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笔者花三周时间讲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课,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总算有了一些肤浅的了解,基本上明白了"诗歌是典型的语言艺术"的观点。我对古代诗人追求诗歌语言"语出惊人"的别样招数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算是"教学相长"吧。这里不揣浅陋,将我发现的诗家出语惊人的几种别样的招数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一曰从对方着笔。古代因为交通不便,致使许多羁旅他乡的游子有家难归,因而每逢节假日或因其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诗歌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之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如何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诗歌、欣赏中国的诗歌一直是许多翻译家和翻译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同时把唐诗译成法语和英语的译者,许渊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应该如何把中国诗词译成英、法文,才能使英、法文读者像汉语读者一样爱不忍释、百读不厌呢?我个人觉得译文应该尽可能传达中国诗词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在许渊冲的"三美"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9,(1):87-95
穆旦1940年代和晚年的作品被过多的关注重视,而1950年代诗歌则少人问津,即使被提及也被简单地认为是其诗歌创作中的一次"断裂"。诚然,穆旦1950年代的诗歌明显表现出靠近主流规范和趋时写作的特点,但通过文本细读会发现,这些作品依然呈现出一种有限度的混乱痛苦的状态。源于对主体"我"的分裂书写和直达人性的生命体验以及"新诗戏剧化"手法的因袭,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诗人早年的诗歌理想和诗学精神。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穆旦显示出在趋向"规范"与保持个人理想之间的游离矛盾心态,从而看出穆旦在把握时代话语与秉持个人价值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上对诗人的诗作常有"诗史"的评价,认为诗人创作的诗歌内容反映或者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从客观的角度看,诗歌的确有这样一种价值。不过,我相信任何"史式"的艺术都饱含着艺术家思想的回环以及灵魂的舞动。诗歌既然是诗人创造的艺术品,那么从其内容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无疑只是一个"影子",甚至是加工过的"影子"。然而,我们从作者的在场(或思想的主体性)来  相似文献   

5.
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的艺术特质,以及与80年代诗歌的繁荣景象相比等原因,90年代诗歌常常会给人一种与以往诗歌"断裂的感受",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这种具有经验化倾向的观点进行重新梳理,并力求理顺出一些新的现象与结论。  相似文献   

6.
即将迎来甲子之年的于坚似乎终于找到了属于他自己诗歌的一种"方言",形成了他自己诗歌的审美风格。在诗歌的语言上,于坚转变了先前的口语创作方式,有了文言气,旧文人气。文体上追求一种糅合,杂糅了新旧文体,想寻求一种融通。创造了一种诗的"方言",只属于于坚的一种"诗的方言"。其中有雅有俗,不能一概而论。中国当代诗歌从书写集体之情到个人之情,从政治话语到个人话语,从整齐划一到天马行空,从亦步亦趋到"野怪黑乱",又从"野怪黑乱"到"新的中庸之路",这是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次艺术"自觉",而这次艺术自觉最终在于坚的诗中完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写道“我的观点是: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把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有规律的客观过程,从而在人类社会领域内创立了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同时,它也没有抹煞或贬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及其活动的作用和意义,为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确立了一个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诗歌成为一种真正"零距离"的文学样式。新世纪十余年来,人们渐渐从创作、接受和传播等文学生产消费的各个环节中认识网络诗歌,及其存在的审美悖论。"距离"对于文学生产消费有着重要意义,网络诗歌的建设性发展应该从对"距离"消亡的警惕开始,葆存诗歌的诗意审美。  相似文献   

9.
一、诗歌"激"情 情感教育是一种深入心灵的教育,是培养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渠道,也是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处处用自己的关爱之情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最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正郭金牛的诗歌主要以"还乡"为主题,他曾言:"我写作的主题只有一个:还乡。"可见"还乡"在其诗歌中的重要性。历代以来,文学作品中的"还乡"数不胜数。比如《诗经》中的《采薇》就从兵役、战争的角度来"回望"故乡.自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以来,士子文人或薄宦,或漫游,或作为征人远赴边关,一时之间,文学作品中尽是对"望乡"的种种流露。新诗之中,  相似文献   

