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民在任时,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让人感怀。 我刚到大众日报的时候,听说朱民是报社头号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想知道他是什么模样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2.
我刚到大众日报的时候,听说朱民是报社头号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想知道他是什么模样的一个人.那时候的报社大院,中间有一方高地,植有苹果树和瓜菜什么的.报社的所谓"牛鬼蛇神"们,有时候就在这方高地上劳动.一天,我见有几个人从高地上下来,就问一个同志:"哪个是朱民呀?"该同志用嘴巴一指:"后边那个."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编辑出版家、国际问题评论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商务印书馆董事会名誉董事长、原国家出版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党委约我写篇胡耀邦同志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科学院主持工作期间的回忆文章,盛情难却,便写了这篇短文,他们说,此文准备收在他们编写的《胡耀邦在中国科学院》一书中。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四人帮”正在全国猖獗一时时,胡耀邦同志到中国科学院主持工作,他在科学院主持工作的时间不长,我作为采访这个部门的记者,有幸和他有过几次短暂的接触。我和他相处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他那种正直的为人,绝不向“四人帮”妥协的气度,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胡耀邦同志到中国科学院上任不久,便着手主持“汇报提纲”的撰写工作。当时,…  相似文献   

5.
今年7月1日,是严佑民同志逝世五周年纪念日.作为他生前的最后一任秘书,他的音容笑貌和他对党的事业的耿耿忠心,以及对子女、身边工作人员在政治上的严格要求,工作、学习、生活上的言传身教等,至今仍历历在目,令我怀念,使我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6.
田伯萍同志和我们永别了。重庆市政府发出他的不幸逝世的讣告以后,许多和他在一起工作过、战斗过的人都怀着沉重的心情悼念他。抗日战争后期曾经在重庆市新闻界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更是如此,大家都十分怀念这位老朋友、老同志。田伯萍同志曾担任重庆《新华日报》的记者。  相似文献   

7.
“我是学生” 1980年春夏之交的一天,编辑部领导要我向姜老汇报《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的框架设计和条目选收方案。当我到总编辑办公室,姜老立即走上前来,拉着我的手,热情地招呼我坐下,和蔼地对我说:环境科学是个新兴的学科,要编好《环境科学》这一卷,是不那么容易的。你在进行这一卷的框架设计和修订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工作渠道不通的地方,需要我帮助  相似文献   

8.
高丽生同志是广东人,矮矮的个子,宽宽的脸盘,络腮胡子。解放初,他虽然任重庆《新华日报》的副社长兼总编辑,但他跟报社的一般干部和工人,工勤人员,在阶梯上下象棋,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在走廊上打扑克,为争一张牌,有时候吵得面红耳赤。人们都说,从外表上看起来,他简直象个伙伕兵。可是,他的确是个知识分子,写过不少很有质量的社论。  相似文献   

9.
高丽生同志是广东人,矮矮的个子,宽宽的脸盘,络腮胡子。解放初,他虽然任重庆《新华日报》的副社长兼总编辑,但他跟报社的一般干部和工人、工勤人员,在阶梯上下象棋,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在走廊上打扑克,为争一张牌,有时候吵得面红耳赤。人们都说,从外表上看起来,他简直象个伙伕兵。可是,他的确是个知识分子,写过不少很有质量的社论。高丽生平易近人,对下级干部和工人、工勤人员嘻嘻哈哈,但干  相似文献   

10.
各位来宾、同志们: 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革命出版工作五十年纪念会现在开始。邹韬奋、徐伯昕等同志创办的生活书店,1932年在上海成立。其后不久,由李公朴、艾思奇、柳湜、黄洛峰等同志创办的读书出版社,由钱俊瑞、薛暮桥、徐雪寒等同志创办的新知书店,也分别在上海成立。这三家书店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革命出版工作,曾先后出版40多种杂志,2000多种图书。1948年三家书店根据党的指示,合并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这三家书店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出版家陈翰伯同志因病于8月2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2006年3月20,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郭太风同志不幸病逝.郭太风同志生前曾积极为本刊撰稿,一直支持、关心本刊.值此郭太风同志周年祭日,本刊特刊登他生前同事,现已退休的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几位教师撰写的回忆文章,及郭太风同志的遗稿.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3.
当了一辈子编辑,责编书稿虽然不多,但是每一本书稿我都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并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刘西尧同志的《愚痴诗集》和《攀峰与穿雾》就是在我编辑生涯中留下深深记忆的图书中的两本力作。  相似文献   

14.
去年12月29日,北京传来噩耗:边春光同志因心脏病突发而猝然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的过早的离去,是出版事业和出版科研工作的一大损失。本期我们刊发一篇特稿——《润物细无声——记边春光同志言传身教二三事》,藉以表达本刊编辑部对逝者深切的悼念。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前后,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新思潮激荡全国,改造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出现了一批具有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富有彻底革命精神“心忧天下”的青年毛泽东同志,为探索改造中国的道路,于1919年至1920年到上海进行革命活动。他,为了组织与支持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来到黄浦江畔送别一批勤工俭学的青年去欧洲研究新思想;  相似文献   

16.
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主席、第二届名誉主席陈翰伯同志,离开我们已近三载,在人们的心里,铭记着他一生为党的新闻出版事业的奉献。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报人出版家陈翰伯》一书,客观、翔实地记述了翰伯同志的生平、情操、学识和风范。陈原同志在《记陈翰伯》一文中,说他是“倔强的人,正直的人,勇敢的人,永不向邪恶低头的人;为人民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人……”。我们最初相识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在沙坪坝中外出版社孙伏园先生处。他是生活书店的朋友,赞佩邹韬奋。我们不在一个部门  相似文献   

17.
陈翰伯同志是我国新闻出版战线上的一位老编辑。1936年初,他毕业于燕京大学。先后在西安的《西京民报》、《西北文化日报》,成都的《新民报》、《全民通讯社》,重庆的《时事新报》、《新民晚报》,上海的《联合晚报》当编辑或总编辑。全国解放后,他又曾担任《学习》杂志社和商务印书馆的总编辑。近几年来,翰伯同志担负着领导全国出版工作的重任,虽然  相似文献   

18.
《默默地耕耘——记南铣同志二三事》是一篇回忆文章,作者以质朴无华的语言追述着往事,为我们勾勒出一位“老三联”的编辑家兼学者的形象:他的气质风范,他的道德文章,以及他对工作、对事业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谈些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青年读者不熟悉目录学,整理古籍要懂得古籍目录学。古籍中有繁体字,繁体字中还有古体字。不仅如此,古籍中还有行书、草书,整理者认识不多。这是一个大问题,要整理古籍、整理稿本,不识字怎么行?稿本和亲笔尺牍,都是  相似文献   

20.
摄影二三事     
走上摄影这条路是10多年前的事了。当初见人家搞摄影觉得很好玩,既浪漫又有情趣。经不起诱惑,自已也买了一架相机,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拍一些生活照片。先是把照好的胶卷交到照相馆冲洗,经常要等好长一段时间才能拿到照片。因为受不了这长时间的等待,我下决心自己学习冲洗胶卷。有一次,与邻居同去春游,拍了许多镜头,回家后急忙兑好买来的冲洗液,用两个大碗分别装好显影液和定影液,按照书上的程序显影、定影,忙活了半天,胶卷冲出来了。可是等照片印出来后,我和邻居都傻了眼,这哪是照片,分明是底片,头发是白的,脸反而是黑的。大家啼笑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