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敏  梁艳 《考试周刊》2011,(87):166-167
银镜反应受到温度、银氨溶液浓度、还原剂,以及溶液pH值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实际教学中容易失败,得不到光亮的银镜。本文试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影响银镜反应的几个因素进行探讨,得出银镜反应的有关影响因素中对实验影响最大的是乙醛的浓度,其次是水浴的温度和硝酸银溶液的浓度,其中以乙醛为还原剂时,用40%的乙醛溶液,水浴加热到80℃,使用2%的硝酸银溶液,得到的实验结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银氨溶液自身反应成镜做了探究,发现用浓度大于6%的硝酸银溶液和氨水,添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来配制银氨溶液,置于90~100℃水中水浴加热,能在较短时间内生成银镜.设计添加氢氧化钠的银氨溶液鉴别甲酸的实验,实验生成了银镜;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反应前后溶液中甲酸根离子浓度,浓度几乎不变,认为甲酸没有参与银镜反应.  相似文献   

3.
认为银镜反应中加人NaOH溶液有利于提升实验效果,并从乙醛氧化的过程和银氨溶液的成分两方面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4.
学校在高一年级段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初步选定的课题是探究牛奶的成分。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究方案时,设计了牛奶银镜反应实验。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没有银镜反应实验,高二第一学期的化学教材中只有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学生在查寻相关资料时发现,牛奶中含少量的葡萄糖和半乳糖,在咨询了化学教师以后,作出了银镜反应实验的假设。1实验原理硝酸银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氢氧化二氨合银,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把带有醛基的还原性糖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一章中,乙醛和银氨溶液的反应即银镜反应是验证乙醛具有还原性的重要实验,还是检验有还原性的糖的实验方法。同时该实验原理与工业上的制镜原理类似,是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产知识结合起来的典型实例。掌握该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领在教学中的作用可见一斑。教材上对该实验的操作方法介绍简约,给师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留下了足够的探索空间。经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和多次实践探索发现,要做好银镜反应需要注意以下诀窍。  相似文献   

6.
以回收的银镜反应实验中产生的银为原料,探究了银镜反应中还原剂选择的依据,并以Sn2+为还原剂与银氨溶液反应得到了均匀的银镜。  相似文献   

7.
银镜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镜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鉴别醛基存在的典型实验,该实验的条件要求严密,科学性强,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精神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索生成光亮银镜的实验条件、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实验条件及操作技术和实验成败关键等。1实验原理银氨络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醛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把醛氧化成羧酸,而银氨络合物的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附着在试管内壁形成银镜,故称银镜反应,可以鉴定醛基的存在(1)CH3CHO 2[Ag(NH3)2]OHCH3COONH4 2Ag↓银白色 3NH3↑ H2O(乙酸铵)总之:凡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如:醛、甲酸、甲酸酯、葡萄糖等)都可…  相似文献   

8.
银镜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该实验却很难取得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影响该实验效果的因素很多,本文就该实验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研究。一、硝酸银溶液的浓度影响在15×150ml的试管中滴入以下各种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各约5ml,加2mol/L氢氧化钠约2-3滴,再滴加氨水至褐色沉淀刚好消失为止,加乙醛约6滴,放入60℃左右的水浴中,其实验结果如表1:表1硝酸银溶液浓度对银镜形成条件的影响从上表可以看出,银镜形成的时间与硝酸银的浓度成正比,但浓度太大或太小效果都不会很理想。原因是硝酸银…  相似文献   

9.
伍强 《化学教学》2016,(1):55-57
设计了用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鉴别甲酸钠的实验,实验没有生成银镜、红色沉淀.设计了用添加氢氧化钠的银氨溶液鉴别甲酸钠的实验和不加甲酸钠的空白对照实验,实验均生成光亮的银镜,但反应液中未检测到碳酸根离子.故认为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与甲酸钠均不能反应,由此得出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均不能鉴别甲酸根离子的结论.同时提出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一实验事实,切不可误导学生.  相似文献   

