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星期一的第一节课上,我习惯地翻开一沓学生的小作文,开始批改起来。一本、两本,咦,这是谁的本子?竟然写了不到四行。合上本子,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本子的主人——邓×。怎么会是他的本子?他向来是个不错的学生呀!字写得端正,上课很认真,其他老师也都说他是个挺不错的学生,可今天,小作文居然写了几句话。心中不禁疑惑起来,重新打开本子,想从中去解开心中的疑惑,只见上面写着:今天老师布置了小作文,让我们自己写自己感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批王晓昊的作业的时候,发现他又给我留作业了,他这是第四次给我留作业了。记得他上次留的作业中有一条歇后语“是赶车不用鞭子”,我一直不知道谜底是什么,当他告诉我谜底“是拍马屁”时,我笑弯了腰。我问他在哪儿弄了这么一条歇后语,他说在书上看的。是的,从他给我留的有关诗的作业中,就足以发现他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他读了《唐诗三百首《》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三字经》他已经能从头背到尾,到10月20日,他已积累了231条名言,28条歇后语。我真的很佩服这个小家伙。今天,他在作业本上这样写到“:漂亮的老师,让我们走出诗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中学生,学习成绩基本能让家长满意。但是,这个假期我迷上了电视,记得以前我都可以用意志抵抗一些很有诱惑的电视剧。如《天龙八部》、《新神雕侠客》等。可现在我发现这个不用买票的电影院里的确很精彩,比如《还珠格格》、《红十字方队》、《鹿鼎记》等等,真是只要我动一动遥控器就能到另一个世界,过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不知不觉,《小溪流》已在我手中驻足了半年。说来很偶然,结识《小溪流》,是在与小编禾木的闲聊中。他带着认真的态度向我推荐。我始终记得他当时言辞恳切地说:看看这本杂志吧,不论投稿还是阅读,我都觉得《小溪流》很适合你。今天翻开抽屉,又有一沓未寄出的信笺,拿在手里很厚实。我在信封上都画了尖下颌的少年,亦如《小溪流》封面上  相似文献   

5.
对绝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长来说,不论以何种名义,要想买点什么礼物送给孩子,在今天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了。只要到街上走一趟,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应有尽有。除了买现成的东西以外,家长是不是还可以送给孩子一些独特的礼物呢? 记得我刚刚懂事,并已学会认不少汉字的时候,父母郑重地拿出一本普通的本子,告诉我,本子里记载了我幼年的事情。当时,我好惊奇,接过本子一口气读完了我的《碧君小史》。虽然,“小史”记得比较简单,如我多少个月时会对人笑了;多少个月时会走路、说话了;多大  相似文献   

6.
正记得我小时候,腿上长疮,父亲常用自行车带我去找当地很有名的一位老先生治疗。这位老先生姓常,他是我父亲很要好的朋友。说来很有意思,常先生的形象很像晚年的齐白石,戴着一副旁边垂着链子的老花镜,牙齿脱落,颧骨高凸,稀疏的须髯垂到胸前,说话幽幽地,一身仙风道骨。更有意思的是,他脸盆里的图案是齐白石画的虾,抄药方的本子里也印有齐白石的人物画。有一次,我拿着那本子看来看去,不舍得松手。老先生看出了我的  相似文献   

7.
这天.当我抱着一叠新图画本走进教室时.孩子们都高兴得鼓起了掌.班长跑过来.一把接过本子.逐一发给每个人。最后,他剩下一本交给我.怎么多了一本?我明明数好了的.再一看.不缺人呀。孩子们都看出了我的心思.抢着告诉我:刘琴成绩很差.长期不做作业.连书和本子都撕烂了.老师(语、数老师)就再不给她发本子了。大家说的时候.我已经走到了那孩子的面前.她深深地低着头.显然感到很没面子。  相似文献   

8.
我觉得杨红樱阿姨笔下的马小跳是一个很天真、很调皮的小男孩。杨红樱把他写得栩栩如生,很逼真,和现在的一部分少年儿童很像,很贴近我们的校园生活,让我读着深有同感,觉得这件事情就发生在我的身旁。《同桌冤家》这本书里描绘的路曼曼和马小跳就让我印象很深。他们永远都是“冤家”,天天都不可能用一副好面孔去面对对方,路曼曼总是拿着一本小本子记录着马小跳的不良表现。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班的“前进带后进”,就是成绩好的同学和成绩差的同学做同桌,然后代替老师“教育”他们,管他们。我就和一位“差同桌”坐在一起,每天他都有许许多多的作…  相似文献   

9.
不如漫步     
直到今天,我仍相信《漫步》是许巍的一个转折。许巍一直是我的心头好。在我第一次听到《两天》和《青鸟》的时候,我就迷上了这个清瘦的西安男人,决心不错过他的任何一首歌。记得很多年前在某个演唱会上看见过他,那时他只是作为中间串场的歌手唱一首歌,蓄着长长的头发,穿破旧的T恤,抱着吉他一个人站在偌大的舞台上,像个木讷的生了病的孩子。他不会向观众打招呼,也不知道怎么调动气氛,就只低着头唱歌,唱完很快就下台了。我始终记得他的眼睛,清澈如同婴儿。那个时候的许巍是忧伤的,阴郁的,似乎有着无法摆脱的矛盾,无法避免的坎坷。如同找不到出口的野兽,横冲直撞,伤痕累累。  相似文献   

