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婧 《青年记者》2008,(14):60-61
始于1月27日的"艳照门"事件,在媒体炒作中,由一则娱乐丑闻迅速升级为公共危机事件.检视"艳照门",法律学者看到了隐私权,社会学家看到了群体性猎奇,教育学者看到了青少年教育的任重道远.而媒体从业人员呢?  相似文献   

2.
寰球传媒     
美国:《国际日报》称颂中国媒体最近,美国《国际日报》发表题为《也该表扬表扬媒体了》的评论文章说:中国在发生"5.12"汶川强震之后,媒体所做出的没有遮盖、没有美化的如实报导,让世人看到了灾区的惨景、看到了灾民的痛苦、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忍辱负重、看到  相似文献   

3.
胡德桂 《新闻战线》2020,(5):107-109
角度巧妙,会增强报道的吸引力。看到结果、看到深层、看到物象、看到反常、看到"之最"、看到细节、看到阳光,这七种方法对于发现让人惊叹的新闻角度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艺创作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电视剧《大浦东》塑造了一群"小人物"形象,创新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展现新时代青年人的追梦与圆梦的人生轨迹,让青年人看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电视剧选择"小人物"作为叙事主体,突出日常生活叙事,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是新时代现实主义创作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5.
有人看到了色情表演,有人看到了行为艺术,有人竭力寻找裸体"有伤风化"的罪证,也有人开始探寻对自我表达的肯定和关爱--一个叫海容天天的女子,用自己的裸体炒红了网络.  相似文献   

6.
"哎呀,你是个坚强的男子汉,怎么哭了呀?"当我们在大街上走的时候,看到男孩子哭,我们就会很快地跑过去对他们这么说. "别哭了,有本事你就战胜它……"当我们看到有人因为痛苦而哭泣的时候,我们也会这样安慰他.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快速发展中,我们得到很多,也失去很多。得到的我们都看到了,失去的传统、文化,我们却不容易看到。有时候,对于这种失去,提醒我们的不是社会学家,不是科学家,而是话剧。"  相似文献   

8.
当看到"白娘子唱红歌""容嬷嬷成亲记""唐伯虎敲碗求加薪"等这些影视恶稿视频时,你肯定会笑翻了天;可当看到《"撑腰体"群星总动员之"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时,你又会在爆笑之后,同时感到一些温暖。这些搞笑原创视频不仅制作流畅,其配音更是惟妙惟肖,每一个人物的配音都堪比原声。这些原创作品出自一个名叫"淮  相似文献   

9.
"虎符"是古代战争中调兵的凭证,在不断地考古发掘中就有考古实物出土,在古文献记载中也看到了特殊情况下虎符的使用情况,由此看到虎符是君权和军权的重要体现,在先秦时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聘问,看到舜时乐舞<韶箭>时,赞叹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思是看到这里就足够了,再有别的乐舞也不必看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日本出版业的"大崩溃"现象引起了我国出版界的强烈关注。但是从笔者看到的反思与探讨日本出版"大崩溃"的文章来看,虽有不少启迪,总觉得有"隔靴搔痒"之感,没有说到"根子"上。日本出版学者小林一博所著《出版大崩溃》尽管给我们展示了日本出版"大崩溃"的种种风景,对许多具体而微的方面作了叙述,甚至令人看到了诸多典型而生动的细节,但是综观起来,加上我国学者的反思与探讨,归结为一句话,还是令人不得正解。  相似文献   

12.
"艳照门"事件使我们看到传媒操守的失范,也看到众人潜伏的偷窥心理.传媒的娱乐化、低俗化拷问着媒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充分发挥"社会嘹望哨"、"预警器"和"安全阀"功能,共同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当代传媒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四群"教育活动精神,3月11日,省档案局第一批挂县包乡联户工作队员一行9人,在龙岗副局长的率领下,奔赴联系点巍山县五印乡开展为期10天的住村联户"三深入"活动。队员们从乡政府开始了解"三农"工作,再到村委会、到农户家。短短几天的时间,大家切身体验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农村发展的不易,看到了乡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看到党的惠民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以及农村发展的希望,这些对于久居城市,长期从事机关工作的队员们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本期选登队员们的部分驻村日记,这些日记记录了他们驻村期间所听、所见、所思、所学,从中可以看到这次"四群"教育活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六月的江南,黄梅雨季正当时,天气闷热难当。这天早上,某省监狱管理局信访科长金德一到办公室,就看到桌上躺着一封上访信和上级部门的批转意见。当他看到"黄振华"三个字时不禁长叹一声,心情也立刻跟这黄梅天一样了。  相似文献   

15.
灾害来临时,各级政府开始主动发布一些信息.从各种案例可以看到:如果把政府发布信息看作一个"圈"、媒体发布信息也看作一个"圈",大量案例让我们看到:这两个"圈"在很大程度上重合,同时也有很大程度的不重合.可以说,这不重合的程度有多大,就留下了多大的政府与媒体加强沟通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广播电视理论研究者,我一直以浓厚的学术和生活兴趣在观察和体验视听内容在互联网的无处不在.我看到了网络技术给传统的电视表达注入了新的生机,也看到了不断出现的网络视听新形态不断加深着媒介融合的步伐.更为重要的是,平台化的互联网催生的多种媒介形式似乎"打破"了传统媒体时期作品流动的秩序.传统媒体时期的"以物易物",也...  相似文献   

17.
《人民的名义》记录了一部鲜活的官场现形记,让人看到贪腐之害,而敢于在荧屏上揭示腐败的真实,让观众看到的,则是对惩治腐败"刮骨疗毒"式的勇气。本文便是从这么一部反腐剧中提炼出建立干部廉政档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期刊的新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刊由于其周期快于图书,内容深于报纸曾被业界称为"朝阳产业"之一,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期刊的这些优势已不再明显,如今已被冠为"夕阳产业"。在做这期沙龙前,我带着问题与几个做传统期刊的同行聊起了工作感受,他们的第一句话几乎惊人的一致:"难,太难了,做刊物太难了"。偶尔听到一句"还行",我就会精神为之一振,愿闻其详。言"难"与言"不难",其实面对的是同一环境,只是看到的面不同,有人看到压力,有人看到机遇。无论他们言压力还是言机遇,都是传统期刊面临的新课题、新难题,为此我刊特组织了这期沙龙,特邀了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张泽青以及一批业界部分有特色的报刊人,共话传统期刊的新出路。但愿传统期刊面临的难题因为有了他们的睿智而不再难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科技》2014,(13):13-13
<正>7月25日前后,微信推出的一项"新政"广泛吸引了网民"眼球":在微信公众号每篇推送文章的标题下方、发布日期的右侧,可以看到实时阅读数,而在文章末尾,则可以看到点赞次数。从此之后,在活跃度和粉丝数量上"造假"的公众号将无所遁形。不过,腾讯为何要给微信公众号"挤水分"?微信本次改版将阅读数和点赞数公开,实际上是将公众账号的活  相似文献   

20.
《甘柴劣火》一文深度总结概括了武威的新闻工作在政治强权干预下的种种乱象,在强权面前,记者们失去了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性,失去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从《甘柴劣火》一文中,人们看到了"不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看到了马顺龙这样的新闻界的"暗黑教父",同时《甘柴劣火》一文也树立了以"张永生"为首的专业新闻工作者的榜样。本文从《甘柴劣火》所描述的种种现象中进行总结,究竟一个什么样的新闻工作者才算是具备了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