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摩了许多新课程的研讨课,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学生在争取发言时,高高举起的手就像伸长了的鹅脖子。他们有的单腿跪在椅子上举手,有的干脆就站直了身体举手,嘴里还不时嚷嚷着:“我来,我来!”当一个学生被叫起来发言,教室里随即会响起其他学生失望的叹气声。当发言的学生站在讲台边或在自己的位置上“表现”自己的时  相似文献   

2.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培养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方法。经过实践 ,笔者认为语文微格教学中应首先培养师范生的“教师意识” ,其次加强师范生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培养。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主要包括语言基本技巧、导入语、讲授语和提问语。一、培养师范生的“教师意识”。教师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育、教学语言的表达对象是学生 ,环境是教室。要想使师范生学会运用教育、教学语言 ,就必须改变师范生课堂发言时的被动心理 ,使他们进入教师这一“角色” ,发言时具有“教师意识” ,想到自己是在给全班同学“讲课” ,使每一位…  相似文献   

3.
在一节三年级的语文课上,师生正在学习课文《飞机遇险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敬爱的周总理在生死关头毅然脱下自己的降落伞包给小杨梅———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同学们讨论发言基本上围绕这个中心,教师很满意。她正要继续讲课时,一个同学执著的高举小手要求发言,教师给了他发言机会。这个小同学激动的说道:“我认为周总理这样做不对,他身为一国总理,生命不属于自己,他是否想过,如果国家失去了这样的好总理,革命多受损失,他不应该让伞包。”听到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说出这样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4.
在企业流行“一个金点子能够救活一个企业”的说法。其实放眼教学,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个又一个令人叫绝的“金点子”!教师如果在教学总结时注意寻找这些金点子”并积累下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用上自己的“金点子”,那我们的课堂会更加开放、更加活泼、更加充满生命力。怎样让“金点子”走进教学总结呢?一、反思回顾,“沙”里淘“金”教学设计的奇思妙想,灵机一动;教学方法的精心安排,巧妙之举;师生交流的精彩发言,火花显现;教学过程的节外生枝,因势利导……作为教师,自己教学中总有满意的环节,总有闪耀的“亮点”。这些智慧的结晶很有保存价…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决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指导我国一切改革开放活动的总原则,全国的物质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政治建设都得遵循,外语教育自难例外。因此,当前我国外语教育改革发展的焦点工作,应是研究我国外语教育的中国特色是什么,进而检查我国的外语教改哪些地方体现了中国特色,哪些地方淹没了中国特色,再据以建立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这是一项极大的任务,须得外语教育界业内人士及关心人士携手全力推进。为此,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决定举办中国特色外语教育论坛,以多种方式在全国展开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的研讨,提炼本国经验,把握时代发展,从理论高度为解决我国外语教育教学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奠定基础。 正当筹备论坛之际,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向中心负责人提出就当前中国外语教学热点问题进行大会辩论的建议。建议得到了积极回应。于是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以《我国当前外语教学热点问题纵横谈》为题,安排了专门时间,举行了以探究中国外语教学基本理念为内容,并有500多位专家和一线教师、外语教研员参加的辩论大会。辩论在2007年11月1日晚七点半在广州华泰宾馆举行。辩论以两方出席的专家各二位为主发言人,与会者积极参与。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共进行了近三个小时,取得了一定共识和澄清了一些认识。就其内容和学风说,都可看作今后开展《中国特色外语教育论坛》的一个序言。所以本刊根据会议录音,将会议的发言整理为文字,向同行通报,希望激发共鸣。此通报的标题系编辑部一再讨论后草拟,所通报的文字稿,曾送请辩论主持人审阅并转告辩论双方。现在作为《中国特色外语教育论坛》专栏的启动序言,全文刊出,供同行了解、研讨。我们更希望同行读后抒发自己的见解,推动这个论坛的发展。 抒发自己的见解必须深入了解辩论发言之袁里含义的结合,此次辩论为了突出和谐互补的精神,把辩论都改称讨论。专家的辩论发言也极力以“协商式”地解释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力避“PK”色彩。这种精神是值得推崇和发扬的。但编者认为,辩论是维护参辩者既有观点,讨论则是共同剖析尚未明确的问题,参加会议的听众则在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作品评。所以本次“讨论”仍以称“辩论”为宜,而且了解辩论的发言就必须洞悉发言者的既有观点、主张,分析发言的涉及面以及没有说出来的“潜台词”,还要分析是否紧扫主题而未有意或无意地“偷换概念”。所以辩论比讨论深刻得多。辩论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早在战国时期,齐桓公的孙子齐宣王经营的稷下学宫就规范了中国学术辩论的三条文明规则,此次辩论主持人所订的四条讨论规则也与稷下三规则极为接近,因此编者把本次的讨论仍视为辩论,并于每位专家某些发言之后,仿古人读经后作注疏的办法,写上一点“读后感”,供读者思考时参考。“读后感”在相应发言之后另起一段单排,以示不敢与专家发言平起平坐;同时用*号及不同字体加以标示,以便区别,这是编者以读者身份所写的“读后札记”,读者也可不读。[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老先生的这句话,让多少教师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同时也成就了多少名师。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与受教育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我们平时总是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老师的发言、同学的发言,却没有能够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7.
蔡娟 《湖南教育》2002,(6):45-45
倾听、表达、提问、辩论、概括和评价这六种技能在小学合作学习中,它们之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因此,笔者将以上六种技能分成三组加以探讨。倾听与表达技能的培养运用针对性的练习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练习对培养学生的倾听技能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如听算练习、听要求操作练习等。运用“复述”培养。复述就是将他人所讲的话重复一遍。这也是培养学生倾听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阶段,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养成专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有很好的作用。运用“陈述”培养。陈述有两种:一种是陈述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发言…  相似文献   

