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程度。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所提到的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是美术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其中"图像识读"素养主要是通过美术鉴赏活动来提升的,而在这其中对美术作品形式语言的识别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我们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判断以及接下来的一系列鉴赏活动.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对作品形式的识别能力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教学课题.通过结合当地学生的特点,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此进行探究,发现比较有新意、效果较好的方法为"返璞归真"法,就是用"专业术语通俗化"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准确判断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这可为今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奠定扎实的美术基础素养.  相似文献   

3.
美术鉴赏是指通过自己的视觉感知、实际生活经验和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进而获得审美享受,同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本文首先指出了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误区,进而,提出了强化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有效教学的具体途径及方法,以期对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6):22-23
在欣赏美术作品之时,最重要的就是对作品所处的时代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更加完美地了解这幅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每一幅美术作品无论是技巧上、风格上还是色彩上都拥有当时所处时代的特征,并且每一幅作品的时代特征绝对不会出现在另外一个时代。所以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了解当时的时代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关于显性时代性和隐性时代性的研究则可以更好地帮助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与了解当时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美术鉴赏是人们对自身创造出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内容,绘画技巧等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鉴别。也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与鉴别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精神活动、来正确地认识美术作品,它实际上是一种认识活动。美术鉴赏不仅能帮助人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而且还能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美术作品是儿童表达自己情感体验与生活经历的直接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美术作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进而借助艺术治疗帮助那些在生活中感觉抑郁或困惑,甚至有心理疾病的儿童。  相似文献   

7.
著名画家毕加索认为,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确实,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会给我们成人许多意想不到的表现。这些表现使得幼儿的美术作品有着成人美术作品无可比拟的魅力。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幼儿的美术作品,装扮我们的环境或者与其他活动有效的结合,参与到其他活动中去,让孩子们的作品成为丰富、适宜的材料;生动、美化的环境创设以及好玩、有用的玩具等等。  相似文献   

8.
王金凤 《中国中小学美术》2020,(1):106-112,F0003
教材分析。“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是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的第2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是鉴赏、理解美术作品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分析评鉴作品的重要手段。本课从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家如何运用艺术语言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梳理了最基本的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罗列了因为语言手段运用不同,形成了美术作品的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三大分类。  相似文献   

9.
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依托共性规律,启发学生感知作品传递的情感;关注时代背景,帮助学生客观看待艺术品的影响;借助临摹原作,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家创作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学前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能够较好的了解儿童美术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水平。了解幼儿美术作品,并为其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指导是每一位教师和家长的重要任务。当前在对儿童美术作品的鉴别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和盲点,本文通过强调儿童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美术能力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表明应该从特点中寻找鉴别儿童画的方向,纠正普遍评价误区,并对儿童画的指导提出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美术欣赏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几幅名画,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欣赏方法、审美思维,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认识美术作品,并能独立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评述的能力。国家美术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一,就是要求我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此,  相似文献   

12.
美术作品是儿童表达自己情感体验与生活经历的直接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美术作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进而借助艺术治疗帮助那些在生活中感觉抑郁或困惑,甚至有心理疾病的儿童。  相似文献   

13.
作品欣赏教学的主要功能是——认识、教育、审美。美术作品的欣赏是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活动。我们应正视在美术作品欣赏中的各类心理体验,充分调动审美者的主观参与意识,同时提高审美者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真正学会从形式优美、内容博大的美术作品中感受、欣赏到无限丰富内涵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幼儿美术鉴赏是指通过让幼儿对各种美术作品的感知、叙述和分析,初步懂得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能对美术作品作出自己的评价,扩大审美视野和丰富审美情感.据此,在美术作品内容选择和方法运用上应注意: 一、幼儿美术鉴赏的内容 1.经典美术作品(历代和当代). 经典美术作品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产,这些财产不仅可以陶台人的情感,而且可以启迪人的思想,对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鉴赏的对象和内容除了绘画,还应该包括雕塑、陶艺、建筑等三维美术作品(图1).  相似文献   

15.
从有人类文明开始,人类就不断地从大自然中获得美的灵感,进而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艺术之美,而且还应该透过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感悟到不同历史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使他们在获得情感共鸣和情操陶冶的同时,更加热爱自然。在此,我想和大家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正>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  相似文献   

17.
在美术作品欣赏中,引起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共鸣是至关重要的。美术欣赏是一个陶冶心灵、感受美的过程,好的教学氛围就像大家看不到、摸不到的催化剂一样,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想象力在美术欣赏课中起着关键作用。精心、正确地选择美术作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课时安排:2课时(本设计为第1课时)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美术馆的功能和价值,学习欣赏和评述美术作品,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运用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赏析,促进艺术鉴赏能力和评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范琪 《河南教育》2004,(8):20-20
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作品与观赏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美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都必须通过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才能传达给欣赏者;而欣赏者在面对美术作品时,又会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来理解或解释作品中的形象,甚至会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去丰富和补充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这样就形成了美术作品欣赏的普遍性特征与美术作品欣赏的个性特征。我们知道,美术家是通过作品去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内心的情感,传达自己的审美理想的,即通过美术作品与欣赏者进行对话、沟通。因此,就存在着“…  相似文献   

20.
现代美术作品欣赏教学需要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探索美术作品欣赏课堂教学的全新模式。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一种终身相随的对视觉形式进行解读的能力,形成对美术作品有正确的评鉴理念和多元的评鉴方法,使其具备现代审美意识,促进对美术作品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塑造艺术品格、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