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每位教师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变课堂模式和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渗透和融入创新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育还仔在一些问题,一是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翻译式”、“灌输式”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三是外语的实践量少、内容死、面窄,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迅速,需要的是创造型的人才。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的形势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在地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体点说,就是在小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造性的人格。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相似文献   

4.
人才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创造力不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中学阶段,是学生的认知系统开始逐步确立的时期,这段时间的培养教育意义重大。语文教学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锻炼的基础学科。本文通过对现行中学语文教学重要意义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创造力,是指在一定动力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初中语文教育责无旁贷,应当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从鼓励、启发、培养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一、以发展学生创造思维为主,促进创造性语言发展 语文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语言方面。  相似文献   

7.
8.
9.
教学活动能否增加创造性的意义,学习过程能否增加除旧布新的成分,学习者能否通过学习获得创造性的人格,进而加快发展为创造性人才等等,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一个崭新的课题。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缘故。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势在必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社会的关注,尤其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以下分五部分阐释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利用观察力培养创造力 学生是教育目的的体现者。教育目标,尤其是创造性教育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生…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的心理学实验表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改进学校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当前每一个教师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下面针对此问题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要想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讨论,更好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不妨允许他们讨论时自由组合、自己调整座位、自由发言。二、切不可以权威方式来压制学生,管理学生,而应采用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也就是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以一个主导者的角色出现,而应以一个参与者的角色出现,努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最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阅读教学、写作训练、课外活动、语文检测、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备现代化等八个方面论述了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曾说:“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诚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很难立足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机会,学生难以进行独立思考。难以标新立异。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抹杀殆尽。因此,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和应对挑战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是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实践活动,因为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属于文学作品,作者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极为重要。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学生能力决定了学生将来的发展水平,中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遣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科学合理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创造力是一个人对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造性人格的动力因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创造力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要素构成的,认知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性活动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是指对创造性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从具体内容上看,创造力应包括:求新求异精神、求真求是精神、奋斗拼搏献身事业精神。  相似文献   

16.
何文良 《快乐阅读》2011,(24):98-99
生物课是中学课程中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学生的创造力高低关系着能否学好这门课,因此,作为生物课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重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创造性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形成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情景和气氛彼此宽容,不存戒心,没有心理压力的环境,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发挥。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没有心理压力的环  相似文献   

17.
杨晓红 《湖南教育》2003,(20):51-51
首先,教师的心态要摆正,要知道自己虽是教师,也并非一切皆知,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进步。在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文化的同时,也需接受新观念。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不能以家长式的批评语言和指责的眼光来对待他们,而应始终以鼓励和赞赏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千万不能嘲笑和讽刺。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在回答问题时,犯了一个很明显的错误,引起全班同学哈哈大笑,甚至还有奚落、嘲笑。我当时并未  相似文献   

18.
陈惠德 《教育》2011,(3):56-57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人们早就将教育的竞争提前到了幼儿园,学生探究、提问的兴趣和欲望在幼儿园、中小学阶段被大大地削弱,而记、背标准答案,竭尽全力获取分数,成为目前主要的教育导向。这些,恰恰是钱学森生前最为担心的——“对知识没有兴趣,继而丧失独特的、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有抓住了这一点,才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创造力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创造力的培养,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创造性人才应具有怎样的素质呢?创造性人才首先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其次,要学会创造性思维;第三,要具有创造力;第四,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一、教师要变“教”为“导”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对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20.
美国帕特·蒂姆伯雷克副教授,撰文概括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些方法:①努力提供一个有利于儿童发展创造力的课堂环境,这种课堂环境的特征是,教师既不让儿童放任自流,也不是在教室中一切由教师说了算;②允许学生独立钻研问题;③当教室是发生未曾预料的事情时,教师要见机行事;④允许学生体验错误;⑤鼓励学生提出有见解的问题;⑥安排时间进行游戏活动,并为游戏活动提供各种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