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钦  张勇 《声屏世界》2006,(1):33-33
记者的直觉就是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特征、状态,直接、完整、快速地作出反应,揭示其藏匿的新闻价值的一种心理活动能力。它是新闻采写中主客体互相联系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是记者新闻敏感的具体体现形式。直觉除了能帮助记者直接迅速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之外,还能够使记者抓住具体的新闻事实穷追不舍。当记者对某一个问题专注地思索和研究达到梦寐以求的境界时,他的头脑中就会建立起许多短暂的联系,架起许多临时的线路,各种可能性在大脑中徘徊,多种相关信息被调动起来,达到一触即发的状态。记者一旦受到外界事实的启发,就…  相似文献   

2.
孙丽 《新闻传播》2010,(4):120-120
人们往往认为"出镜记者"就是在节目开头交待一下时间、地点、环境,把他所说的话与"新闻导语"相混淆。"出镜记者"不是报幕员,也不是场外主持人,他的出现,一要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二要增强新闻的现场感,三要利于引导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出镜记者"就是新闻发生的参与者,是报道过程层层递进的引导者,是观众派往新闻现场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种,记者如果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笔下的新闻就会出彩。有的记者善于用“逆向思维”,因此,他的新闻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视角。有的记者善于“发散性思维”,那么,他的新闻作品就能举一反三,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最近我发现,使用“延伸思维”去观察社会,可以深化主题,写出主题深刻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4.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5.
尽管邵飘萍没提过"新闻专业主义"这个词,但从他一生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一直都在追寻新闻专业主义理想,并坚定不移的践行着。具体表现在重视新闻材料,以新闻为本位、报刊是社会的耳目、重视记者地位、重视新闻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新闻每天发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察觉到的。而记者的职业特性就恰恰在于他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事件的高度敏感和洞察,它在记者的采访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记者发现、认识、判断有价值新闻的一种特殊能力。事实上,判断记者新闻敏感性的强弱,主要是要看他对所选择的事实进行分析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只有当新闻报道被受众认可而且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时,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闻采访的提问质量和技巧问题,新闻专业范畴中既有专著章节论述,也有记者非常丰富的经验之谈。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提问则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提问的质量和技巧,决定了他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  相似文献   

8.
易地采访,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采访术语,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 中央新闻单位的机动记者,不存在易地采访的问题。他可以今天到这个地区,明天到那个地区,他是“满天飞”记者。 中央新闻单位派出的地方记者,包括新华分社记者,地方新闻单位的记者,包括机动记者和地方记者,都有一个易地采访的问题。 记者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好处是地熟、人熟、情况熟,但如果不流动,也有弊端,如眼界容易狭窄,感觉灵敏度降低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用一定时间易地采访。 新华总社利用它对分社统一管理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新闻角度是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点。著名记者艾丰把选择新闻角度比喻成"挖矿"。他说"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床,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更准确、更鲜明地表明这  相似文献   

10.
在云阳县有一位小有名气的“土记者”名叫吴秋生。从2002年开始他迷上了新闻写作。别人业余时间沉醉于棋牌中,他却陶醉于新闻写作中,业余时间采写新闻成了他快乐生活的一部分。短短两年时间里.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200多篇。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被问到官员和记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时,他表示,国家的政策需要通过记者传递给公众,而公众监督政府则是通过各方面。其中包括记者。他强调,政府官员和新闻发言人要适应今天这样一个媒体时代,要乐意或者主动地和记者接触,请他们来传递政府的打算;同时也要乐意地接受记者的监督,官员要修养他的新闻观或者媒体观。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没有人能忽视萧乾在文学和新闻上的成就。因为记者式的观察、敏感和亲身体验,使他写的小说和散文,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由于深厚的文学功底,他写的新闻作品,则更具叙述性、哲理性和艺术性。 萧乾3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然后从文学走向新闻,受聘于《大公报》,在那里开始他的记者生涯。“二战”期间,他在欧洲7年,经历了伦敦轰炸、诺曼底登陆、挺进莱茵河、纽伦堡审判等传奇般的历史时刻。作为这场大战的战地记者,他凭借自己敏锐而细腻的眼光为读者奉献了一篇篇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新闻特写。  相似文献   

13.
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许多新闻媒体的记者共同参加某一个会议或某一个大型活动,所报道出来的新闻往往千差万别。有的记者写出的新闻新鲜、生动、有深度,有的写的新闻则十分肤浅,还有的记者干脆没有写出新闻来……其实,其中并非没有新闻,关键在新闻敏感上的差异。什么是新闻敏感?我认为,是指记者  相似文献   

14.
刘咏梅 《声屏世界》2000,(12):52-52
记者工作在新闻制作的前沿,直接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一个好记者往往能统观全局,不仅摄制时能熟练使用摄像机,而且要有编辑意识,他拍出的素材应大多可选用,这样既可节省后期制作的工作时间,又能得到较好的新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Web2.0基础上形成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生产形成了社会化生产、职业化生产和智能化生产三者并存的状态。社会化生产包括公民讲述、官方发布两种方式,职业化生产则包括媒体复述、记者改写、记者代言、记者创作、记者策展等五种方式,智能化生产即智能生成新闻。这诸种生产方式促成了全体社会行为主体都成为新闻生产者,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新闻生产主体网络。新媒体语境下的这一新闻生产主体网络,使传统媒体时代的"我-他"传播,转变为"我-你"传播和"我-我"传播,从而获得了新闻生产主体的主体间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闻学,艾丰有两部专著,一本是《新闻采访方法论》,这本书出版的时间比较早,影响也比较大;一本是《新闻写作方法论》,是前年出版的,是讲新闻写作的。艾丰的新闻作品有个性,他甚至刻意追求每一篇重头作品都不失自己的风格,力求形式或内容有新的突破。曾看到过一些文章,称他是学者型记者。所谓学者型,是说他比较注重对问题的理性研究与逻辑判断;所谓学者型记者,是说他的这种研究的选题用的是记者的眼光,他对研究成果的表述用的是新闻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邵飘萍是著名的记者、报人、新闻教育家,他在新闻采访中最大的特点是常常拿到独家、内幕新闻.他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中指出:"盖外交记者活动之第一关键在于交际."  相似文献   

18.
乘着猴年早春诱人的金色阳光,周确向他的新闻同仁和朋友们挥手道别了——他成为黑龙江省及新华通讯社黑龙江分社第一位走向国际新闻舞台的长驻外交记者。  相似文献   

19.
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拍摄出好新闻的先决条件,也是衡量一个记者工作能力的重要尺度。我们常说,记者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就是指他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敏感而熟练地发现问题,随时观察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拍摄出深受群众喜欢的好新闻。那么,怎样培养和增强新闻敏感呢?笔者认为,要想增强新闻敏感,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周文志 《新闻窗》2010,(6):128-128
有人说,新闻敏感性是记者迅速准确地识别事实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记者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出的一种特殊素质。记者的新闻敏感是对新闻事件的分析、判断、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