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明堂的隶书书法风格独特,人称"铁笔隶书"。"铁笔隶书"既有汉碑典雅、庄重的形态,又有汉简、帛书潇洒飘逸的神韵,更有甲骨、金石文字的筋骨和意趣。"铁笔隶书"源自中国传统书法的隶变,诠释了隶书书法的深刻内涵,是当今书坛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2.
正第二讲隶势受当时典型的时代书风影响,楼兰简纸文书在书写风格上呈现出比较突出的隶势。因为自汉末以来,隶书式微,逐步向楷法过渡,但人们长期的书写习惯和过渡时期的书法风格特征,使得这一时期的作品呈现出浓浓的隶书体势。卫恒《四体书势》有《隶势》云:"鸟迹之变,  相似文献   

3.
书法艺术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变形与夸张.隶书上承篆书遗脉,下开楷书之源,更能体现中国书法的变形与夸张.它使中国的象形文字彻底从象形化走向抽象化、符号化.文章分别从古隶和汉隶的用笔、结体、章法等方面阐述隶书的变形与夸张.  相似文献   

4.
隶变是秦篆在向隶书演化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形变、省变和讹变的统称。所谓形变,是指秦篆形体一无缺漏地变为隶书形体。所谓省变,是指秦篆形体省去部件或部件的一部分而变为隶书形体。所谓讹变,是指秦篆形体的某一个部件或某几个部件出现讹写而变为隶书形体。单一地呈现形变的汉字固然不在少数。但多数汉字的隶变都同时融合两种或三种变化。隶变使汉字最终冲出了古文字的樊篱,挣脱了象形结体的羁绊,变成了完全符号化的文字,变成了笔画结体的文字。这里,既有“破”——“破”象形,“破”图画意味,又有“立”——“立”符号化,“立”笔画,“破”字当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文字体系,是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仰韶文化的陶文符号是汉字书法的萌芽,殷商的甲骨文,是目前见到最早的成熟书法。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大发展。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草、真、行诸体兼备,俱臻完善的一代。中国汉字及其书法艺术渊远流长,是中国文化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车子舟,北京人,1952年出生,在书法、绘画、摄影等诸多艺术领域都取得了成功。他自幼酷爱书法、绘画艺术,70年代进行书法研磨,受徐之谦老先生影响,开始研习篆、隶、行草诸体。他的篆书先是临习石鼓文、秦篆,后又倾心于邓石如和清代其他书法名家,尤以小篆见长。他的隶书是从汉隶入手,后又钟爱清人伊秉绶的隶书,故而车子舟先生艺术简介  相似文献   

7.
楚简帛是中国最早的手书墨迹。它以其独特的字势、体势、笔法和浪漫的楚风引发了中国书史上隶变的先声。它独特的形制和独特的笔法体系,对书写工具的原创,对笔意墨趣的自觉追求,不仅确立了中国书法的笔墨观念和意境体系,而且对书体的演变和中国书法形制的初创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来书法成为独立的艺术样式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对汉字隶变的现象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从笔势和结构两方面探讨了隶书系统对小篆系统的继承与发展。在笔势方面,隶书系统用笔画代替了小篆系统中匀圆均称弯曲的线条,隶书系统在小篆系统没有勾挑的情况下凭空加弯,隶书系统出现波势。在结构方面,从小篆系统到隶书系统出现了四种变化,分别是省变、转变、讹变和突变。  相似文献   

9.
正历来书法大家,总以令人称道的独特书风、字法建树书坛。从这点来说,邹德忠先生可谓当之无愧。邹德忠先生作为一名涉猎面广泛的书法家,篆、隶、行、草诸体均成就非凡,而他的隶书成就则尤为书界所瞩目。他全面发展并带动了汉隶书的书写,并以自己的禀赋、性格和对书法的独特感悟,建立起了隶书独特的书写风格,而这种独特的书写风格,则促  相似文献   

10.
《曹全碑》书法艺术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隶<曹全碑>是隶体书法碑帖中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它自明代万历初年出土就受到文人墨客的高度重视,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与独具的风格个性吸引着历代书法工作者和爱好者,也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学习隶书的最佳范本.本文从多角度扼要论述了它的艺术价值与欣赏.  相似文献   