11.
傅天虹由于充满创伤的个人经历而让其诗歌成为一种创伤书写。他在诗歌中不仅自我疗伤,而且以诗歌超越个人的伤痕,从个人经验出发见证历史、见证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以个人的方式介入与治疗文化创伤,具有不一般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先生认为"仁"有"人我合一的原始心境"和"人我分化之后,自觉地求表现"这两种意义。"仁"最原始的意义是一种人我合一、浑然无间隔的道德情感或精神表现,这种心情尚未落实为行动,纯粹是内在的体验、感受。在此心境中,人尚未自觉地区分人我,以我的道德自觉来涵盖他人。其他德行则是在人我有分别、区隔之后,再以我的心去关怀、成全他人。仁又有"自我超越"或"心之生几周流不息"之义,不断向上超越、向前成就各式各样的人文活动,以达成主观面、客观面和绝对面三向度的感通。  相似文献   

13.
一、家族主义及其保障功能家族主义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含义,从社会哲学的角度出发,可以认为家族或家庭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在经济生产、日常生活尤其是社会教化和管理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持社会哲学意义上的家族主义观点的学者主张以家族为核心来建构社会生产生活和管理的各种制度和组织;第二种含义,从家族的角度出发,认为它是指一种家族利益或家庭利益点出发,将家族主义视为"个人作为家族的一分子对自己的家族、家人及其相关事物所持有的一套复杂的态度系统"。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诗论题,也称为"前人评点赏析",就是在一首诗歌的后面列出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评价谈论对这首诗的理解。命题者在诗歌材料的后面给出一些诗评家的观点或评论,有的观点或评论属于宏观的文艺观点或诗论,有的则直接对该诗词做出具体的阐释,然后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诗作发表自己看法的命题方  相似文献   

15.
《同学少年》2014,(9):12-13
<正>"言论型"材料作文,是指文题材料给出了一个或多个明确的观点,或论述具有一定的思维导向或情感倾向。从所蕴含的观点来分,"言论型"材料作文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一、单一观点型所谓单一观点型,就是文题材料表达或蕴含的观点只有一个,这是"言论型"材料作文中最简单的一种。审题时,不仅要准确理解材料蕴含的观点,还要让思想驰骋于材料之外,联系社会生活,写出此言论的现实意义。如,2014年四川卷高考文题材料只有一句话:"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指出:“政治经济学从商品开始,即从产品由个别人或原始公社相互交换的时刻开始。进入交换的产品是商品。但是它成为商品,只是因为在这个物中、在这个产品中结合着两个人或两个公社之间的关系,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里,两者已经不再结合在同一个人身上了。”长期以来,由于对商品的两种不同认识的分道扬镳,在我们面前摆着两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学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范畴是社会经济关系的抽象的反映。作为经济范畴的商品,是指进入交换这种社会经济关系领域,结合着交换双方关系的产品而言的,即“进入交换的产品是商品。”  相似文献   

17.
当代诗歌创作越来越关注个人意识,关注形而上的追求,但相对于中国当下复杂多元的现实,在个人的主观世界遨游显然还很不够。把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纳入诗歌表现的范围,用诗歌来展示当代生活的种种方面,尤其是底层人们的生活状态,是一个入世的诗人的使命。当知识分子诗人在书斋中与当代生活愈行愈远之时,工人出身的诗人王学忠却拿起了他的诗笔。尽管其创作在艺术上还显得直白、粗粝,但其诗歌创作与当代生活的血脉联系却使其诗具有一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当代诗歌的希望和火种。文章从"诗史"传统和历史意识两方面探讨诗歌创作的出发点,借此探讨王学忠诗歌创作对当代诗歌创作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核心观点: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相似文献   

19.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拥有独特的文体和内容的引申意义。然而诗歌翻译界一直存在着对诗歌可译与不可译的争论。诗歌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导致了诗歌不可译的观点。苏珊&#183;巴斯内特在其文章《种子移植:诗歌与翻译》中阐明了诗歌可译的观点及诗歌翻译的种子移植理论。巴斯内特关于诗歌翻译的种子移植论对诗歌翻译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其《种子移植:诗歌与翻译》一文的解读认为:诗歌是可译的,诗歌翻译的过程就是移植种子的过程,即抓住诗歌原作的精神实质,充分考虑与文本相关的各种因素,找到合适的形式和风格来承载原诗的精神实质,把诗中的引中意义和文化内涵充分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在诗学评论中,批评家们都非常推崇钟嵘提出的"滋味说",认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就是"风力"和"丹采"的融合统一。而宋代梅尧臣却持诗歌贵"平淡"的诗学观点。梅尧臣和钟嵘的主张同是诗歌的审美理想但却相反,这乃是源自他们主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梅尧臣所说的"平淡"更侧重关注人自身内心深处的终极关怀,是一种返观自我的冷静谛视,是人生的一种更为成熟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