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一生酷爱钓鱼,更爱《中国钓鱼》杂志。所以,从创刊号到目前的第一百五十期《中国钓鱼》保存完整无缺。 我是从1990年才看到《中国钓鱼》的,一见钟情,相见恨晚,并开始订阅,从无间断。阅读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钓技,受益匪浅,它真是钓鱼人的良师益友。因此,产生了收集1990年以前《中国钓鱼》的愿望,一是饱眼福,二是珍藏。  相似文献   

2.
在欢庆祖国45华诞之际,又高兴地迎来了《中国钓鱼》杂志创刊10周年的喜庆日子。 1984年10月,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出了一本为千千万万垂钓爱好者盼望已久的钓鱼杂志。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老帅亲自奋笔为刊物题写了《中国钓鱼》这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自此,《中国钓鱼》杂志喜与广大读者见面了。之后,又经过各方人士和众多钓友、读者的热情支持、编辑部同志们的努力和不断开拓、进取,《中国钓鱼》一步步地从季刊、双月刊,发展至目前的月刊,成为一本在国内外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中国钓鱼》杂志1984年创刊后,我从1985年总第2期开始订阅,以后每年订阅报刊时,《中国钓鱼》杂志都是我的首选,从1985年至2004年,我已连续订阅《中国钓鱼》杂志20年。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才学习钓鱼一年多的钓鱼爱好者,也是《中国钓鱼》的忠实读者。尽管是从去年5月份才开始买《中国钓鱼》阅读,但却受益匪浅。可以说是使自己原本粗浅的垂钓技艺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因此也深深喜欢并爱上了《中国钓鱼》。  相似文献   

5.
贺辞     
衷心祝贺中国钓鱼协会主办的《中国钓鱼》杂志创刊10周年。 东京都钓鱼联合会于1981年与无锡市钓鱼协会结为日中友好团体。 在那以后,我们一直盼望着能有机会访问北京,但由于各种情况始终没能成行。所幸的是1993年10月得到一次访问北京的机会。与中国钓鱼协会副主席朱德禄先生、人民体育出版社副社长党伯杰先生,就两国钓界的友好往来进行了亲切恳谈,对此我们由衷地感到庆幸。 那时,得知《中国钓鱼》杂志即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钓鱼》杂志的老读者,九几年,偶然从朋友那里看到一份《体育时报·钓鱼专刊》小报,然后就一直爱不释手了,从此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以忠实读者的身份见证了《钓鱼专刊》从一份小小的报纸,成长为《钓鱼》杂志,到现在中国月发行量最大的钓鱼类期刊,深切地感受到《钓鱼》在广大钓友心目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钓鱼》杂志党伯杰副主编:中国的钓友们:恭贺新年愉快! 在过去的10年中,每年我都数次去中国钓鱼,但是,去年——1994年一年中我一次也没去。 我今年已68岁了,身体一直非常健康,没得过病,我想这多亏了钓鱼活动。 但是,1994年2月我患  相似文献   

8.
19年前,《钓鱼》还是《体育时报》旗下的一份周刊,名为《钓鱼周刊》,从那时起,《钓鱼》就开始与钓友们相依相伴,走过了整整十年岁月。9年前,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钓鱼》成为中国第一份钓鱼专业类半月刊物。20年来,《钓鱼》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中国月发行量最大的钓鱼专业类杂志;入选《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名录》;四次入选江苏省名优报刊;当选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中国钓鱼运动协会官方媒体合作伙伴……这些成绩的背后,除了我们的努力,还有你们——天下钓友的关爱和垂青。  相似文献   

9.
初次相识《中国钓鱼》是一九八九年六月。无意翻了翻友人买的一本《中国钓鱼》,谁知不翻不知道,一翻太奇妙。我被书中的文章深深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10.
2003年第十期《中国钓鱼》编辑部的卷首语,《我们在一起》一文提到,为庆祝《中国钓鱼》20周年而确定了6项活动,如各种钓赛、征文活动、优秀作者评选活动和读者意见调查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让《中国钓鱼》杂志更密切地和钓鱼人连接在一  相似文献   

11.
流光最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求真、求实、记钓鱼事。融知、融趣,《钓鱼》暖了读者心。《钓鱼周刊》10年来得到了全国广大读者、钓友的热情支持和爱护,今年又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全国统一刊号,并准许在国内外公开发行。说心里话,我们原只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们整个春天。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保持“钓鱼专业人士办钓鱼专业报”的特色;继续坚持“妙者褒之,疵者正之。虚心切磋,惟佳是求;与时俱进,久而弥笃,老而弥坚。”订单源源不断2003年1月1日,《钓鱼》半月刊杂志创号印刷60000册。不久即全部告罄。应急措施:搜缴库存…  相似文献   

12.
我今年65岁,从15岁开始钓鱼至今已有半个世纪钓龄,您要问我钓技如何,那可是水蝎子——不怎么着(蜇)。虽然近年有所长进,那也全得益于我的良师益友——《中国钓鱼》。我是从2002年退休后开始认识《中国钓鱼》的,屈指算来,我已经是《中国钓鱼》"五年级"的学生了,"学业"有所长进不说,只说说我对《中国钓鱼》的新感受。今年,当我拜读《中国钓鱼》  相似文献   

