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孩子学话想到的我的邻居,近来常训斥他的读一年级的小孩,问孩子为什么说话总带着“这个”。孩子说是跟老师学的。“人从儿童时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因模仿而获得了最初的知识”(亚里士多德语)。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学着老师说话,是十分自然的。这件事使我想到,一...  相似文献   

2.
当孩子走进托儿班,意味着第一次进入一个小社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如何让他们爱上老师、爱上托儿班呢?我认为教师可以做好以下几个角色转化:  相似文献   

3.
张向  李月卿 《河北教育》2003,(11):20-21
一、赏识学生每一次的习作,尊重个性 对于初试写作的孩子来说,他们有一种要表现自己的个性冲动。当他们把自己或模仿或冥思苦想写出来的“作品”呈给老师的时候,怀有多少憧憬呀!这时教师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孩子的人格,维护孩子的自尊,让他们品尝到每一次习作的喜悦。教  相似文献   

4.
孩子,尤其是小男孩,特别喜欢模仿,而且最喜欢模仿电影或电视剧中的“反面角色”———坏蛋!为什么?因为坏蛋的造型与表演较之正面人物更有特色,更容易模仿!于是,每每看完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总会有一些小男孩儿在游戏时模仿坏蛋!神态毕肖地学着那个原本“面目可憎”的家伙———他的模样,他的装束,他的步态,他的腔调!这并非是“人之初,性本恶”的佐证,而是说爱模仿乃是孩子们的一种天性,甚至是一种极其常见的“学习方式”。既然电影、电视剧皆有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家长和老师们就理应格外地警惕,格外地当心!请…  相似文献   

5.
一次,我刚处理完两个小朋友打架的事,就看见站在我旁边的楠楠对同伴伸伸舌头,说:“老师真凶!”那个小伙伴也小声地说:“我怕她,你呢?”听了他们的议论,我走上前去,微笑着问:“老师真的很凶吗?”两个孩子有点不知所措。我笑着对他们和周围的小朋友说:“小朋友有缺点,老师看到了会提出来,帮小朋友改正。老师身上也有缺点,请你们帮我找一找,帮助我改正,好吗?”  相似文献   

6.
中班孩子们对担任值日生、为小伙伴服务非常感兴趣,每天都“抢”着担当。老师有时会说今天请“乖”的小朋友担当,但是这个“乖”的标准却很难界定。请到的幼儿会非常开心,没有请到的却有些失望,第二天家长就找到老师“老师,孩子很想当值日生,你多请请她吧!”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我们也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担任值日生的机会,但总有一些不尽人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孩子是生活活动中的主体,是幼儿园、  相似文献   

7.
孩子有好奇好模仿但又分不清是非的特点。他们见样学样,看到英雄,就学英雄;看到坏蛋,就模仿坏蛋的丑态恶行;他们常常会把周围人们的话语和举止,默默记在心里。而老师的言语行动,孩子们尤其学得快,记得牢。我们常常听到孩子的嘴里冒出这样的话:“我们老师是这样说的么”,“我们老师就是这样做的么”,“你不信,问我们老师去”……孩子们将老师的言语、行动当作样板,老师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都会深深地在孩子身上打下烙印。  相似文献   

8.
在口语交际中,学生往往会“取悦”于教师,或者因为缺乏生活体验,说出的话似有“作假之嫌”。如一位老师教学“学会采访”,选取了“谈理想”这个话题,模仿记者互相采访:●教师模仿记者,采访一学生。师:请你谈谈长大后想做什么?生:我想当一名教师。师:为什么当教师呢?生:教师能教给我们很多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现在一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上不了学,他们没有学校,没有教室,也没有教师,我想去那儿当教师,把知识传授给他们。师:(带头鼓起掌来)我代表贫困山区的孩子谢谢你,你真有爱心,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学生模仿记者,采访一同学。生1:您好!…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影响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小学阶段,孩子思想尚未定型,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并善于模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分...  相似文献   