10.
王月倩 《考试周刊》2013,(5):161-162
银镜反应温度低于100℃,要求慢慢接近100℃又不能高于100℃。因为银镜反应是醛基与银氨离子的反应,如果温度过高,银氨络离子就会与氢氧根反应得到氨,而不与醛基反应。另外,温度过高,容易产生易爆物AgN3,容易发生爆炸危险。看来,乙醛的银镜反应不能直接加热,其实不论是化学镀镜,还是电化学镀镜,关键都是控制反应平稳、生成镀膜均匀。  相似文献   

11.
用乙醛做银镜反应的实验,教材中虽列出了具体的实验步骤,但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成功率较低,若将实验过程稍加改动,实验成功率可达95%以上。如果用pH试纸测试一下乙醛,就会发现乙醛显酸性。因为乙醛溶液容易发生聚合反应,聚合成三聚乙醛或四聚乙醛,而聚合后的乙醛不发生乙醛的特性反应,需通过加酸、加热来解聚,因此乙醛通常显酸性,而银镜反应却需弱碱性环境,可将乙醛用氢氧化钠调至中性,然后按书上步骤进行:先用NaOH溶液清洗试管,后配银氨溶液,再滴加3~4滴已调好的乙醛溶液;最后水浴加热溶液很快变黑继而有光亮的银镜出…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乙醛银镜反应的实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用0.1mol/L的[Ag(NH) 3]OH与10%的乙醛等体积混合后,控温25-45℃,能得到光亮的银镜。  相似文献   

13.
刘全明 《化学教学》2005,(11):61-62
含有醛基的有机化合物与杜伦试剂作用,即所谓的银镜反应,是高中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化学实验之一。大多数有机化学教科书(包括大学有机化学教材)都介绍用杜伦试剂检验醛和还原性糖的实验。杜伦试剂的制备,通常是把稀氨水(2%)滴入稀硝酸银溶液(2—5%)中,直到氧化银恰好完全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称为杜伦试剂,即银氨溶液。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乙醛银镜反应的实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用0.1mol/L的[Ag(NH) 3]OH与10%的乙醛等体积混合后,控温25-45℃,能得到光亮的银镜.  相似文献   

15.
银镜反应是有机化学醛类的特殊反应,其原理是醛基具有还原性,与银氨溶液的弱氧化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醛基发生反应的条件,改变反应物来实现银镜反应.本文主要研究Na2SO3的银镜反应.  相似文献   

16.
银镜反应是中学及大学有机化学的一个典型反应,在许多教材中明确指出醛与硝酸银的氨水溶液共热,醛氧化成相应的酸,银离子被还原为金属银,沉积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在同样条件下,酮不起反应,因此利用这个反应可以区别醛酮。但在学生实验中却发现,某些酮、酸甚至酯可以和硝酸银的氨水溶液作用产生银镜,而某些含有醛基结构的化合物却不发生银镜反应,就此现象,作者通过实验以及文献查阅,探讨了不同类型有机物发生银镜反应的原因及条件。  相似文献   

17.
针对银镜反应水浴加热温度不易掌控、装置较复杂、银单质在试管内壁上附着不均匀、实验结束后用硝酸清洗银单质易产生有毒气体等缺点,进行了实验探究.改进实验采用正交试验法得到不需要加热的银镜反应实验最佳条件,以及用氯化铁溶液或双氧水处理银镜的新方法,具有方便快捷,操作安全,产物无毒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关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成分的表述不够准确,从而导致部分中学化学教师存在认识上的误差和混乱。为了验证溶液的成分,纠正部分教师既有的认识,本研究从理论推导和实验两个方面对高中化学教材中硝酸银溶液与氨水反应制得的银氨溶液的碱性、溶质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银镜反应是否成功主要与试管是否干净;银氨溶液的配制、浓度、溶液的PH值;醛基化合物的浓度;以及加热方式等因数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一次课余时间,有学生问:“有机化学教科书中讲到甲酸时说,因为甲酸分子中有醛基,所以有还原性。甲酸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这些反应常用于甲酸的定性鉴定。但是,我们在实验室用甲酸与银氨溶液反应就是没做出银镜,在高中也不做这个实验,我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对于这个问题,有机化学教科书中只是提到甲酸能发生银镜反应,配套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也没安排该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