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流行歌曲的词作良莠不齐,有些故作深奥不知所云的垃圾词作充斥其中,为追求商业利润而忽视词作内在的美。方文山的词作为当今词坛提供了一个思路,其词作在题材选择、意象选用、民族精神的追溯上都蕴含着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2.
方文山中国风歌词创作的复古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流行歌曲的词创作题材狭窄。方文山中国风歌曲的词作不但以它的复古化与创新拓宽了流行歌曲表现的内容,而且也为某些阳春白雪的现代新诗如何走向大众提供了一个思路。方文山中国风歌曲词作的复古化主要体现在创作题材、意象选用、意境营造、音韵追求四个方面,其创新则主要体现在题材、艺术形式和语言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各种艺术都是相通的,相互渗透的。除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可以说"诗中有乐,乐中有诗","诗中有舞,舞中有诗","诗中有建筑,建筑中有诗",以及"乐中有画,画中有乐","乐中有舞,舞中有乐","乐中有建筑,建筑中有乐"等。各种艺术的互动和配合,主要发生在想象艺术与听觉艺术、视觉艺术之间,以及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之间。书法地位独特,与其它各种艺术都可能相通互动。  相似文献   

4.
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在继承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更受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侵染,充满了浓郁的后现代气息,体现出流行文化鲜明的时代性。方文山的这类歌词反映出:大众文化流行时代,人们已然不愿意记起曾经的深度与历史感,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被彻底的消解与颠覆,而强烈的个性意识无法遏制地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5.
方文山作为"周杰伦成功背后的男人",他的歌词以深刻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风格,不仅在流行音乐界产生巨大影响,而且正慢慢地走进正统文化殿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他以作诗的方式作词,其所写歌词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形成了民族特色鲜明又具有丰富内涵的独特文本。  相似文献   

6.
”诗中有笔,笔中有诗“的命题首见于《宣和书谱》,它高度概括了书法的抒情特征和与诗歌相互生发的内在机制。“诗中有笔,笔中有诗”实际上是北宋人对书法与诗歌关系的理论概括,其理论背景是北宋出现的诗文书画一体论。本文认为,北宋时期,诗文书画领域出现的心源、心印、心画等概念为“笔中有诗”说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而黄庭坚等元文人提出的“书卷气”、“字中有笔”等观点为“笔中有诗”说提供了概念内涵。“笔中有诗”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法已经抛弃了汉唐以来追求外在威仪的价值取向而开始成为高度心灵化的艺术,由此深刻地影响了宋代以后中国书法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张传传 《天中学刊》2013,28(2):66-69
诗词本一家,词论也可借鉴诗论,因而"词中有画"的观点亦可成立。"词中有画"指读者在品读词的过程中,通过联想可以在脑海中显现出词作所表现的画面,让人有"着壁成绘"的冲动和可能性。董以宁艳情词中构造了大量"仕女画",词中呈现出绘画美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8.
方文山在创作爱情主题的"中国风"歌词时大量借鉴了中国婉约派的诗词风格,营造出一种婉约诗词般的美感,使听者可以很轻易地从中感受到一种古典美。他几乎从不直接描写人物形象,而是善于运用中国传统意象来让听者自然地想象人物的特点,并且利用自古以来女性与水之间的关系在歌词中侧面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女性形象。这种侧面描写使得歌词中的女性形象可以更加自然地进入到听者的内心,引起听者无限的想象。  相似文献   

9.
题玄武禅师画壁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州。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相似文献   

10.
刘红岩 《文教资料》2008,(14):18-19
歌词创作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当代歌词作者中的代表人物罗大佑与方文山将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文学境界于歌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自成一体,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成为当代流行歌坛的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诗歌处在边缘化的今天,流行音乐所占有的大众消费空间却越来越大,这与其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与通俗性是分不开的,所以,大多流行音乐注定只能成为一种快餐消费,而不可能像诗歌一样作为经典永世相传。然而词作家方文山却将诗歌的押韵诗艺术运用到作词中,取古诗意象,融入古诗意境,使得流行音乐与古诗达到完美的结合。流行与经典的碰撞,也必将绽放出无与伦比的美丽花朵。  相似文献   

12.
现代歌词作为抒情文类之一种,其文体特征总体上类同于“书写一阅读”式的诗歌,但其艺术生成却是通过谱曲并以人声为传播媒介,以听觉为接受方式。音乐、人声等的介入,又使歌词呈现出有别于“书写—阅读”式诗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文本生成的非独立性和文本形态的开放性;此外,接受方式上的“直面相向”的特点,使歌词的文本生成与接受语境之间形成一种显豁的共生共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方宗诚与曾国藩交游述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宗诚乃桐城派后期名家之一。他早年虽师承于堂兄方东树,又与姚莹交谊深厚,与戴钧衡为同门好友,可谓得桐城派之真传。但其中年以后的治学、交游、为官诸行谊,在一定程度上却与曾国藩有着重要的联系。他与曾国藩的关系名分上是幕僚与府主,情感上却亦师亦友,俨如弟子之于恩师。  相似文献   

14.
清代为汉学复兴时代,训诂、考据之学成为乾嘉时期学术的主流,宋学则处于被压制的地位。直到嘉道之际,汉学逐渐衰弱,宋学始有反弹之势。宋学代表人物方东树高举反汉大旗,对汉学家“舍理言礼”说进行了驳斥,对礼、理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辨析。考辨方氏礼学思想,不仅有助于了解其整体学术思想与脉络,亦可从中窥探当时汉宋之学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的痖弦,以其一部《深渊》而蜚声诗坛。其诗歌意象纷呈,语词风格迥然,语词建构方式也灵活多样。从语言学的角度上看,痖弦在诗歌意象语词的表达、语词建构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于他人的的特点。现代化意象的营造是痖弦诗歌的一个亮点,在诗歌意象的组合上呈现出共时状态、历时状态和心理状态等三种组合方式;语词建构方面经历了从早期的以形容词为重心的描摹性语词优势,到中期的以动词为主的动作性语词优势以及后期的以连词为主的连词性语词优势的三个发展阶段。其诗歌的风格与内在的诗意也随之演进,透过表面的语词意象与形式建构,凸显了其悲苦的诗歌精神与成熟的诗歌艺术,展示了与民族审美心性相通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6.
《通雅》蕴含着丰富的通变思想。方以智治学广搜博采、穷源溯委,考古决今求创新,并会通中西,鲜明地体现了他的通变精神。这种学术上的通变思想既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继承,也反映出明中期后学术变化及西学传入时的时代特征。认识方氏治学精神,对把握方氏学术、学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教关系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历史上对于三教之间的关系多主张"会通",但会通的理论各异。明清之际皖江学者方以智一生出入三教,他的"三教会通"思想的特点是"批判式融通",在三教关系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种"批判式融通"的积极性在于它对一切学说都保持一种批判同时加以肯定的态度,其消极性则在于因缺乏宗旨而失去学术神圣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明清易代之际,产生了众多遗民,他们的文学思想各异,因而其诗歌创作在艺术取向上具有很大差异。但相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相似的人格心态,使他们在创作特征上具有一些共性,主要表现在执着专注的精神指向和慷慨悲凉的情感格调。  相似文献   

19.
"诗中有画"是诗歌创作的一种理想,其多种表现形式及不同境界可以从"画意入诗"、"诗形如画"到"诗画一体"诸方面得到体现.诗歌这种古老的艺术在不断更新,其融合绘画元素的突破和发展是一个吐故纳新的开放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