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经验的一种有力的凝聚和重要表达。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与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有着密切联系。中国现代文学叙事始终贯穿民族一国家这一主题,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个人、家、国关系形成了新的表述,并且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发生不断的重构。与此同时,“家族小说”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个人、家、国的关系的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文学审美主义思想是在西方审美主义思想影响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个十年和第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以王国维和鲁迅为代表,主要表现为对科学主义的质疑和反思;第三个十年以蔡元培、宗白华和朱光潜为代表,主要表现为以美育代宗教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3.
五四文学中的"问题小说"、"娜拉热"等思潮和现象的产生,其深层的思想根源是五四时期风行一时的"健全的个人主义"。这意味着五四知识分子激进的启蒙思想、文化姿态和文学主张,如果不以个性解放或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来定位,是很难进行恰如其分的阐发和解释的。激进主义是五四文化转型时期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文化、文学潮流之一,个性解放或个人主义不仅是其所蕴含的一种核心文化精神,更是这股思潮得以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动力支撑,而它自身的限度、矛盾及其发展、流转也同样纠结于此。  相似文献   

4.
家族文化在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中国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家族文化的精神特质,两者的互映互动延续了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以文学母题为基点,将百年中国文学置于“家园皈依意识与追寻母题”、“男权制文明与审父母题”、“重返母体与失乐园母题”、“宗法血缘秩序与乱伦母题”和“家族至上观念与复仇母题”等五种文化母题之下进行审视,是《家族文化与20世纪中国家族文学的母题形态》对百年中国家族文学精神特征的精妙勾勒。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作家的创作实践体现出一种佛家文化精神.这种佛家文化精神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复兴并成功与"现代意识”融为一体,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这一现象既显示了佛家文化精神的永恒生命力,又使中国的新文学富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膨胀,发动侵略扩张战争,日本文学卷入民族主义的漩涡。在"日本浪漫派"理论、"国民文学"论和"近代超克"说等民族主义文学理论的指导下,展开了一系列服务于侵略战争的文学活动,出现了"大陆开拓文学"、"满洲文学"、"兵队文学"、"笔部队文学"和"皇民文学"等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文学。15年战争中的日本文学,全方位地服务于侵略"国策",日本文坛几乎整体沉沦。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作家的创作实践体现出一种佛家文化精神。这种佛家文化精神在70世纪中国文学中复兴并成功与“现代意识”融为一体,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这一现象显示了佛家文化精神的永恒生命力,又使中国的新文学富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启蒙意识是百年中国学的一个鲜明的内在特征。本试图从萌芽期、发展期、变异期、异化期、泯灭期、复归期等六十阶段,描述和揭示20世纪中国学启蒙意识的演变轨迹,总结各十阶段学变迁的特点和经验,进而阐发研究学启蒙意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传统文化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描述了20世纪的中国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对中国传 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创造性阐释,分别论述了儒家、道家精神对现代文学的深刻影响,显示了传统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这对于我们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因素,对于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精神,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主义是一种文艺思潮,以多种表现形式,遍及多种艺术领域,风行欧美,其实质是对传统文学的背弃。欧美的现代工业和技术迅猛发展,但其所带来的矛盾也同时冲击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在经历了产生和发展过程之后,形成了某些独特的特征,在世界文坛上独树一帜,全面、深刻地诠释了现代美国的社会矛盾和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民俗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文化学视点和方法研究现代文学,是“九五”以来的一大学术思潮。文章从民俗学文化视野切入,对中国现代小说进行全景批评,以求对现代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些复杂现象作出深度阐释。内容包括:现代小说创作的民俗学语境;现代小说家创作中的民俗文化心态;民俗文化小说与文学的民族性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界往往比较注重从“社会”而忽略从“家庭”视角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因为“家庭”在中国文化及其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将“中国现代家庭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力求发掘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识。这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家庭网罟与中国文化的凝固力;二是高尚的淑女与中国文化的惰性;三是寡妇道德与中国文化的变态母爱;四是少者形象与中国文化的老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家庭文学文化意蕴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学界往往比较注重从“社会”而忽略从“家庭”视角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因为“家庭”在中国文化及其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将“中国现代家庭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力求发掘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识。这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家庭网罟与中国文化的凝固力;二是高尚的淑女与中国文化的惰性;三是寡妇道德与中国文化的变态母爱;四是少者形象与中国文化的老化。  相似文献   

14.
“通俗文学”是现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从创作到作品到读者接受都表现出了现代特征,其原因在于现代社会社会关系的商品化以及对个人世俗欲望的肯定,因此“通俗文学”是现代社会中以消遣娱乐为核心,以经济关系为本质的活动。与此相对比,前现代的世俗娱乐文学则与宗法社会关系相联系,它是一种前现代社会中以整合社会为核心,以文化传承为本质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新学理念的形成无疑是同接受和吸收外国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外化相互交融的精神成果,新学区别于旧学的明显标志就在于,它已经从一种封闭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具有一种开放的品格。但是,正因为新学刚刚从一种旧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就不可能完全摆脱过去的自我:它有开放的一面,背后还有封闭的一面,有主动的一面,也有被动的一面,诸种不十分和谐因素的相互溶合,形成了中国现代新学及其理论观念的独特内涵,而人们常常会因为对某一问题的敏感,从而忽视另一方面的事实,本就试图从历史、化、理论发展和心理等各个不同角度探讨现代中国艺美学建设的艰难与困惑。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主义有三个要点:一是民族的意识感情,二是由这种意识感情生成,升华而来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三是在上述两点激励,推动下进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运动。更简明地说,民族主义就是民族自我意识的现实实现,而民族我意识,就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感情和看法,民族自我意识的发生要以他者的出现为前提,没有甲民族,就没有乙民族,反之亦然。民族间主观性很强的区别和差异意识,形成了民族自我意识的两种基本形态,民族优越感和民族自卑感。19世纪中叶,中国人开始逐渐产生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自我意识,民族自我意识既然是意识,那么它就是存在于民族成员的思维中的东西,而这种自我意识一定要有具体的表现形式,才能为人所感知并发生社会作用,才能成为现实的民族主义。民族自我意识的现实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民族自我意识诉诸于文学艺术方式,就造成文学艺术作品,民族自我意识诉诸理性表达,就成为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民族自我意识的行为化表达,就是民族主义政治,社会运动以及军事斗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学作品的版本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因为它在中国现代最杰出作家的作品中都存在若。章以郭沫若的《匪徒颂》和闻一多《洗衣歌》等为例,具体作了论述。同时还说明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出版部门、大型图书馆都应采取具体的措施,为版本的研究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8.
俄苏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 2 0世纪中国作家接受俄苏文学影响的历程的勾勒 ,揭示了俄苏文学的道德感、抒情风格在塑造中国文学现代品格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 ,论证了中国作家在兼收并蓄世界文学丰富成就的过程中显示出的超越性 ,并指出了中国文学与俄苏文学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