10.
爱的回应     
儿童是细心的观察者,他们特别容易被成人的行为所吸引,进而模仿成人。所以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1.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以上并不是个别现象,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  相似文献   

12.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生涯…  相似文献   

13.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以上并不是个别现象,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  相似文献   

14.
郭老师的“绝招”———记崇义县长龙镇中学教师郭一明的育人之术○吴学文周支平“请问哪位是郭一明老师?”、“郭一明老师任哪个班的课?”、“请照顾一下,把我的孩子安排到郭老师班上去!”……每当新学年开学之际,崇义县长龙镇中学校园里,总有一些拉着孩子的家长慕...  相似文献   

15.
对每个家庭来说,孩子都是头等大事。家长都希望子女成功,将来能找个好职业,立足于社会,为此不惜豁出一切时间、精力和金钱。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某些人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不遵循家庭教育规律,而是在炒作,电视台、报纸等媒体也跟着热炒热作,误导读者。不给书商当“托儿”1998年冬,《学习的革命》号称发行了几百万册。当时有人请我去开座谈会,实际就是吹捧。我说,我是家庭教育研究学者,不当“托儿”。学习怎么“革命”?学习就要按照学习的规律,扎扎实实,通过刻苦努力才能学好。那本书是不懂教育的外行写…  相似文献   

16.
出场宝宝:邵文漪性别:女年龄:4岁叙述人:文漪妈妈专家点评专家名片冯夏婷副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情况分析3岁 ̄6岁的孩子好奇、爱模仿,自我中心意识强,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喜欢别人赞扬自己,这些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共同特点。文漪就表现出这些典型特点。她喜欢做老师管人,这是她在模仿她们班上的老师;她遇到推销的人就很大人地跟他们说“我很忙的,没有空”,这肯定是在模仿大人。好模仿本身没有什么错,孩子最初的动作学习、语言学习、行为学习、道德学习、社会知识学习,都需要借助模仿这条途径,但我们要对孩子的模仿进行一些影响和指导。文…  相似文献   

17.
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小学英语教学,面对的虽然是模仿力强,好奇心重的小学生,但同时他们也是最没有学习自觉性的孩子,英语课堂教学只要一被他们发现老师要他们重复模仿、练习,他们中的大部分就一定游离于课堂之外了。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上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大人们常常管他们叫“半大孩子”,不要小看这些“半大孩子”,如今的他们,可真是了得。家长拿他们没办法,老师也常感困惑。可你们知道他们的伤心事吗 ?   古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可能这种观点早已跟不上时代了。“半大孩子”们的那些“伤心事”可真有一大堆呢。我曾做过的一次调查,使我了解了一些他们内心的“疾苦”。   一、不被尊重   得到尊重,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半大孩子”自己觉着已是个“大人”了,对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很在意。他们希望家长、老师把他们当成大人看。…  相似文献   

19.
[问题再现] 听了一堂二年级上册《数字游戏》课,关于给出一个加法竖式,里面的数字被汉字代替,要求根据结果推算汉字表示的数字.新课教完之后,讲课老师又出了一道难一些的题目进行巩固,让孩子思考并独立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巡视,发现了三个做对的孩子.于是,老师请这三个男生依次到讲台前汇报自己思考的过程,结果这三个男孩表现的却不如“师意”:第一个孩子思考的顺序和老师不一样,老师打断了他,没有给他机会说明想法;第二个孩子仍然没有如“师意”,老师板起面孔;第三个孩子懵了,表现还不如前两个.教师开始用斥责的语气让他们站在那里,对全班说:“谁来帮帮他们?”一个女生上来讲解了这个问题,当女生按照老师的心意讲出思考顺序的时候,老师问那三个男生“会了吗?”  相似文献   

20.
“老师,为什么同一个小姑娘,文中却有四种称呼——羊角辫、小家伙、小朋友、小妹妹?”一个孩子站起来问道。顿时,我傻眼了! 按惯例,学生自学后请他们质疑问难,我原以为他们最有可能提出有几个句子挺难理解(因为除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