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有一句格言:因为我曾经失去过读书的机会,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珍惜眼前的读书机会;我也是为人父母,我的孩子也希望有个好老师来教育她。为着这,在教育教研的路上,歪歪扭扭、坎坎坷坷,走过泥泞路,走过沼泽地,走过迷魂阵,如今希望就在前方,却又面临着另一个无法突破的瓶颈,我寻求着突围的契机,寻求着在蓝天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2.
徐斌 《江西教育》2014,(3):12-14
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够找到通向孩子心灵之路的基础”。杜威在论述“什么是教育”时也指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同事周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生命生命》。听完课,大家开玩笑说:"周老师生孩子回来,上课更慢了,一点儿也不急躁。"的确如此,坐在那儿听课,你不用担心周老师哪个地方会卡壳,不用担心冷场了怎么办,因为她的课总能让听者静心并全情投入。好课到底慢在哪儿?周老师的课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周老师的慢是语气的亲和、姿态的平等。她缓慢  相似文献   

4.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求知逐步走向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之路,这是教育的最美好的境界。全国名特级教师支玉恒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努力追求这样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5.
"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一节语文课要达到高效,必须以简驭繁: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简单,是一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应硬给课文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应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应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应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不要因为语文的综合性强,把什么都"综合"进来;也不要因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多,就什么都"结合"起来,结果反而淡化、削弱了语文本体。有些语文课,尤其是公开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回旋余地,没有咀嚼回味的时  相似文献   

7.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受教师、幼儿、环境诸因素的影响,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教育活动中充满着各种变化和突发事件,尤其在幼教界轰轰烈烈实施新《纲要》的大背景下,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幼儿思维变化的不确定性,幼儿对课程的多元化反映和个别差异等价值取向,使教育活动中不可控制因素愈来愈多。多数幼儿教师反映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想法太多,活动难以驾驭和调整。如果教师不能机智地应对,就很容易使整个活动脱轨。因此,新《纲要》下的幼儿教育不仅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带来挑战,也对教师的教育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无痕的指导怎样指导学生习作,一直是语文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回顾过去的习作教学,人们多半关注的是写作方法、技巧、规律、策略的指导,似乎有了这些“法宝”,学生就能写好习作。岂不知,抽象的、程式化的、先于学生习作实践的方法、技巧,看起来能“引领”学生写作,实际上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手脚。  相似文献   

9.
人们把“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比喻为阅读理解的三种境界,贴切而形象地说明了阅读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三种境界,读书才会深入到位。本人认为小学生习作也有三种境界,即“想写”“会写”“乐写”,分别是“物境”“理境”“情境”。  相似文献   

10.
王小红 《河北教育》2007,(11):42-42
提起语文教学,不少语文教师总是皱眉头,这首先是语文教师教学技巧不够,使得不少学生感觉语文难学,形成了一种"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恶性循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学习语文成为一种享受,语文教师责无旁贷,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在当前的教学中,却还存在着浓厚的功利性色彩,功利性的教学使教学本身失去了与生俱来的那种快乐、美妙的感觉,学习成为了一种附加的、外在的压力。我们应该开展体现民主、平等、公平原则的教学,让教学变得没有功利性,变得简单。简单,并不意味着没有深度,没有生命力,它是教学的一种境界。追求深刻的简单,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教师如何搞科研?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其实科研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就在你身边,只要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本期关注的话题也许对于我们广大的教师会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存在的家”,语是学生精神的故乡。语,表征为各种语言现象,而各种语言现象的背后,是深厚的思想化。因此,语教学应唤醒语,追寻本真语,呼唤语情怀。回归作品欣赏、阅读理解的固有真义。  相似文献   

14.
这两年,参与或主持亲人和友人的葬礼,总共达五次之多,我不可能无动于衷.从杀人到砍树,我已目睹太多的死亡,真不愿悲伤.但人生在世,偶尔总得抽点时间想想死亡,以便使自己活得更加欢畅.泰戈尔诗云:"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种生与死的完美境界,多数人是难以企及的.众所周知,人固有一死.既是定数,则悲之无益.于是,哲学家教导豁达,宗教家带人们窥视天堂.最叫人难忘的例子,是庄子为逝去的妻子鼓盆而歌的豁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把与学生个性发展有密切关系的课堂教学水平分为记忆性水平、理解性水平和发展性水平三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在刊物上看到一篇短文,题为《小孩与花》,颇受启发。“乡道上,一个小孩正低下身子,和路边的花说着一些我听不明白的话,我  相似文献   

17.
王亦晴 《江苏教育》2022,(70):76-77
<正>有幸担任李吉林老师的助手,一做就是15年,我见证了她不懈追求的教育生涯的三重境界:教书—育人—立说。它们既相互交融,又呈现螺旋上升之势,昭示了一条每个教师都可以行走其间进而获得职业价值感的道路。以研究之眼,看向教学的深处有青年教师来找李老师备课时,李老师常常让我一起听。她不会立即发表对教学设计的意见,而是同大家认真地分析教材,理清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她始终秉持基于学生、  相似文献   

18.
正"钝感"是相对于"敏感"而言的。教育需要敏感,教育有时也需要钝感。教育的敏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教育智慧;教育的钝感,也许可以说是一种境界。按照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如此看来,敏感、钝感都是一种智慧,就看我们怎么去  相似文献   

19.
侯爱兵 《初中生》2015,(7):26-27
1789年,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宣誓就职前,有记者问他:“此时此刻,你的感觉如何?”华盛顿说:“我像是走向刑场的囚犯,内心十分沉重.因为第一次做总统,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要自己创造.我唯恐当不好总统,有负民众的托付.”  相似文献   

20.
周春 《成才之路》2009,(27):I0014-I0014
传统的政治教学,以教师的讲为主,交代事件后进行简单分析,或交代政治发展的演变,有时则布置一些枯燥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回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以旁观者的心态了解政治,而不是以身临其境的态度去亲近政治。因此学生常反映政治年代多,政治知识量大,政治知识不易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