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报道即是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做历史记载,同时它具有鲜明的指导性,干预着今天和明天的生活。如何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为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鼓与呼?需要新闻工作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位思考型的记。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改进党报的作风建设,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努力实现党报记者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核心问题是党报记者要树立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意识,要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不动摇,并把这个观念付之于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性栏目在新闻媒体的所有节目品类中 ,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栏目。从最初批评报道的零星出现 ,到舆论监督性栏目形成固定的、常规性阵地 ,可以看出社会的大跨度进步。但社会的大跨度进步 ,也对舆论监督提出了更高要求。舆论监督性栏目如何进一步跃入新境界 ,提升新层次 ,是所有关注舆论监督的新闻人共同思考的问题。如果说舆论监督性栏目是社会病灶的一把锋利的手术刀 ,那么 ,这把手术刀需要一种思想的指引 ,指引它应该指向何处 ;需要一个准确的评价尺度 ,让它把握好分寸 ,以免伤及健康部分 ;最后 ,它还需要胆大心细、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干…  相似文献   

4.
所谓深入采访,就是根据采访需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不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且认识事物的本质,为写出高质量的稿件奠定雄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深秋时节,记者在阜城农村采访时,得知有一种“小红本”令当地广大农民爱不释手,成为群众竞相追逐的“宝物”。为了得到它,许多过去多年欠账不还的农民争先恐后地到农村信用社还本付息。过去几十年没进过信用社门的农民一日之间成了贷款人。已经拥有它的农民更是将它用干净的手巾包起来,锁在箱柜中。因为有了它,  相似文献   

6.
7.
赵晓勇 《传媒观察》2007,(11):43-44
被新华日报派驻江苏省泰州市做驻站记者4年多来,我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内重点报刊发表新闻作品1000多篇(幅),为宣传泰州"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全国省级党报、华东九报等省级以上新闻奖10多篇(次)。在  相似文献   

8.
我从小就对记者这个职业充满着无限神往,总是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今,当我真正成为一名基层党报的新闻工作者后,才深切体会到自己肩上的一种社会责任。翻开我国的新闻史,在新闻战线上,曾涌现过无数风云人物,远些的有范长江、邵飘萍,近些的有穆青、范敬宜等,尽管他们出身不同,经历各异,但是他们都忠实地践行着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誓言,客观、公正、及时地把新闻事件传递给人民群众。然而,在当今社会,有个别记者玷污“记者”这个光荣的职业,以稿谋私,敲诈勒索,歪曲事实,招致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感。  相似文献   

9.
晨涛 《新闻记者》2000,(4):19-19
说到“三同”,人们并不陌生,就 是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三同”并非过时,而且还应让这种作风在新闻界发扬光大。这里,我想结合我自己和我们沧州晚报的实践体会谈谈这个问题。 我们党历来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呢?我说这里边没有窍门儿可言,“诀窍儿”只有一条,就是深入深入再深入,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体察民情,只有这样才能为之代言。 我过去当一般记者时有个习惯,外出采访每到一地,先不急于找当…  相似文献   

10.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这句常常被记者用来自勉的名言,也是社会大众对记者这个职业的一种期待。满足社会大众的这种期待,是记者生涯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此话题的一个直接指向是: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笔者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衡量一个记者是否合格的基本元素,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最好先从善待自己的名字开始。对于记者来说,名字就好比他的第二张脸。一个记者如果善待自己的名字,担心署着自己名字的文章刊发之后丢人现眼,他就不敢马虎对待每一个采访,不敢马虎应付每一篇稿件,换言之也就不敢忽悠读者。对自己的名字负责,…  相似文献   

11.
历史波澜壮阔,时代风云变幻,作为历史和时代忠实的记录者,记者肩挑社会公义,笔挟时代风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在信息爆炸、媒体纷争的当今时代,一名无愧时代的记者一定是永不停步的行者、与时俱进的学者、恪守良知的仁者和机警敏锐的智者。  相似文献   

12.
13.
党报即各级党委政府的机关报,是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阵地。作为党报从业者,党报记者有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党报记者是党和人民沟通的桥梁,他密切联系群众,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重要和可靠的信息。鉴于此,党和政府对党报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业务宗旨;还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崇高的道德素质以及扎实的业务素质,这是对党报记者提出的基本要求。当前,党报记者队伍在工作作风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脱离群众的事情时有发生,说套话作风浮夸,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因此,党报记者必须改变工作作风,始终在忠于党和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前提下开展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4.
赵晓勇 《传媒观察》2011,(11):47-48
新华日报连续五年实施记者联系点制度,每年都要刊发一两百篇来自基层联系点的稿件。这些稿件覆盖全省所有县、区。在这些可以听见记者脚步声的稿件中,不仅有对基层声音的传递,也饱含着报社一次一次为赢得尊敬,树立党报良好形象的集体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一名新记者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济南回沪,与同事们一照面都说我瘦了不少,照照镜子也突然有些不认识自己.或许是因为在诸城久久不能释怀的那一瞬间,一位老人那阵阵令人揪心的哭泣,以及道道无情的摄影摄像的闪光,一直在我心头不能拂去.  相似文献   

16.
17.
胡锦涛总书记1月9日在中纪委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认真学习胡锦涛提出的第二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也就是“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论述,有助于媒体把关人更好地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陈俊 《新闻窗》2007,(4):112-113
驻站记者在远离“大本营”的情况下,到站属所在地采访报道,一方面,他没有“大本营”记者的“超脱”,必须正确把握好一个“度”,处理好与驻地的关系;另一方面,他又不能等同于驻地媒体记者。完全依附于当地。同时,驻站记者又不能像“大本营”记者一样“归口”分工,不能根据自身特长、兴趣专门从事某一领域的采访报道,得做1个“多面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都在干着泥瓦匠的活,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说在垒墙,第二个说在挣钱,第三个说在建楼。他们虽然干的是同一种工作.却有着不同的动机.反映出他们不同的从业观。仔细想来,认为是在“垒墙”和“挣钱”的两虽略有差别.但基本上都属于把工作仅仅当成生存的手段来对待的一类:而持“建楼”态度则是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去做。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报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当好一名党报记?我体会,党报记应当“像社会生活里的一架钻探机”,自觉、主动地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深入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深处,“钻探”党和人民都欢迎的“三贴近”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