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对报纸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均定位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运作理念。有些人主张报纸副刊就是文学副刊,必须刊登“纯文学”的东西,甚至大声疾呼副刊不能离文学越来越远,报纸要为文学留下“一方净土”。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当今时代文学“式微”态势明显,报纸副刊应该逐步走上专刊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李鑫 《军事记者》2006,(9):48-48
在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曾一直被视为报纸文化标高的纯文学副刊的日渐萧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几年,包括一些中央级大报在内的不少报纸的纯文学副刊因失宠于读者而陷入无法经营的境地,甚至有的不得不自终其结。文学副刊虽然阵地难守,但诸多肩负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的报家,一直在做着不懈的努力。面对困境,如何救亡图存、突围求生?这成了有志于此者深深思考的一道时代命题。当我们思考突围问题的时候,不妨首先回溯文学副刊由昔日繁荣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自新文化运动以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副刊一直是人们的文化原野、思想阵地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对于报纸而言,文学副刊以其绚丽多姿的魅力,修改与调整着报纸读者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节奏,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着各种政治的与非政治的综合信息,并以此成为成熟报纸的坚实一翼,与新闻报道共同拓展着报纸的发行市场和读者群。对于文坛而言,文学副刊为文学注入了新鲜活泼的血液:一方面在不断培育着新的作家,同时又使成熟的作家拥有了一片张扬自己思想与声音的阵地;另一方面,依附报纸巨大的发行量与涵盖面,文学副刊为文学构建出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使文学与市场,作家与读者更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我国的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上,有两次名副其实的散文创作高潮。这两次高潮的出现,除了出版快速发展的因素之外,都与报纸的文学副刊有着直接的干系。  相似文献   

4.
杨建华  高山 《军事记者》2005,(12):28-29
报纸的副刊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代报纸副刊,已远不是我们过去所讲的“另外一张”、“附镌”。而是以它不拘一格而又不失章法的形式,不仅继承了新闻版面直面现实,展示多彩生活图景的短平快功能,而且发扬和拓展了报纸副刊别具一格的“用风格各异的叙事方法,不断增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副刊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和读者的需要,尽可能把副刊办成“精神田园”、“营养社会的血脉”、“脑力激荡的磁场”。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包括军队报纸在内的传统纸媒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对军队报纸副刊形成较大冲击。要突出"重围",就必须能"攻"善"守"。  相似文献   

7.
左林 《新闻前哨》2005,(9):36-37
报纸的副刊,在中国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它是由报纸的编辑们在新闻的后面刊载少量的旧体诗词和散文、随笔、小说等文学作品逐步发展起来的。从第一份正式的报纸副刊《字林沪报》附出的《消闲报》创刊到现在,中国报纸的副刊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在新闻史上,形成了一条绵延不绝亮丽多彩的风景线。报纸副刊培养了好几代的青年作家,同时也教育和滋养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报纸读者。  相似文献   

8.
现代报纸副刊的演进速度可以说是飞快的,这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特别是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代表的现代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报纸副刊理念与传统报纸副刊理念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是一种“大副刊”,除了传统的综合性文艺副刊以外,它还包括大特写、讲述、各种专刊、周刊等,其内容无所不包,通俗易懂,其受众层面也逐渐扩大。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出现,丰富了报纸副刊的内涵,给报纸副刊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有几个辩证关系是副刊编辑不得不面临和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广大读者文化水平、艺术鉴赏力的普遍提高,既为我们办好党报文艺副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对党报副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与时俱进地办好党报副刊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办好党报副刊,应着重从深化认识、搞好结合、围绕中心、提升品位四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10.
对报纸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的定位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运作理念。有些人主张报纸副刊就是文学副刊,必须刊登“纯文学“的东西,甚至大声疾呼副刊不能离文学越来越远,报纸要为文学留下“一方净土“。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当今时代文学“式微“态势明显,报纸副刊应该逐步走上专刊化的道路,以更宽的范围、更多的容量,最大程度地适应和满足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笔者结合多年的办报体会,就报纸副刊的定位和运作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的开始,存在了百年之久的报纸副刊伴随着经济大潮,内容突破了传统纯文学的框架,延伸到文化、生活、休闲娱乐、汽车、房产等领域;大众倾向日甚,尤其是周末版、星期刊、周刊突出了社会性,强调了可读性和娱乐性,副刊由此变得异彩缤纷.  相似文献   

12.
文学副刊的生存根基是伴随其产生之时就形成的基本特点而决定的。作为文学的一个方面军,它随着新闻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新闻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又以文学化的手段对新闻作有效的补充,以特殊的表现演绎着生活与时代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报纸的文学副刊勃兴于上世纪20年代,它承载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重任,一度成为提倡、传播新思想、新思潮的绿洲。此后,文学副刊以其思想性、知识性、情感性、审美性、休闲性见长,而长时期地成为广大读者的精神家园。曾经,一个优秀的文学副刊会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和标志;也曾经,文学副刊的编辑们对自身的工作充满了自豪感和神圣感。但是,  相似文献   

15.
军队报纸副刊作为一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同正刊一起,发挥着报纸的重要功能,并以其品位高雅、形式活泼、风格清新等特点,深受部队官兵的喜爱。作为一名从事军队报纸工作十多年的副刊编辑。笔者认为,要赢得更多读者青睐,更好地发挥军队报纸副刊“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与感染力,就必须努力提升品位,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6.
副刊作为报纸正刊的延伸,是报纸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块共同担负着服务于读者的重任。如今,报纸副刊的内涵已由传统狭义的文学副刊扩张为新型广义的综合性大副刊,其体裁不仅保留了往日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艺术类文体,更多的是融合了新闻与文学众多特点的透视、扫描、特写等文体,其内容更是囊括了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卫生、军事、体育等领域,涵盖了家居、旅游、消费、休闲、娱乐等方面,辐射至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落。在新的历史时期,副刊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所起的作用日益重要,已成为各家报纸版面的…  相似文献   

17.
刘志凌 《新闻世界》2013,(10):95-96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多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一个“新媒体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当今的报纸副刊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副刊,而是一种被赋予了许多新职责的知识宝库和宣传园地。  相似文献   

18.
著名作家从维熙先生在2000年5月5日的《中国文化报》头版发出一声呐喊:保卫文化副刊!从维熙先生不是报人,据笔者阅读的局限,也鲜见从维熙先生在报纸副刊上发表作品。这足以说明,从先生的这一呐喊所要表现的是一个文化人对文化的真心关怀。  相似文献   

19.
报纸地方文化副刊,取材于本地的地方特色文化、人文背景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带有独特文化元素的题材。它不同于文学副刊的地方,就是既有新闻性,又有文学性。在以文字唱大戏、唱主角的报纸地方文化副刊中,图片如何找准角色定位很重要,图片拍得好、拍得到位、拍得有个性、出彩,既可美化版面,使图文并茂。更重要的是,与文共舞,以生动、传神的画面语言,让版面流光溢彩,让读者“流连忘返”。这些年来,我从实践中不断摸索,初步总结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胡中惠 《记者摇篮》2007,(8):41-41,32
曾经辉煌一个世纪的报纸文学副刊已经风光不再。美人迟暮,英雄日老,曾经拥有相当数量受众,一度被誉为"报纸灵魂"、"作家篮"、"读者精神家园"的报纸文学副刊,自上世纪90年代始,随着经济大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