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8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一部调整国际贸易活动的统一实体法规范。它的生效实施为国际货物买卖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本文通过盲从以约的特点,即普遍性、现实性、折衷性等特点,说明作为该公约最早缔约国之一的我国应该如何利用该公约为发展我国对外贸易事业服务,以及如何结合该公约来发展我国涉外经济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它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基本义务和切身利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作为世界上贸易进出口关系最大、涉及国家最多的公约,当然也规定了风险转移的问题,它从不同交货模式、确立风险转移原则和后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每个国家对于该问题也有每个国家的不同规定。研究公约的相关规定,了解其他国家这方面的立法,可以更深入了解风险转移制度,有助于弥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法律规定不足的地方,这同时有利于启发我国的有关立法,也有助于我国的商事主体更好地开展国际贸易活动。  相似文献   

3.
尽管《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适用,却仍未得到英国政府的批准。其中《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和英国法的侧重不同是重要的一个。《销售公约》的条款可能引起极大的救济上的不确定性,然而根据英国法律,买方可明确和轻易地取得一个可预料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虽然明文规定只适用于销售合同的订立和卖方、买方因此种合同而产生的权利义务,而不对合同的效力问题进行规定,但是<公约>在买方的义务、卖方的义务及卖方和买方义务的一般规定专章中却设置了"宣告合同无效"的诸多规定.鉴于该项内容在合同制度中的重要性,笔者拟对<公约>的"宣告合同无效"制度作一评析,并与我国的立法现状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5.
合同成立制度的研究对商业交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约则是合同成立不可或缺的行为。本文从要约的含义、要约的生效、要约的撤回与撤销、要约的消灭四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德国民法典》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修订法律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核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时,对该公约提出了两项重要的保留——国际私法规则保留和合同形式保留。多年来理论界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一、对公约第1条第1款(b)项“依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法律”的不同理解;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新合同法”)生效后,对合同形式保留应否撤回的不同理解。朱榄叶老师曾在《法学》1999年第7期上撰文指出:“我国《合同法》与我国对《公约》保留并无冲突”,犤1犦笔者不赞同这一观点。现就这两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意思自治原则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一项基本原则,当事人可以明示或默示地排除公约的适用或改变其效力。然而,在不符合公约条件的情况下,当事人选择公约作为合同准据法的意思自治是否也应得到尊重,公约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但从公约的性质、冲突法的发展、国际商法的发展以及国际商事交往的便利来看,我们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法系中一项完整的、独立的法律制度。1980年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吸纳了英美法预期违约制度的精华,并对其进行了发展。我国199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也引进了预期违约制度。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及我国《合同法》中有关预期违约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合同法》中预期违约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学界关于风险定义的不同见解,结合作者对此问题的看法,试图对风险作一科学定义。围绕学界争议较大的有关风险的产生时间、风险损失的范围两个问题,文章指出了风险的产生时间是合同生效时而不是合同成立时,风险损失的范围限于免责事由导致的损失而不包括一切意外因素所导致的损失,从而得出结论:“风险”指的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法定或约定免责事由导致的货物灭失或损坏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在约定不明的情况下合同履行地点如何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存在差异。前者的规定旨在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确定了"约定─推定─法定"的顺序补缺原则;而后者采取了刚性的规定方式,明确规定了三种情形下合同的履行地点。本文在分析比较二者的不同规定的基础上指出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加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时对其第一条第一款b项提出了保留.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我国当时稚嫩的经济,以及增加《涉外经济合同法》的适用;但是,保留却使《公约》在具体应用中产生了争议.文章通过对《公约》第一条第一款的解读以及对因b项保留导致《公约》在具体应用中产生的争议进行分析,建议取消对《公约》第一条第一款b项的保留.  相似文献   

12.
《公约》的三种风险负担模式都是建立在双方均无违约的情况下的,但在实践中风险损失往往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交合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损失分配即为违约之际的风险负担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由于学界对《公约》第70条的理解不一致而存在很大的分歧。文章在公约框架内,从违约责任与风险负担的一般关系出发,通过对《公约》第70条及其它条文的分析,指出一般性违约不影响风险转移,卖方的根本性违约是否影响风险转移则取决于买方所采取的违约救济措施,而买方的根本性违约则直接导致风险的提前转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比较法和利益权衡等方法对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理论和立法例予以分析探讨,揭示它们之间的分歧及实践中的差异,以期能比较全面认识风险转移问题,从而对改进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风险转移问题的处理方式能够有所裨益,减少和避免买卖双方当事人在国际货物贸易中与风险有关的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标的物风险转移制度是我国《合同法》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制度。各国立法规制风险移转制度不尽相同,分别有三个标准:合同成立主义、所有权主义和交付主义。而我国《合同法》采纳的是交付主义符合国际立法的趋势。然而在实践中又暴露出许多问题,一些特殊的买卖合同的风险移转无法完全受制于交付主义.相关条文无法真正解决现实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相关法条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易形式的日益丰富,买卖合同风险负担规则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无论是所有权人负担风险原则还是传统的交付转移风险原则都存在漏洞。在学理上和实践中对于风险的认识还存在分歧,这对风险负担规则的把握十分不利。文章将在明确风险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探讨两种立法模式的利弊,并坚持应当在采取交付主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立法对风险负担规则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石海红 《考试周刊》2010,(51):241-242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买卖合同纠纷增多。格式合同以其自身的价值与特征,它的推广必将极大地促进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大大地节约整个社会的交易费用,节约交易时间,使得经济流转简便而迅速。在防范和化解买卖合同中的法律纠纷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格式合同的概念和特性出发,阐述了格式合同在防范和化解买卖合同法律纠纷中的理论基础。结合我国格式合同的立法实践,重点探讨了其在防范和化解买卖合同法律纠纷中的价值和推广格式合同的意义,并针对某些不足,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使格式合同更好地为我国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7.
《太原大学学报》2018,(1):25-32
以买卖合同作借贷合同中债务人清偿债务之担保,系经济社会新需要不断产生的背景下自发形成的新类型担保形式。《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二十四条首次对买卖合同担保借贷合同之情形作出回应,然其语境下此种担保性质与效力尚未明确,发展空间有限。学界关于买卖合同担保主要有后让与担保说、泛化的抵押说、代物清偿说和债的担保说等论争,采泛化的抵押说之基本立场,买卖合同担保在现有物权法的体系下解释为抵押应是可行的出路。在此基础上,预告登记制度的适当援用可有效裨补买卖合同担保公示方法的缺漏。法具有滞后性,经由物权法定主义缓和的展开,新物权势将得以肯认而创设,以期完善物权法的体系,满足经济社会不断产生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18.
论国际货物的品质担保及卖方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国际货物的品质担保问题进行法理分析,发现有关卖方的品质担保义务的规定并不清晰,主要是由于货物的“一般性用途”的解释标准与解释适用的法律并不清晰,因此,我们进一步分析由此产生的相关的卖方承担的品质担保义务的风险,最后结合相关国际贸易法律的规定,从合同订立和生产源头两个方面提出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于企业中常见的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的具体表现的分析梳理,提出了有效的防范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实际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校合同管理规范化及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管理是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方面。合同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中已处于不可或缺的位置。加强合同管理,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合同的作用,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