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阳明山原名为阳和山,阳明之名始于明嘉靖年间,最早出现在蒋鏊的诗文中。清《康熙永州府志》载曰:"山最高,日始自旸谷出,山已明,故谓之阳明焉。"阳明山因郑秀峰禅师、道士蒋湘崖及王孙菊坡等人而成为湘南一带的一大佛家道场。但其事佛修道的历史更为久远,在唐宋时期,这里已有寺院与道观。它不仅是一座风光旖旎的自然画山,更是一座光照红尘的宗教圣山。  相似文献   

2.
阳明山原名为阳和山,阳明之名始于明嘉靖年间,最早出现在蒋鏊的诗文中。清《康熙永州府志》载曰:“山最高,日始自旸谷出,山已明,故谓之阳明焉。”阳明山因郑秀峰禅师、道士蒋湘崖及王孙菊坡等人而成为湘南一带的一大佛家道场。但其事佛修道的历史更为久远,在唐宋时期,这里已有寺院与道观。它不仅是一座风光旖旎的自然画山,更是一座光照红尘的宗教圣山。  相似文献   

3.
4.
阳明山虽然仅为永州零陵境内(今在双牌县境内)的三十七座山峰之一,而其人文遗迹亦有可采。自明代以来,秀峰、蒋鏊、南渭王与阳明山的关系最为密切。明代南渭王建府永州零陵,共传四代,即荣顺王朱音?、怀简王朱膺鉙、安和王朱彦滨、庄顺王朱誉橎。其中安和王朱彦滨及其孙菊坡参与了阳明山的命名和万寿寺的创建。论文对相关事迹作了初步的梳理,并公布了新近发现的蒋鏊《拙岩》诗刻、朱彦滨《歌朝阳嵓用元次山韵》诗刻、朱彦滨朝阳岩《聚胜》榜书三通。  相似文献   

5.
阳明山虽然仅为永州零陵境内(今在双牌县境内)的三十七座山峰之一,而其人文遗迹亦有可采。自明代以来,秀峰、蒋鏊、南渭王与阳明山的关系最为密切。明代南渭王建府永州零陵,共传四代,即荣顺王朱音??、怀简王朱膺鉙、安和王朱彦滨、庄顺王朱誉橎。其中安和王朱彦滨及其孙菊坡参与了阳明山的命名和万寿寺的创建。论文对相关事迹作了初步的梳理,并公布了新近发现的蒋鏊《拙岩》诗刻、朱彦滨《歌朝阳嵓用元次山韵》诗刻、朱彦滨朝阳岩《聚胜》榜书三通。  相似文献   

6.
永州阳明山文化研讨会于2013年12月18日至20日在湖南科技学院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的3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湖南永州,就“阳明山的得名及其儒释道的关系”、“秀峰禅师及其交往”及“阳明山的文化开发”等主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依《秀峰禅师行录》,文章对明代禅宗高僧秀峰禅师的行止加以述评,以弘扬阳明山禅宗文化。文中涉及到了秀峰的出生、成长、出家、悟道、勘验、坐化等,秀峰志向远大,自主自信,苦行悟道,精进静养,真身不坏。正是由于出现了秀峰这样的禅师,阳明山的佛教的影响力才更加深远。秀峰七祖的遗迹成为人们来山礼佛的神圣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8.
永州阳明山拥有秀丽的山水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但秀峰禅师的“七祖”身份,以及他的肉身舍利,从明代以来,无可争议地成了阳明山的镇山之宝,也是阳明山的灵魂。进一步宣传、打造阳明山的佛教文化品牌,对于提升永州这张“文化名片”的含金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依《秀峰禅师行录》,文章对明代禅宗高僧秀峰禅师的行止加以述评,以弘扬阳明山禅宗文化。文中涉及到了秀峰的出生、成长、出家、悟道、勘验、坐化等,秀峰志向远大,自主自信,苦行悟道,精进静养,真身不坏。正是由于出现了秀峰这样的禅师,阳明山的佛教的影响力才更加深远。秀峰七祖的遗迹成为人们来山礼佛的神圣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0.
舍利是佛家遗留人间的“灵骨”,因其为佛教中三学戒、定、慧所熏修,故甚难可得,历来被认为是佛教修行中的“最上福田”。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分,大德高僧的全身舍利在民间也被称为“真身舍利”或“肉身舍利”;以全身舍利驻世的大德又被称为“肉身佛”或“肉身菩萨”。明代阳明山秀峰禅师坐化后,留有全身舍利,被崇为“活佛”,受到周边地区民众的崇拜。  相似文献   

11.
今天是个非常吉祥的日子。我们省里有很多有名的学者、教授汇集在舜文化、楚文化、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永州,参加由湖南科技学院主办的阳明山文化研讨会,实在是因缘殊胜,得未曾有。在这开幕式上,我谨代表湖南三湘四水的佛教弟子,对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阳明山文化研讨会应该来讲是第一次,但是阳明山的很多重大的活动举行了很多次,我就参加过两次。对阳明山,在这五六年,我来得比较多,第一次我来是为了永州高山寺的恢复问题到永州来的。  相似文献   