11.
楷书也称真书,它产生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极盛于唐,一直沿用至今。由隶入楷,完成了我国历史上文字书体的大演变,而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这种演变过程内部始终贯穿着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那便是人们对书写快速简化的要求,以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的频繁的社交活动。汉代隶书盛行,基于实用和简化的要求,楷书由隶书通过“隶变”开始萌芽。而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时期,这时期楷书的价值在  相似文献   

12.
篆书演变为隶书简称隶变,隶书的出现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隶书在用笔上打破了篆书全封闭的用笔体势,附着在线条边缘的大量装饰性成分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隶书造型的表现能力,在构成形式上的扁方、厚重、端庄,为楷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隶书的形成与两汉时期修辞学的大发展、审美观念的变革、竖碑风气的盛行等密切相关。从隶书开始,点、线之间出现了较为直接的笔势交接关系,极大地增强了汉字书写的抒情写意能力和空间造型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宋代书法家苏轼说:“真如直,行如行,草如走,未有不能立而能行者,未能行而能走者。”学书法者,大凡从楷书入手,但笔者通过近几年的书法教学得出一条经验:学习书法从隶书入手,效果更好。一、从我国文字的发展史来看,隶书能承前启后,并为楷书之源。中国文字的发展,最初是字体的发展。我国文字的沿革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行、草”七级。从沿革顺序可以看出:隶书上承篆意,下开楷法,是现代文字之祖。唐张怀■《六体书论》说:“隶书,程邈造也,迹皆真正,亦曰‘真书’。”《宣和书谱》说:“上谷王次仲始以隶字作楷…  相似文献   

14.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11,(16):F0002-F0002
赵敏,字墨枫,师缘斋主人,著名书法家刘炳森的入室弟子。曾得到欧阳中石、王遐举、杨再春等书法名家的真传指导。隶、楷、行、草皆行,尤长隶书和行草,即有传统之功底,又名IJ币之风范,数年前其隶书作品就足以跟刘炳森的以假乱真,又经过几年后修炼后其隶书已成新的风格,极具创新,  相似文献   

15.
<正>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流传下来的甲骨文字和金文,都是笔力遒劲、造型别致的书法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殷商以前的书法至今还没有发现。只就殷商到今天这三千多年以来,书体已经过多次变化:从古文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八分书、草书、真书(也就是一般说的楷书)和行书。这些书体,都有大量的作品流传下来,有的是留有姓名的书法家的作品,另有一部分作品出自没有留下姓名的书法  相似文献   

16.
草书最初是从隶书中演变出来的快速简便手写体。带有隶书特征的草书为章草,去掉隶书笔意而向楷书靠拢为今草,今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小草,大草和狂草三种类型。草书的繁荣时期是在晋唐时期,是书法艺术变化最自由、表现力最丰富的书体,草书书法有种灵动美。  相似文献   

17.
<正>从外在表现和典型特征上看,楷书的两大直接渊源或过渡形式为"隶楷"和"碑楷"。"隶楷"直接由隶书过渡而来,在文人、刻工和书者的"隶楷"作品中,隶书传统的规整、秀丽等均留下了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8.
兼容并包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却兼容隶书之紧致端庄,行楷之飘逸秀美。他的书法作品,单个字体歪歪斜斜,毫无美感,总体却是错落有致,如同他的竹石图,不拘小节,整体却显出无可比拟的清奇秀美。书法艺术,是集宇宙之灵气的整体,独拘一隅之美的书法艺术,便失去了这份广阔的灵气。  相似文献   

19.
<正>古文字通过隶变而走向今文字。隶书是在对篆书解构、破坏的基础上形成的,至汉代而鼎盛,有"秦篆汉隶"之誉。汉代既是隶书发展与成熟的时代,又是隶书被定为官方文字的时代,在这样一种历史环境中,隶书也反过来影响了汉代篆书的书写,从而形成了颇富特色的汉篆,在书法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所谓"典型",是指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一  相似文献   

20.
正第八章学隶三步曲学习书法,包括继承和创新两个方面。不继承,所谓创新只能是野狐禅;只继承不创新,则是书奴。只有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自家风范的作品来,才是学习书法的最终目的和最高标准。经验证明:继承的根底越深厚,创新的后劲越大。我根据自己学习隶书和从事高校书法教学的体会,并借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