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城隍庙作为一种“国家化”神祗的物化标志,其理想状态是与各级官僚机构相对应。与此并存的是众多作为“异例”的城隍庙。认识此类城隍庙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原因,有助于深化城隍信仰研究。就明清时期的山东而论,镇城隍庙的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必然联系;城隍庙处于城外与礼制无违;对应于同一官僚机构的数座城隍庙并存的情况是官方极力避免的。  相似文献   

2.
《滨州学院学报》2019,(5):56-60
博兴在明清时期隶属青州府,近年出土的博兴县《重修城隍庙记》为青州府和博兴县历代志书所未载。《重修城隍庙记》为时任礼部左侍郎河南上蔡人李逊学撰写,记载了明朝正德年间知县王光率领全城居民抗击流贼、保全城池的历史。《重修城隍庙记》不仅丰富了博兴县城隍庙修建的历史记载,而且对李逊学与山东、与王光等博兴官吏的渊源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3.
运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通过分析明清以来平和九峰地方社会权力格局的变化,认为以平和城隍庙和黄田都城隍殿为中心的两个祭祀圈的出现,是明清以来九峰地域社会权力格局变化在文化上的投射。  相似文献   

4.
上海之有城隍庙是从宋朝开始的。当时庙址在淡井庙,其旧址在今永嘉路12号处,因行祠内有口味淡而略甘的水井得名。其时,上海仅仅是个镇市,所以淡井庙供奉的城隍仅仅是华亭县的城隍。现在的城隍庙是15世纪初年(明代永乐年间)将金山庙改建的。金山庙本来是祀奉金山卫的城隍爷汉朝博陆侯霍光的,所以又名霍光神行祠。庙就建在当时县中心的方浜北岸,今城隍庙后瞿家弄,几经兴替后,改建成现在的城隍庙。(那庙于“文革”期间被毁,唯乘下明代的牌楼和空荡荡的大殿。)因这个缘故,上海的城隍庙的前殿,供的是金山神主  相似文献   

5.
《莆田学院学报》2018,(1):13-17
概述宋卡城隍庙源于中国,始建于吴氏王国,是当地华人进行宗教活动和联络情感的重要场所。指出宋卡城隍庙庙会文化是中国文化符号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民间多神信仰和兼容并蓄的文化智慧的彰显,而城隍庙庙会仪式和当地华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是庙会能够延续和强化海外华人的中国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知县避雷     
《老年教育》2014,(1):36-36
古时,某地有蝗虫为害,乡民们进城来禀报。知县便到城隍庙祈求城隍神,城隍神即传蝗虫来问话,命知县坐在一旁观审。  相似文献   

7.
以对神的崇拜为纽带的庙会不仅是乡民的心理空间更是乡民生活的公共空间.通过参与庙会,乡民将其民间信仰、社会交往、公共生活、休闲娱乐等融为一体,在农忙和闲暇之余充分享受这一独有的休闲生活.陕北鱼河堡城隍庙庙会充分地显示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8.
镇城隍庙的设置并非常例,通过对《金岭镇重修城隍庙碑》的解读和文献资料的考证,可以了解金岭镇城隍庙的修建源于士民的城隍信仰,与商业发达有密切关系,因县丞驻于镇而奉县城隍神为神主,虽然不合礼制,但从中表达了镇人希望将金岭镇置于国家行政序列的意图。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社会,上海因受吴越文化和海滨环境的影响,加之人们生存需要和对生命的祭奠,民众十分信仰城隍神,城隍庙文化极为兴盛。近代以来,上海城隍庙及其文化在都市文化的浸润下逐渐变得意象深邃,而祭奠生命的城隍信仰却渐趋黯弱,在民间信俗层面城区民众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摒弃、游离与坚守三种取向。在某种意义上,透过城隍庙这一历史窗口,可以窥知古上海的文化气象、城市精神和与之相关的历史真义。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明清时期徐州地区黄运交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民间信仰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其中既有对自然山川神、灾害神、水神的崇拜,也有对关帝、文昌帝君等人格神的信仰。民间信仰带有极强的普遍性和功利性特点,官方力量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明清京杭大运河的畅通,水神信仰随之繁盛。“功莫大于治河,政莫重于漕运”,在这一重大政策指引下,明清两朝不断的把一些历史名人和那些为保运利漕作出突出贡献的现实之人尊奉为水神,一个个新的人格神在运河区域被彰显或树立,同自然水神一道,佑助运河的畅通。运河区域逐渐形成了以人格神信仰为主的明清水神信仰文化。成为运河文化的一重要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小笼包     
我虽然在上海出生,小时候也曾吃过小笼包,但一直没能尝到城隍庙的小笼包。都说城隍庙的小笼包味道最好,在回比利时的前一天,堂哥堂姐们邀我去那里游玩,品尝了城隍庙小笼包的美味。城隍庙是上海的古老建筑  相似文献   