12.
正台北市中山区民族东路有不少水产店,其中有一家规模较大,可以买回去做,可以买后请店里代为加工,也可以直接在店里点餐。时间仓促,容不得太多的考虑,我们选择了后者,这种吃法叫立吞,所有食客都站着吃,吃的同时可以欣赏烹饪的过程,这让我想起了草原上的牛羊和马,别有风味。食毕,本可在周边转转海鲜、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和合文化,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整合统一;儒、道、佛三教的和谐相处,和合为一。阳明山作为一座文化之山,恰好体现了这一精髓,它由道教奠基,因佛教闻名,从大儒王阳明而得名--三教和合为一体。打造阳明山的文化,也应该突出和合文化的特征,以和合三教为文化载体,建造立于一山的三教庙宇,打造优势互补的三教文化,再现各具特色的三教礼仪。  相似文献   

14.
秀峰禅师在阳明山苦修悟道,三年间全靠食“苦菜”度日,而精神矍铄。但此苦菜究为何物至今未有人破解。文章研究了大量文献,经过去伪存真,反复斟酌,仔细论证,确认该苦菜即是茶。从而也证明禅与茶之间的关系的确密切,“禅茶一味”并非虚语。  相似文献   

15.
湖南永州阳明山是湘南风景秀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阳明山表面看来是一个地名,但她实际上是文化的代名词。阳明山文化底蕴来自于其秀美的自然环境与宁静的自然生态对人的生活情境的影响。永州阳明山文化彰显为四个基本维度:对阳明山上自然物加工形成的有形物而彰显其物态文化,阳明山上因释道二教教徒遵守教规而彰显其制度文化,因善男信女对佛道二教笃信而彰显阳明山上之行为文化,因人之宗教情怀而彰显阳明山之心态文化。阳明山文化彰显的四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阳明山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16.
明朝弘治年之前,永州只有一座山称为阳和山,从弘治初年到嘉靖三十一年约六十年间,阳和山一“山”而二处,实际上出现了两座阳和山,这种奇特现象是南渭王造成的;阳明山由阳和山改名而来,其名直到嘉靖三十一年才出现,从此,阳和山结束了一‘‘山’’而二处的历史,并在零陵城东南郊“定居”下来;阳明山的得名与秀峰禅师、蒋鏊道人、菊坡王孙有密切关系,也是南渭王命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正我一直好奇且想一探究竟的是,当批评家写小说的时候,他的话语、思维、表述等是否与其他小说家无异?又或者,他在何种意义、何种层面上,会有意无意地将多年的专业训练渗透于小说的感性层面?对于这些问题,房伟的小说或许能够给予我们一些答案,提供一些有意思的叙事启发。作为房伟的抗战系列之一,《阳明山》体现了他对于当下抗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以“阳明”名山者有三,分别为得名于宋代之前、位于浙江绍兴地区之被称之为道教第十洞的“阳明洞天”,得名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的阳明山,以及蒋介石于1950年为纪念明代著名学者王守仁将位于台湾省台北市近郊的“草山”所改名的阳明山。又王守仁因在浙江绍兴的“阳明洞天”修真证道,自号“阳明子”。文章就“阳明”之语义内涵进行考释,进而讨论王守仁以“阳明子”自号以及阳明山(洞天)得名之原因,从而梳理出三处阳明山之内在的精神纽带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宗教葬仪的形式折射出在哲学层面该种宗教对人生问题的终极关怀。汉、藏两地佛教中都存在高僧圆寂之后的肉身供奉现象。追溯历史,汉地佛教的肉身供奉制度始于两晋南北朝,渐盛于唐宋,至明清而流行。藏地佛教中的肉身供奉现象明显晚于汉地,卫藏十人首领鲁麦·喜饶楚臣可能是最早一位被肉身供奉的臧地僧人。鲁麦在丹底的求学经历提示了藏传佛教中的肉身供奉制度来源于汉地佛教的可能性。西域佛教中未见明显的肉身供奉现象存在。佛教中肉身供奉制度是佛教传入汉地以后,中国化进程中一个值得留意的现象,它主要受到早期道教追求肉体长生久视,以及儒家孝道观念下珍视形体发肤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宗教葬仪的形式折射出在哲学层面该种宗教对人生问题的终极关怀。汉、藏两地佛教中都存在高僧圆寂之后的肉身供奉现象。追溯历史,汉地佛教的肉身供奉制度始于两晋南北朝,渐盛于唐宋,至明清而流行。藏地佛教中的肉身供奉现象明显晚于汉地,卫藏十人首领鲁麦·喜饶楚臣可能是最早一位被肉身供奉的臧地僧人。鲁麦在丹底的求学经历提示了藏传佛教中的肉身供奉制度来源于汉地佛教的可能性。西域佛教中未见明显的肉身供奉现象存在。佛教中肉身供奉制度是佛教传入汉地以后,中国化进程中一个值得留意的现象,它主要受到早期道教追求肉体长生久视,以及儒家孝道观念下珍视形体发肤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