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月 《科学生活》2014,(10):9-13
《科学生活》:对“青光眼”这个病名一直很好奇,是因为看到的物体是绿色的还是眼睛发绿?它是怎么来的,是否与这个疾病的特点有某种联系? 孔医生:青光眼的英文名称为“glaucoma”,来源于希腊语“glaukos”,意思为“淡蓝、蓝灰”。我国早在秦汉时期就有青盲眼病的记载,但包含了其他一些眼底病在内,直到元、明时期才将“青盲”肯定地区分开来,称“绿风内障”。现代医学根据其患病和失明的特征表现将“glaucoma”译为“青光眼”。大家知道白内障的病人眼睛中间瞳孔的地方是发白的。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发现患青光眼的人,由于眼睛水肿,看上去有点绿,所以起初叫绿内障,现在日语里面还是沿用绿内障这个名称。  相似文献   

2.
小篆     
《科教文汇》2021,(12):F0004-F0004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诸侯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下令李斯等大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字,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小篆",又称"秦篆"。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画、结构定型),象形意味削弱,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秦朝以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异体字繁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小篆的特点是形体偏长方形,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并且它的结构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上紧下松,大部分文字的主体部分集中在上半部,下半部是伸缩的垂角。小篆的创制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