13.
黑神庙是明清时期外地对贵州移民会馆的称谓,其在贵州本土文化和和外来移民文化交流中,不仅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还重新构建了贵州的信仰成分。黑神庙以唐代在睢阳殉国的南霁云为祭祀对象,但南霁云从未到过贵州。文章将从黑神信仰的由来、黑神信仰在贵州地区的传播和黑神地方神地位的转变等方面探讨黑神信仰与移民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东风送暖,草木复苏,春天,是欣欣向荣的季节;桃红柳绿,燕语莺歌,春天,也是生机勃发的季节。远在古代,人类就有崇拜春神的习俗,世界各地也流传着许多有关春神的神话传说。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是希腊神话中春之女神,而东皇太一(亦作"太乙"),又称"东皇""东帝""东君",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司春之神。《楚辞补注》卷二《九歌·东皇太一》汉代王逸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  相似文献   

15.
庙界是明清以来苏松民间信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该地区主要存在有围绕土地庙形成的庙界和围绕城隍庙、东岳庙等市镇庙宇形成的庙界,两类庙界的存在有着不同的意义,而在不同的庙界内部均有相应的组织与各类信仰活动。庙界的划分则往往与地方行政区划有关。值得注  相似文献   

16.
傩是古代驱鬼逐疫的一种祭祀仪式,傩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方相氏是古傩仪中的重要神祇,是最早的驱傩之神。主要分析方相氏从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在历代史学家视野下的形象,进而阐述其行傩的意义及其性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明清时期的建筑物上,有很多精致的砖刻装饰,颇有艺术价值。在住宅的仪门头上、寺庙衙署前的照壁和园林的花墙、门窗上,都有砖刻,刻的是花纹图案、鸟兽、花卉、人物,还有戏曲、神仙故事。这些砖刻都是雕镂精工,线条细腻。幅度最大的一块砖刻是在松江方塔北,原来是府城隍庙前的照壁(图一),面积三十余平方,上面刻着一只巨兽,四  相似文献   

18.
今天是星期六,妈妈和外婆带我一起去城隍庙玩。我高兴得不得了,就像雪地里的小狗一样,因为城隍庙是个又好吃又好玩的地方。到了城隍庙,我一看,哇!哥哥姐姐们都穿着特别好看的衣服,店铺一间紧挨着一间,卖着各种各样的东西,让我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是一种非官方、非宗教的下层信仰,李绍强、李修龄试图通过对山东方志中有关资料的分析,揭示明清时期山东民间信仰的主要特点。秦海滢认为明初统治者为了整顿神统,虽然明确规定了允许进入正祀、杂祀和淫祀的神。但是,山东各地民众信仰既有在国家规范下的活动,又有自身需要所奉祀的多神现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间信仰的多样性。代洪亮以泰山信仰为中心,着重考察了民间香社与明清山东乡村社会的密切关系,认为香社是重要的乡村社会组织,明清时期山东范围内,以泰山信仰为主体的民间香社组织非常众多,这些香社组织与乡村社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黔东地区的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基本上建立了以官学为主,书院和私塾为辅的地方教育体系。主要从明清时期黔东地区教育发展的背景、概况及其影响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通过对明清时期黔东地区教育发展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历史上黔东地区教育的发展历程,而且还可以从历史经验中为今天铜仁市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