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平、生、千、门、万、户,认识笔画横折钩。 2.会认6个生字:鸡、满、雪、轻、言、语。 3.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古涛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要求学会的字和会认的字各6个。  相似文献   

2.
《画鸡》是小学语文第一册(修订本)第二单元的第三首古诗。我在教学本课第一课时 ,做了如下教学设计。一、猜一猜在教学中 ,我使用多媒体制作出一则谜语 :“头戴大红帽 ,身披五彩衣 ,清晨叫一曲 ,红日东方起。”绿色的草地上 ,四行谜面逐行跳出 ,美丽的画面配上老师的朗读。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猜出是“公鸡”。随着学生的回答 ,一只美丽的大公鸡从草地的远处走过来 ,伴着嘹亮的啼叫 ,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精彩的声像教学一下子就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适时启发学生“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在此基础上 ,教学进入下一阶段。二、读…  相似文献   

3.
4.
1991年11月1日,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曾发生一个令世人震惊的事件:中国公派留学生卢刚枪杀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和四位美国教授之后自杀。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两首古诗:一首是《一去二三里》,一首是《咏鹅》。还记得吗?请一位同学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背诵)师: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这位小朋友还背得这样流利,而且背的时候感情非常丰富,很好!同学们,我国古代有很多诗人,他们写了许多诗,这些诗写得可好啦!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出示小黑板)3画鸡头上凤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点评:教师用亲切的话语鼓励学生背诵学过的课文,一方面检查学过的内容,另一方面,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看似平…  相似文献   

6.
“其”,是《诗经》中用得最多、用法最复杂的虚词之一。前人为它作的训释也很多,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就搜集了十六条(未见于《诗》的用法不计在内)。然综观全《诗》,条分缕析,别异求同,“其”的主要用法不外乎三种:指代词,结构助词,语气词。作为指代词,“其”的指代范围较广。一般说来,只要是处于说话人与听话人之外的第三者地位,人、物、事都可以用“其”指代。“其”在句中经常处于表领属的地位,充当定语。如  相似文献   

7.
本对先秦具有代表性的作《论语》中出现的“其”字作穷尽性的描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充分研究先秦汉语的“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8.
《画杨桃》(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1课)是一篇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你是不是能够别出心裁地想到它以下的写作特点呢?  相似文献   

9.
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说:“手应该像脸一样地富有表情。”鲁迅先生深谙此道,他不仅有“点睛”的奇才,而且有“画手”的神功。《孔乙己》中手的描写充分显示了鲁迅高超的“画手”技艺。一、二写拿钱,串联情节。“他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的动词“排”耐  相似文献   

10.
在对祖先的崇拜和读历史的启示中,巴顿逐渐形成了个人英雄主义意识,并让这种意识激励他奋斗了一生。  相似文献   

11.
周掌胜 《语文知识》2000,(10):62-63
《赤壁之战》:“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高中课本注解“恶其能”:“嫉妒他的才能。恶,厌恶。”课本注者大概认为“厌恶他的才能”这种说法讲不通,故引申为“嫉妒”。殊不知“恶”字自古及今,均无嫉妒义。因而笔者认为这个注解欠妥。那么,“恶其能”的“恶”应作何解释呢?鄙意以为应解释为  相似文献   

12.
《画杨桃》(五年制第六册 )有一个统领全文的“文眼”———老老实实。抓住这个文眼组织教学 ,既能扣住文章的中心 ,又有利于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文章中三位主要人物的言行 ,把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父亲”叮嘱 :“不要想当然”———老老实实三年级学生不易理解“想当然” ,但对“不要想当然”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去领悟。教师引读 :“你看见一样东西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提示 :看下文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会悟出 :意思是“不要想当然”。教师点评 :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 ,就是实事求是 ,也就是“不…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动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记忆、理解的效果会更好。我是以“边读边画”的方法来教学《寒号鸟》一文的。一、初读课文,画生字、新词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放录音范读或老师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在《我是怎样做起小说来的》一文中说:“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茹志鹃同志深得此法。在她的短篇小说《百合花》中,点睛之笔,随处可见,且她的“画”眼睛有自己独特的笔法,体现了她自己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正>新学期伊始,学校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各备课组教研活动的质量,为各个备课组准备了一台带三角支架的摄像机,用作各学科每周公开课课堂教学视频的录制。这一教学视频,一方面为下一次集体备课提供了良好的教研材料,即通过对课堂教学视频的回放,在备课组中进行讨论,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另一方面更是教师自我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宝贵  相似文献   

16.
《孟子》中的“其”字总共出现571次,其中,用作代词的频率最高,为534次。用作语气词为32次。用作连词为5次。其中用作代词的情况最为复杂,包括用作人称代词、用作指示代词、用作兼语、用作作为造句成分的主谓结构的主语、用在数词前,表示“其中之……”或用在表示顺序的词前,表示顺序.“其”用作语气词,我们可以将它分为“语气副词”和“语气助词”。“其”字用作连词,有时表示假设关系,有时表示选择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其”字共出现543次,其中重复出现的有72次。所谓重复出现,是指出现在相同的句子里。 由于所处语言环境的不同,《诗经》中“其”字所表示的意义、表现出的词性以及在句中起的作用,自然就有所不同。 本文打算采用类释的方法,根据“其”字的语言环境,分类解释《诗经》中“其”字的意义,词性及语法功能。 与一般的古籍相比,“其”在《诗经》中的意义、词性、用法,显得复杂多了。因此,对“其”字作出的似是而非、众说纷纭的解释,也  相似文献   

18.
1885年11月11日,洛杉矶地方检察官乔治·史密斯·巴顿喜得贵子,亲朋好友们都前来祝贺。当有人问起给孩子取了个什么名字时,这个事业有成、家庭富有的检察官郑重说道:“就叫他乔治·史密斯·巴顿吧,那不仅是我的名字,也是我生父的名字,三代人使用同一个名字,这是我们家庭的荣耀。”为了便于读者区分,我们称本文主人公为小巴顿。  相似文献   

19.
《离骚》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这篇杰出的抒情长诗通过它的特殊的艺术形式集中地塑造了诗人屈原自己的形象:热爱祖国,同情人民,有高尚的品格,坚持远大的政治理想。无论就思想内容,还是就表现形式说,《离骚》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广泛的。和《诗经》比起来,《离骚》的句法是很特殊的。《诗经》里的诗,句子都很短,大都为四言诗,而《离骚》为了加强句子的表现力量,突破了四言诗的定格,句子长了起来,而且散文化。《离骚》三百七十二句,以六言为主体(278句),杂以五言(28句)、七言(55句)、八言(10句)、九言(1句),而绝大多数的句子都有一个虚词。有“之”  相似文献   

20.
《马氏文通》根据“其”所在的读的功能的不同和“其”与前词是否紧接.将代字“其”分为接读代字和指名代字两类。这两类“其”的指代作用和语法功能是相同的,因而这种划分是错误的,但对后世语法学者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