心理重塑环境,环境与人物心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文学地理学融合了文学与地理学研究,但以文学研究为本位。作为中国古代边塞诗的特殊形式,上都扈从诗所开掘的"地理空间"、所创设的"地理意象"及采用的"地理抒情"策略都使之具有内在的地理学属性。这既与传统的边塞题材作品有一致之处,同时也是元代上都扈从诗的独特特色。  相似文献   

7.
《颜氏家训》自问世以来,世代刊行,传播广泛,究其原因,除了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内容适合古代家庭教育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文学理论、文学因素、文学成就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的一些诗篇,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文学特征,它们是诗歌的精妙所在。学习这些诗篇,关键在于分析其独特的文学特征,通过分析解读,就可以对这些诗篇作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对《琵琶行》的社会学解读会得出控诉性质的主题。而从学角度看,琵琶女痛苦的深层原因是物质与精神、现实与浪漫这一人类永恒的矛盾,这是琵琶女形象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死场>的人物塑造与结构两方面入手,探讨<生死场>作为萧红创作起点所反映出来的以人为中心的思路:人的自在性、动物性以及战争对人的深刻影响.它们延续在她后期的创作中,并呈现出更加成熟的风貌.  相似文献   

11.
12.
《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之作,也是对于当时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一部作品。多年以来,关于文本的解读和阐释,尤其关于小说的主题意蕴,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简略地说,《生死场》的内涵可以从生与死、女性话语和民族主义三个层面加以理解。最初鲁迅和胡风对小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但由于时代的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民族主义内涵备受关注,“抗日文学”说一直是权威阐释,而其它重要内涵却被忽视了。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批评者运用新的理论,或从启蒙主义角度、或从纯文学角度、或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新对小说进行阐释,逐渐发现了过去被遮蔽的重要内涵,并阐发出新的意义,然而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的偏差和遮蔽。  相似文献   

13.
萧红简介萧红(1911-1942),30年代进步的现实主义作家。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出版了她的成名作《生死场》,从此蜚声文坛。1942年病殁香港,年仅31岁。提起萧红,不得不关注她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一贯的新颖别致的风格,清新疏朗的文笔和热情沉郁的底蕴。这决定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她那多情、多才又  相似文献   

14.
欧茨一贯秉承"艺术教化人生"的创作理念,她通过《大瀑布》揭示了严肃的社会问题,表达了她对于失衡的伦理观念和混乱的伦理秩序的忧虑,并指出建立在相互关爱、理解和宽容基础上的家庭伦理关系对于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表现了欧茨作为一名有良知的作家的高度责任感和超前的预见。因此,从文学伦理学角度研究《大瀑布》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萧伯纳的戏剧《卖花女》讲述了卖花女伊莉莎意图通过语音矫正和文法学习成为上层社会优雅小姐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伊莉莎在人生重大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人际困境和自我身份的迷失。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为基础,通过主人公伊莉莎做出身份选择的伦理环境,探讨伊莉莎改变自我的动机以及此后所面临的伦理身份困惑,揭示导致其伦理困境的根本原因。萧伯纳通过讲述伊莉莎的故事,集中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个体阶级身份与伦理诉求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并对该社会中个体寻求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寄予关注,从而传递出深刻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性显学的《文心雕龙》研究,在文学地理学这一全新研究方法的运用方面,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一是学术群体尚不壮大,二是还没有出现对《文心雕龙》全书进行文学地理因素的整体、综合研究的成果。综述文学地理学视野下《文心雕龙》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文心雕龙》文学地理构成要素,关注地理与区域,关注空间与历史,将是《文心雕龙》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 《生死场》是肖红的代表作,它的出版经历了许多周折。原来鲁迅和作者打算将其由生活书店公开出版,因国民党当局的宣传机关的扣压并禁止“付印”,最后不得不作为《奴隶丛书》之三,自费印刷,以徒有其名的“上海容光书局”的名义出版。  相似文献   

18.
北方的开阔与粗犷孕育了萧红的真率、自然与敏锐,《生死场》上凌厉而残酷的笔锋终于掀起了一场扎根于土地的人类大爱、大恨和大痛之风。而这一完美艺术成果的呈现必须承载于现实主义的大舟才得以绚烂于世。  相似文献   

19.
北方的开阔与粗犷孕育了萧红的真率、自然与敏锐,《生死场》上凌厉而残酷的笔锋终于掀起了一场扎根于土地的人类大爱、大恨和大痛之风。而这一完  相似文献   

20.
在《诗经》文学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朱熹博采众长,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明确提出"废《序》言《诗》",主张"以《诗》说《诗》",求《诗经》的"本文本意",为后人从文学地理视域解读《诗经》文本打开了巨大的空间.他抛弃小序和《诗谱》比附政教、以美刺言《诗》的做法,在《诗集传》中用"地域界定+风俗考察"的方法解读《国风》,将地理视角贯穿于对具体诗篇、诗句和词语的理解中,并在《诗集传序》中提出文学与地理之间"物-人心-诗"的关系链条,直接影响了宋末的王应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