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顾黄初先生在《关于语文教育研究》一文中,将自己多年关于语文教育的思考,概括为三个基本观点: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语文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贴近生活”,语文教育必须走民族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的道路。2003年,顾黄初先生以70高龄退休后,仍然坚持读书写作,关心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顾先生的语文教育“三生观”即是他晚年对自己上述三个基本观点重新思考的结果。所谓语文教育“三生观”,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在历史的积淀中慢慢成长起来的,由叶圣陶先生提出了"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开始,语文教育就担负着整个国民的基础教育,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长期以来,知识传授性质的阅读教学已经无法满足需要。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就要从核心素养出发,更好地提高初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明确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特征的基础上,探讨语文核心素养评价实施策略,开发语文核心素养的评价工具,是推进语文教育评价改革、促进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语文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对未来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可从明确语文核心素养评价理念、构建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转变语文核心素养评价观念三个方面来探究语文核心素养评价实施策略,能够有效推进“教—学—评”融合发展及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吕叔湘先生的"少讲多练""教学生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等语文教学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学观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由此可见,吕叔湘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教育思想对当前新课程改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理论探索、历史研究、教材建设,这是顾黄初先生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而他的语文教育性质观,又是理论探索的核心。在近年开展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顾先生针对讨论所围绕的本质问题(即语文教育的性质观),发表了《中国语文教育的讨论与改革思路》等论著,阐述了许多真知灼见。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之所以对语文教学有着不同的意见,主要“在于对语文学科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有不同的理解,对解决语文教育存在问题的途径有不同的看法”。为此,他认为,由《北京文学》杂志引发的“语文教育的讨论,无论如何是必要的,积极的”。同时,他…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内容观是对语文素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语文教育意识的核心。语文教育应突破.传统藩篱,从“语文是介质”的本体论出发,处理好文与质、知与行、古与今、中与外等关系,树立新内容观,紧扣“文质相称”、“知行合一”来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语文教师应认真学习践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把语文课堂教学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对大语文教育的认识并推进其实践,可从学科、课程、项目三个角度对大语文教育观进行界说。以学科为目的的大语文观以学科为视域,以课堂教学效率为旨归,将大语文定位为一种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以课程为视域的大语文观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为目的,将大语文定位为一种课程组织方式。以项目为载体的大语文观面向未来社会,立足于对未来实践的提前预练,以社会生活为视域,以多门课程综合核心素养为目标,以项目实践为基本过程。三种大语文观均有存在的价值,教师应依据具体情形加以选择与实施。  相似文献   

9.
"核心素养"一词是伴随着教育深入改革而出现的,而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这一科目的教育的根本内涵,也就是"应该培养一个怎样的学生"。教育是百年大计,而语文科目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为学生奠定人生基础的作用,因此,研究语文核心素养,就成了必要。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不仅与语文科目的本质有关,更是与时代的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设计中,更是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10.
朱绍禹先生从事语文教育和研究工作已经超过了50年,他以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为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更准确地认识、更集中地评价朱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笔者仅结合近几年来先生发表的有关语文教育的性质观方面的文章,初步探讨先生的学科的性质观、教材的性质观和教学的性质观。我认为,朱先生语文教育思想中的学科、教材、教学的三大性质观,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既对立又统一,形成一定的结构,成为朱绍禹先生语文教育理论体系的一块重要的基石。一、学科的性质观:工具性和人文性多年来,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一直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知识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我们探讨语文教育与人的关系时必须直面并要我们作出假设与选择的一个核心的命题,也是此次语文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命题。而知识对语文教育最集中的影响则体现在语文知识观上,即人们对语文知识的态度与看法。此次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重建语文知识观,包括对语文知识的性质、来源、生成方式及知识对人的意义关系等基本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和建构。  相似文献   

12.
王崧舟老师所倡导的"诗意语文"是从审美和人文的角度深入探究语文教育教学,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启迪作用."诗意语文"理念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从"诗意语文"的内涵及价值取向出发,分析"诗意语文"与语文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并提出运用"诗意语文"教学理念从语言、审美、思维、文化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语文核...  相似文献   

13.
朱绍禹先生从事语文教育和研究工作已经超过了50年,他以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为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更准确地认识、更集中地评价朱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笔者仅结合近几年来先生发表的有关语文教育的性质观方面的文章.初步探讨先生的学科的性质观、教材的性质观和教学的性质观。我认为,朱先生语文教育思想中的学科、教材、教学的三大性质观,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既对立又统一.形成一定的结构.成为朱绍禹先生语文教育理论体系的一块重要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面对核心素养,我国中小学百年语文课程的发展,从白话文的普及到语文名称的确立,再到"一语一文"观滥觞,最终至"一语双文观"的建立,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路程。发扬传统,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现实应用方向,批判地看待各种语文课程观与实践形态,关注学生基本语言、文学和实用文章素养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小学语文课程与核心素养的深度贯通。  相似文献   

15.
<正>特邀主持人说:随着新课程推进,秉持"大语文"教学观,树立开放的语文课程意识,开发整合阅读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已成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迫切需要。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教研室推行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改革,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着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开展了基于文本内容的拓展阅读教学研究和实践。本期我们以三个教学案例展现如何基于文本内容深化拓展阅读,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一、语文素养和修辞教学"语文素养"一词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前后出现了十多次,可见语文素养对于一个学生的重要性。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思想情感、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的范畴里面:"语文素养"和"语文素质"都指称语文教育的一种结果形态和存在。顾云龙先生在这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正式发布。"核心素养"被确定为学生最为重要的素质和学习品质,六大素养树立了学生成长的"标杆"。落实核心素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个性化、有素养的学生,成为当前教育的目标。核心素养的落实在语文教学中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始。学好语文,只靠读课本选编的文章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需求的。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8.
语文"双基"重视语文基础知识传授与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但也会导致知识灌输、纯技术训练,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倾向。语文三维目标的提出,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期望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忽视三维目标是个整体,将其割裂为并列的三类目标或三项目标,以及过于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课程观和教学观的转变:课程即问题、教学即研究,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适应了教育改革的时代和国际潮流。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 ,曾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文化教育和科学领域的宝贵财富。但是 ,在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中 ,人们还没有充分发掘他的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他的语文素养观。而渗透在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语文素养观 ,正是指导我国当前语文素质教育的科学理论 ,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蔡元培语文素养观的历史呼唤历史呼唤着现实 ,现实回应着历史。在人类社会进入 2 1世纪之后 ,当人们着眼并投身新的改革浪潮时 ,不应当忽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社会改革如是 ,教育改革亦然 ,…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也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泰山北斗,万世师表。他对语文教育研究的投入程度与矢志不懈的精神,在中国乃至世界语文教育史上都是罕见的。深入详尽地探讨叶老一生有关语文教育的作品与论述,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扭转学生语文素养持续滑坡的局面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叶老的语文课程与教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