13.
华朝熙 《钓鱼》2005,(6):23-23
回眸2004中国钓坛,翻阅过去年《钓鱼》杂志,我以为除了十件大事七大要闻外,还应该大书特书一笔的是,《钓鱼》杂志为全国钓鱼人开辟了个很好的“争鸣”平台。诸多钓鱼人直抒已见,探讨中国钓鱼的发展、方向,对钓技钓法作了很好的交流、切磋、商榷。这在中国钓鱼史上,中国钓鱼媒体上,恐怕是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如果有人撰写中国钓鱼运动年鉴,有人撰写中国钓鱼史,应该重重地大写一笔。  相似文献   

14.
看到《中国钓鱼》杂志上《野钓百计》的征文启事,我按捺不住内心恋钓情结的涌动,写下一篇太过平常的征文。 至于能否选中我不太在乎。能中,对我而言,那当然是最高兴的事情;落选,亦无怨无悔。因为完成这一篇征文的过程,就好像重新经历了一次次的钓鱼过程。回想以前在家时常钓鱼的经历,犹如观看一部钓鱼回忆录:烈日、暴雨、青山、绿水,“为钓消得人憔悴,餐风露宿终不悔”。让我这个将近一年没有钓鱼的钓痴度过了在外工作期间中最兴奋、激情、愉快的一星期(完成此文用了整整一周)。 依然记得打点行李时,第一件事就是将两本《中国…  相似文献   

15.
崔天鹏 《中国钓鱼》2006,(11):74-75
作为一名钓鱼爱好者,一商以来,我对《中国钓鱼》有着深厚的感情,订阅《中国钓鱼》已逾10年,她是我多年来毕持每年必订、每期必看的杂志.在各种期刊繁多的今天,我很看重《中闰钓鱼》。一份好的杂志要有个性,不断创新,才能最终为读者接受。随着传媒时代的到来,刊物的读者日臻成熟,他们对刊物的订阅、购买和阅读的取向,更多地取决于对刊物整体质量的直接感受.  相似文献   

16.
欣逢百期,往事依稀,旧情复起,那些曾经有过的故事,又似昨日。怕晒黑就甭搞钓鱼一些老读者还记得那位曾在《中国钓鱼》杂志工作过的女记者─-张晓玫同志,不时有人还向编辑部问讯过她的行踪。晓攻是《中国钓鱼》杂志创刊后第二年调入编辑部的。她是老三届兵团战士,走运的是最后赶了个末班车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她没钓过鱼,从来也没想过要钓鱼,但她一接触钓鱼杂志工作却很投入。那几年,无论是在北京或者是其它地方,只要有钓鱼活动,她都积极去采访。夏天钓鱼活动最频繁,但烈日的暴晒也是令人最难抵挡的,这对当时未婚嫁的姑娘来…  相似文献   

17.
张新龙  任重摄影 《钓鱼》2013,(16):12-13
我是一名《钓鱼》杂志的老读者,九几年,偶然从朋友那里看到一份《体育时报·钓鱼专刊》小报,然后就一直爱不释手了,从此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以忠实读者的身份见证了《钓鱼专刊》从一份小小的报纸,成长为《钓鱼》杂志,到现在中国月发行量最大的钓鱼类期刊,深切地感受到《钓鱼》在广大钓友心目中的分量!2002年底,一个亲戚在深圳开了一家布艺公司,我因为以前在服装厂做过技术员,布艺缝制也算半个内行,亲戚力邀我去帮忙打理。临行前,将订阅了多年的《钓鱼专  相似文献   

18.
2007年第六期《中国钓鱼》发表了我的文章《钓鱼的小女孩》。8月,《中国钓鱼》转来昆明戴云超先生和钓友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对“钓鱼的小女孩”的关注。随后我将“钓鱼的小女孩”的相关情况及联系方式告知了戴先生。2007年9月13日,昆明的12位钓友寄来了600元捐助,这是第一笔来自异乡的捐助!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小女孩专门换上最好的衣服照了照片并写了信寄给了素昧平生的好心人。  相似文献   

19.
王永堂 《中国钓鱼》2007,(10):91-91
我是一个75岁的退休铁路工程师,是《中国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也是一位受益者,故此我要由衷地感谢《中国钓鱼》。我于1987年体检时发现左上肺癌病,并于当年进行了左上肺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20.
恩重如山     
1984年10月,《中国钓鱼》杂志诞生了! 这是中国第一本诠释钓鱼文化、传授钓鱼技术、交流钓鱼经验、推广钓鱼运动、规范钓鱼比赛的体育休闲类的钓鱼专业杂志。 为此,徐向前元帅特别为本刊题下了四个平易近人的大字——“中国钓鱼”。 从此,中国钓鱼人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山青水秀,人欢鱼跃;有了自己的一个窗口,放眼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