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7,(4):102-10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性格的精华所在,而文化自信则是对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高度赞赏和认同,两者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既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又是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更需要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滋养民族精神,激发民族精神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将民族精神内化于其心,外化于其行。  相似文献   

2.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成长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完善的阶段。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体系正是我们塑造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之本。教学中我们探索和实践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并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历史使命,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为祖国建设培养出爱国、团结、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勤劳勇敢、勇于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梁顺平 《河南教育》2014,(12):94-95
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时代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需要,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发展需要。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要以民族文化教育为基础,增强民族认同感;以国史、国情教育为重点,增强民族责任感;以公民意识教育为基点,增强民族归属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一个民族长期实践的积淀,是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实践在人思想中的反映。在全球化进程中,价值观的变化正在影响着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必须建立与全球"普世"价值相协调,又具中华民族特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又为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6,(4):30-33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是一个以受教育者民族文化生成为依据和根本目标的文化育人活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处于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交融和独特的大学文化所构成的文化场域下。同时,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通常需要经历一个由文化浸润到大学生主体自我内化的文化过程,而且民族精神文化机制需要通过搭建文化育人的网络平台,营造大学文化的育人场域和开展民族精神实践活动等路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以特有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带来了大学生思想观念、教育方式、社会角色、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的改变,但同时也带来部分大学生民族意识弱化、民族责任感淡化等问题,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断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倡导实践民族精神,这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更是当代大学生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绚丽瑰宝,为民族发展延续、社会稳定和谐、个人成长成材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新的传承和发展,对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树立崇高人格、提升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传统文化为视域,依托高校环境,探索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叶坚 《文教资料》2006,(15):7-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等学校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和优势,作为高等学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既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文章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民族精神缺失的现象,阐述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教育皆以提升人的生命德行为最终鹄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形上表征儒、释、道以及其他艺术形态,蕴涵诸多人格教育的真理颗粒。在传统文化的框架下考察人格培育问题,通过文化寻根,盘活其中深邃的人文原理与丰赡的人格资源,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衣钵,对于激发人格智能,打造高校的君子族,构建大学生健康、绿色、积极的人格生态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连大学学报》2017,(4):106-109
中国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与传承的精神脊梁,大学生是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当前的民族精神教育因其内容与时代精神脱节、教育模式单调枯燥无法解答学生的现实困惑,难以实现民族精神的内化,因此文化认同成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着力点。优化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拓展实践教育平台、加强自我管理教育是实现大学生民族精神文化认同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文化是培育和发展民族精神的载体和源泉.无论是对古今、中西文化的比较、扬弃、吸纳与创新,还是对文化自组织系统中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文化的分析与研考,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都是至关重要的,是全方位提升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前提条件、客观基础、主体内容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文化创新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既是文化自觉的内在诉求,也是现阶段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路径。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加强高校文化环境和文化载体建设,注重方法创新,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高等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15.
正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肩负着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二者在爱国主义这一核心价值上达成了高度的融合与统一。在国防教育的教育目标、内容、形式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的培育内涵,探寻高校国防教育新形式,全面推进高校民族精神培育工作,已经成为当下我国高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内在耦合,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高校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良好氛围;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构建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丰富内涵;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占领爱国...  相似文献   

17.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学生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 ,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精辟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认为小学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汲取民族传统精华 ,让传统文化走进现代课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包融着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民族精神。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髓 ,是中华民族的根 ,是…  相似文献   

18.
《大连大学学报》2016,(4):34-37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时代背景,全球化对于大学生产生了双重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对于适应时代发展、推动国家富强、促进个人成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内容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现代民族精神为核心,以伟大复兴的实践为支撑,同时,要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融入生动的课堂、丰富的载体、时代的精神和开放的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生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将承担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任,结合中国梦的相关要求对其进行民族精神培育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出现了民族精神培育内容与中国梦结合不足、民族精神培育的方法较为单一、民族精神培育缺乏相应的保障、民族精神培育的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针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网络技术革新带来的严峻挑战。大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高校应该优化教育方法,采取实践教育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教育法等多种教育方法培育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