8.
孟兆山 《山东教育》2004,(34):48-48
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制作了一个活动角,并带到课堂上玩一玩,然后组内交流,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兴高采烈地“玩”起来,不一会儿,个个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  相似文献   

9.
一、语言与人 语言与人的关系,在大多数小语教学实践中表现为用语言来规范人。因为我们常常以知识或规范的语言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但《珍珠鸟》的教学不是这样的,学生按照自己对“信赖”的不同理解,分别用“信赖,就给它什么”,“信赖,就还它什么”的句式说话,及至改编教材。在这里始终是学生主动运用语言,而不是教师用语言来训练学生。而在通常的教学中,因缺乏关于“信赖”这一主题的思辨,缺少了自己见解的学生往往只能是模仿文本中的句式说话或者只是变换一下句式等,变成了简单的语言文字训练。而在窦老师的课上,因为有了关于“信赖”的思辨,才有了属于学生自己的精彩发言,由此主题教学从语言文字训练走向了建构儿童自己语言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各校各科教学中广泛推广运用,随着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改变,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到底如何正确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试从教师的“会用”、“用好”和“合理”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学生的发言,远远超出了我预想的范围。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应对教学中的“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今年11月份我市物理教研组举行了“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物理习题教学研讨会”,听了与会专家、老师的发言、报告,笔者感触颇深,加上自.己对习题教学的思考,似乎想到了些什么?可反思点什么?现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热热闹闹“玩”蚯蚓教学《蚯蚓》一课,课前我布置学生每人自带2~3条蚯蚓。上课开始我便宣布:这节课自己玩蚯蚓!于是,用铅笔拨弄的有,用放大镜细照的有,用小刀将其碎尸万段的有,将蚯蚓开膛破肚的也有。有的把蚯蚓放入水杯让它游泳,有的将蚯蚓浑身沾满灰尘看其挣扎,有的看蚯蚓钻泥块,有的开展蚯蚓爬行比赛……学生的玩法五花八门,学生的兴致异常高涨。二十五分钟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全班同学无一例外地举手急欲一吐为快。在学生的汇报发言中,预定的教学目标一一达成,学生不仅对蚯蚓的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吃…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反应灵敏、思维活跃的学生是教师的“宠儿”,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反应较慢及胆小的学生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大部分学生成了学习的“配角”。在同一课堂上,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比成绩差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  相似文献   

15.
一、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研讨这次“写作训练”的内容和要求。二、在阅读、研讨的基础上,由学生谈对这次“写作训练”内容、要求的理解,要求大家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并将自己认为有参考价值的内容适当记些笔记,注意积累材料,拓展思路。为下一步自己拟写提纲、作文打基础。三、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议,对那些理解深刻,认识正确,有独到见识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那些理解一般,比较肤浅,甚至存在一定问题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出修改意见。四、在发言、评议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同学全面分析理解这次“写作训练”的内容和要求。这既是对同学研讨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生的口头议论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够在公共场合即席发言”,“做到言之有物”。“进行辩论能够说明自己的观点”,“做到有比较充分的理由”。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未来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中学语文老师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应该注意学生的口头议论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变,在中国,黎世法教授又创立了“异步教学”。经过黎世法教授的推广,在国外,也有不少地方展开了“异步教学”。“异步教学”,它主要强调学生自己学习,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专心、大胆发言、学会交流、主动复习、自我作业、自觉改错,课后小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异步教学”,我们真正领悟到了知识的乐趣。原来,在课堂上,处处都是教师的声音,而我们这些学生只能当旁听者。因此,我们不能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看法,总觉得知识很乏味。但是后来,我们采…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说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使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要听取他人的发言,教师和学生都有表达和倾听的义务。”只有倾听才能实现心灵的沟通,笔者在教学中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一、“两课”教学进网络的必要性 1.高校“两课”课堂讲授的缺陷第一,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两课”的积极性。课堂讲授是以“两课”教师的活动为中心而进行的,“两课”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尽管这些年来许多“两课”教师纷纷进行教学改革,采取增加讨论和学生发言次数,引人多媒体教学,组织学生开展“两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以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两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那天,我们学习《鸿门宴》,共同探讨文中项羽与刘邦、樊哙与项庄、张良与范增等人物的形象。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作具体分析,而不能简单地用几个词语对人物“贴标签”。即分析要立足文本,做到言出有据。在课堂交流时,学生发言踊跃,他们分别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角色,通过对课文言语的咀嚼推敲,谈出了自己的见解。当时,课堂氛围十分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