10.
电视大战     
说起看电视,我们一家三口可有意思了:爸爸是足球迷,逢有足球赛必看;我是动画片迷,动画片一播出,少不了我;妈妈是《还珠格格》迷,什么活都可丢下,《还珠格格》不能不看。今天三样节目在差不多时间播出,看来,今天的电视大战避免不了。  相似文献   

11.
1月10日晴《还珠格格》伴随我长大。记得四五岁时,各大电视台都在热播一部名叫《还珠格格》的电视剧,茶余饭后大家侃侃而谈的不是小燕子、夏紫薇,就是永琪和福尔康。后来,《还珠格格》第二部播出后,我对含香更是情有独钟。我真的是非常喜欢含香,不是因为她长得美若天仙,也不是因为她可以踏着音乐翩翩起舞,而是因为她的头顶上戴着一顶雪白的、毛茸茸的、镶嵌着宝石的民族帽子。那时候的我甚至一度以为含香是因为戴了这样一顶帽子才会招来蝴蝶。  相似文献   

12.
在我平日收到的同学来信中,问“怎样学范文”的不少。有个同学很着急地说:“不用范文引路,能得‘良好’;用了范文,反而得‘及格’了。”看来,如何正确地对待范文,学好范文,能否使用得当,很有讨论的必要。一、学范文,不能贪“捷径”我知道,许多同学很想尽快提高作文能力。谁不愿意每次作文都获得优异成绩呢?但是,急于求成,贪走“捷径”,我们是不提倡的。有的同学书包鼓鼓的,里面什么《佳作选》、《获奖作文集》等好几本。他经常翻翻读读,很欣赏其中一些篇章。写作文时,审完题他就翻这些本子。如命题为《我的爷爷》,他想,自己的爷爷是一位中学…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已卯本》、《庚辰本》两个本子中所存在的“题记”、“夹条”和“脂批”入手,探讨了这两个本子的密切关系,认为《已卯本》和《庚辰本》是一个本子在一次定本中两个阶段的产物。它们都是脂砚斋最后一次审定《石头记》过程中的成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行为。  相似文献   

14.
高手不多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一时冲动报了全国英语竞赛。正当我有些后悔时,看到了一本励志书。当我看到《高手不多》一文时,觉得文中的"我"很像自己。小作者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却又冲动地报名参加  相似文献   

15.
今天,听了一节绘本课《我爸爸》。 这个绘本,很久以前,我给我的孩子讲过。但她不感兴趣。我也渐渐遗忘了这个故事,只记得里面有个爸爸,很有趣。  相似文献   

16.
如果直到现在还有人不知道《还珠格格》和《情深深,雨蒙蒙》, 那么他必定生活在真空里。现在的小孩子已没人会唱“小板凳挪挪”这娄土得掉渣的儿歌,他们唱的是“小燕子飞,五阿哥追,福尔康看上夏紫薇,柳青金锁成一对……”当初《还珠格格》开播时,我曾在小燕子装腔作势地曲解成语时批了她一通,结果被一群小朋友一顿棍棒打出门去。更有意思的是,一家杂志有个文化评点栏目——类似于网站的BBS——我在上面发了65个字,冒犯了一下小燕子,后来收到一大堆信,骂得我狗血淋头。  相似文献   

17.
作家声音     
正余秋雨自称新书《泥步修行》是"最后一本"余秋雨日前在河北廊坊举办的第27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再推新书《泥步修行》,70岁的他尽管未显老态,但他表示,"这是我最后一本书了。"他好像在自问自答,"别写了,再写下去谁看?虽然我的书很好卖。"谈及写这本书的起因,余秋雨说,现在网上几乎每半个月就有大量"他的诗文"发表,他还记得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句子"你的过去我没法陪伴,你的将来我将奉陪到底"。"有人说,余秋雨先生一生写过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1月10日,材料学家师昌绪走了。送别大师,很多人都还记得他略带天真的笑容和一本他随身携带、写满勤奋的小本子。本子上记满了他每日需做的工作,一个本子刚好记满一年。有人问他行程时,他从不依赖助手,自己翻翻本子便可知晓。日记本上有一多半的事跟师昌绪所学的专业无关。1986—1991年,师昌绪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1991年至他去世时,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  相似文献   

19.
给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究竟是什么书?我一时说不出来。要是问我最早给我以较大影响的书是哪一本,那我倒可以立即回答说:是《三国演义》。我已经记不真切第一次读《三国演义》是在哪一年了,大约总是在小学五年级前后。因为我记得很清楚,我读《水浒传》、《施公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中有“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句,历来不少注本都未详为解释,解释得较为详细的本子,如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第一册:“君既”句:既然蒙你永远记得我。见,蒙、被。录:记得。北京大学《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君既”二句:“见”,蒙、被;“录”作“记”解。此二句言“既然蒙你永远记着我,过不多久就希望你来接我”。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也注释得很笼统:“既然蒙你记着我。录,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