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原 《青年记者》2004,(3):33-33
消息靠导语开口说话,但好的导语,不是靠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的。记者在写作过程中,要寻找一个突破口,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满意,让读者感动。如何寻找这一突破口呢? 内容上接近读者一些国外记者常常善于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普通读者联系起来,设法点明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如:  相似文献   

2.
一、为什么导语的分量如此之重 1865年4月14日晚,美国总统林肯遇刺后几分钟,美联社记者拍发一条电讯:“总统今晚在剧场遇刺重伤”。如果把这条短消息作为新闻导语写作的开端的话,消息导语也走过了135年历程。 导语,作为展示记者才华、素养的位于消息篇首的方寸之地,可以说寸土寸金。有的几句话便抓住人心,磁石般吸引读者的目光;有的仅是标题的翻  相似文献   

3.
导语,是消息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生动地形容说,导语是消息开口说话的嘴,是读者阅览新闻的眼。的确,好的导语能引人入胜。然而,从当前新闻作品中看,许多消息导语仍然滞留在讲清五个W的“底线”上,没有真正让导语发挥出最佳效能。日前,笔者搜集一些自认为比较出色的导语,希望与大家共同赏析。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写好了一个导语相当于写好了一篇消息。”这话很有道理。一篇消息能否紧紧抓住读者,导语至关重要。同样一条消息,导语写得新颖别致,精彩动人,就能紧扣住读者的心弦,牢牢地吸引住读者的目光。反之,导语写得刻板老套、平淡乏味,读者看一眼便兴致全无。  相似文献   

5.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广大受众对于各种传-播媒介和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有着极大的选择自由。受众可以读报,可以听广播,可以看电视、也可以上网,可以读、听、看这条消息、这一个节目,也可以读、听、看那条消息、那一个节目。受众的选择性接受和选择心理,对新闻消息的导语写作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消息要想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受众、拓宽生路,就必须讲究消息导语的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6.
刘保全 《新闻实践》2006,(10):24-26
有人把消息导语比做敲门砖,也有人把消息导语比作“凤头”,还有人把消息导语比做吸铁石或钓饵,它能够把读者紧紧地吸引住或钩住,使读者愿意看下去。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说过:“新闻写作对导语的要求很高,要写得有魅力,令老百姓看了非读不可。”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的调查,一般读者每天用来看报的时间是30分钟左右。他们看报的目的是要了解当天和新近  相似文献   

7.
“悬念”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文学作品如果没有悬念,就不好设计情节,读来也索然无味。我国的评书艺术之所以吸引人,就是由于关键时刻设置“扣子”(悬念)。新闻不同于文艺作品,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它的显著特征是真实、及时和新意。那么,新闻中要不要设置悬念呢?回答是肯定的。在有些消息类的新闻导语中设置悬念,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可以增强可读性,当“谜底”揭开后,读者又可以从中得到一种愉悦感。新华社一条发自华盛顿的消息是这样开头的:今天上午9点多钟,一辆白色中型货车停在华盛…  相似文献   

8.
有人把消息导语比做敲门砖,没有得力的敲门砖,是不可能敲开读者的大门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一些较长的消息,为了让读者能够事先了解主要内容,导语中需要将下面报告的事实简单概括一下,然后是消息的主体段落,详尽地报告具体事实。如果消息本来就很短,就不需要这样写。消息是讲究字斟句酌、惜墨如金的,在很短的消息中,刚刚说的话,又在下一段重复出现,完全没有必要,而且无形中使消息变长了,却没有增添一点信息量。这种情形在报纸上常出现,在这里特别谈一下这个问题,即导语与消息主体的行文和内容重复的问题。下面举一例。原稿: 广东经贸洽谈会在港落幕 珠海团取得招商和贸易双丰收 本报讯 记者阎卫民、向明报道 昨天,…  相似文献   

10.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导语的后面是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的。写好一则消息,导语是否出新出彩,能否吸引读者的眼球,让它从众多新闻中脱颖而出,体现一个记者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1.
用尽可能经济的文字,合理的句法,简明扼要地传递最重要的事实信息,这就是最常用的新闻报道文体——消息。它是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时战地报道的产物。当今时代人们传播信息的“急迫需求”,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度的新闻媒体共同选择了消息文体,无论报纸、广播、电视还是网络,概莫能外。消息有一个特殊的结构方式——倒金字塔:大头在上,小头在下;结果在前,过程在后。新事实在前,旧事实在后。这种结构方式,有利于记者的快速写作,编辑的快速选稿、快速拟标题,最终是有利于受众的快速阅读和接收,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播。  相似文献   

12.
新闻消息,对时效性的要求非常严格。通俗地讲,就是要求第一时间采访,第一时间发表,才能保证一则新闻第一时间“新鲜出炉”。新闻这个“新”,其实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报道的内容要新,二是要讲究时效与契机,要在导语中突出最新的时间慨念:  相似文献   

13.
作为“消息”(这里指的是新闻报道体裁形式)所特有的概念。新闻导语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新闻工作者给予新闻的标题足够多的“关注”,却忽略了起提炼新闻精髓、揭示主题,吸引读者阅读全文之作用的导语的重要价值。在互联网时代,关于“如何抓住‘急性  相似文献   

14.
李媛  漆文  李淘 《新闻前哨》2007,(5):49-50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主要功能是表述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吸引和引导受众。作者在构思导语时都想写得精彩动人些。但是,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令人赏心悦目的导语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传统新闻写作比较注重社会各类知识的掌握和采写经验的传授,疏于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研究、指导导语写作,同时,记者编辑的思维“定势”也会导致导语写作一般化。新闻贵在“新”。在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导语的写作中,应大力提倡和运用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15.
马光 《记者摇篮》2001,(10):27-27,39
问:我是一名初学新闻写作者。在写消息时。总是写不好导语。请问老师。怎样努力才能把导语写得精彩些?  相似文献   

16.
古人讲:"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用此语来概述导语在消息中的作用十分精当、到位。  相似文献   

17.
“三度反复”是消息特有的一种叙述方式。指的是,从标题至导语,再到主体,三次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件。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道新闻事实,起索引作用;导语第二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主体第三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  相似文献   

18.
体析导语     
导语。从字面解释。“导”即为引导、开导、领导、顾名思义。导语就是导读之语。对于导语的运用和研究。始于西方。英语中这个词有两种含义:一种做动词的率领,指挥之义;一种做名词的领导。领路之义。而做为后一种含义的子项中还有一项.是指特定的新闻报道中的内容提要。如是而说。导语可以视为新闻报导的“引导”  相似文献   

19.
导语的写作是新闻采访与写作关键技能之一。导语是一条新闻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读者是否会对这条新闻感兴趣,是否会继续阅读下去,因而也就决定了这条新闻报道的成败。写出好的导语,是记者新闻敏感度、采写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好导语也是公众知情权的体现。一、导语要体现最有意义、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1.好记者不会写出雷同的导语  相似文献   

20.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做文章如此,写新闻亦应如此。传统导语的“5W”形式如今已经不能满足读者更深地了解消息、掌握信息的需要。面对今天的读者,导语需要摆脱程式化、公式化的框框,在确保事实准确真实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包装”,使其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笔者不吝浅陋,谈几点关于导语“包装”方法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