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4日至21日,由《解放军报》记者和 兰州军区摄影、摄像骨干组成的’99春节西北边 陲行摄影采访组一行6人,放弃新春佳节与家人 团聚的美好时机,千里迢迢,前往地处西北边陲, 人称“雪海孤岛”的红山嘴、白哈巴等一线边陲采 访。在采访的十多个日日夜夜里,采访组的同志与 守卡官兵同吃、同住、同巡逻、同乘一个马拉爬犁……一线守卡官兵艰苦戍边、无私奉献的忘我精 神,深深震撼着采访组的每个成员,他们在用手中 的照相机、摄像机形象地记录下那感人一幕幕的 同时,还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记下了一篇篇感人 肺腑的日记。现选登《解放军报》记者周朝荣日记 三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证了"信息孤岛"是信息化过程必然产生的正常现象,提出解决"信息孤岛"的几点途径。指出只有正确理解"信息孤岛",按照信息化科学规律办事,才能尽可能减少"信息孤岛"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圣米歇尔山建在一个方圆900米、高80米的花岗岩岛上。它位于法国西部的诺曼底和布列塔尼之间.面临大西洋.由一条1877年修建的堤道与大陆相连。岛的四周大部分是流沙.从高处俯视.整座山就像在一个沙海上。  相似文献   

4.
上海“孤岛”时期的艺术报刊是研究中国在战争时期艺术史的重要文献.文章结合“孤岛”艺术期刊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对这一时期包括电影、戏剧、美术、音乐等在内的艺术期刊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由此勾勒出“孤岛”时期艺术期刊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5.
上海"孤岛"时期的图书出版紧紧围绕"抗日救亡"主题,迅速反映局势变化,针对性强,表现形式灵活,宣传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资本论》等大量精品图书,鼓舞了上海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和抗战信心,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面对"转制"后图书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事实,图书市场真正到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竞争局面,特别是中小型大学出版社由于种种原因,生存和发展空间不断被挤压,部分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已经面临"孤岛效应"的残酷现实。本文就中小型大学出版社面对"孤岛效应"的表现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预防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上海孤岛时期,当工人联合会及工会等被全面禁止,无法正常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和积极斗争时,地下党组织创新革命斗争策略,通过开展体育组织及赛事,扩大党的影响,壮大党的力量,同时也为死气沉沉的上海增加了一丝活力。  相似文献   

8.
李哲 《兰台世界》2010,(8):9-10
随着档案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很多信息孤岛,影响档案信息化工作和整个档案事业的发展,如何消除这种档案信息孤岛成为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主要描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信息孤岛”现象,着重阐述了“信息孤岛”现象产生的原因。重点阐述“信息孤岛”现象解决的策略,并对共享数据中心的建立给出了平台的架构。  相似文献   

11.
帙明 《档案天地》2009,(7):35-39
1939年8月.潜至上海法租界领导国民党方面地下抗日斗争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吴开先.在给国民党中央的报告中说:“奸逆恐怖政策,日益加厉”,因此请求中央“速派员来沪主持肃反工作.鼓励民气,坚强阵线。否则阻碍甚多,工作不易开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江南一带历来多著名藏书楼。在侵华日军占领上海之际,许多珍贵典籍毁于战火,幸存下来的也纷纷被藏书家后人出售以赈救度难。在沦陷区的一些有民族责任感的志士仁人,不忍见大批的文献珍宝流落他乡,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凭借个人或组织的能力和财力,想方设法与敌人周旋,力求把那些行将流散出国的珍品又下来,  相似文献   

13.
林志东,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总经理。1980年调入《羊城晚报》社,历任广告科科长、读者服务公司经理、经营管理处副主任、编委兼经管处主任,社委会委员、总经理。曾首创国内报纸的分类广告、“金页”广告,组织、领导报社多项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主持建成规模宏伟、技术先进、设备一流的羊城晚报印务中心,获得1998年新闻出版署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报业首届报业经营创新奖、第七届中国毕升印刷技术奖,以及多个全国性报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奖项。日前,记者借赴广州开会之机,顺访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参观了羊城晚报印务中心,并对集团总经理林志东进行了专访。近几年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消除“信息孤岛”、完善信息化建设、提升报业集团竞争力方面,做了许多扎实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如何消除“信息孤岛”是当前报业同仁面对的共同课题,与林总的访谈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上海"孤岛"的党内外文化工作者出版发行图书报刊,在现代书刊出版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15.
16.
在汉语族(Chinese group)地区,外文电影作品“一作多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文章通过对统计数据的研究发现在电影文献(film literature)领域中,众多的“一作多译”现象不可避免地导致“文化信息孤岛”(Cultural Information Isolated Island)现象,又通过深入分析相关统计资料,阐述了产生电影文献“信息孤岛”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特色电影片名数据库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丽君 《今传媒》2011,(11):33-34
《大美晚报》是美商在上海创办的一份中文外报,在"孤岛"时期凭借着其外报的身份,拒绝日伪的新闻检查,并发表声明坚持新闻自由。在近代中国报业史上,新闻自由的概念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随着西学东渐之潮流传入中国的舶来品。外报所坚守的新闻自由传统,也影响了中国的新闻界人士,尤其是在"孤岛"时期,面对着民国政府、日本当局、日伪分子层层的新闻检查,进行了艰辛的博弈。在这期间《大美晚报》利用其特殊的身份以及租界的特殊地位,更是坚守新闻自由的理想,即使报馆被袭,报人被暗杀,仍然坚持出版发行报纸,在铺满鲜血的道路上,谱写了一篇为新闻自由而奋斗的华章,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期间,自1937年11月上海守军撤退,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上海被称为“孤岛”。身处“孤岛”的进步报刊界,义无反顾地扛起了抗日救亡大旗,成为文化抗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这特殊的时期,一批报刊界从业人员,兼具作家身份,虽然处境日趋险恶,但仍然坚持写作,创办报刊,与强敌抗争,抒写下辉煌的业绩。  相似文献   

19.
当唐家山堰湖可能溃决的险情被成功排除后绵阳等下游城市的人们松了一口气,而事实上,鲜有关注的堰塞湖上游老百姓,才是堰塞湖这一地震次生灾害实质上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20.
在抗战期间的上海,诞生了一份综合性半月刊《少年读物》。它在以文艺科普的形式为“孤岛”少年普及知识的同时,坚持抗战立场,具有自由派爱国知识分子同人刊物的独特面貌,体现了“孤岛”期刊救亡、启蒙、消闲三重价值追求,是少儿出版史中不应被遗忘的一份优秀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