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媚 《留学生》2009,(11):52-53
刘洋是个“80后”。他很高兴把自己贴上“80后”的标签,因为他认为,“80后”的最大特点就是年轻,年轻人思维活跃,能够出奇出新,而从海外层面来说,“80后”是留学生的中坚力量,他们有非常开阔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他们正处于为梦想和事业努力奋斗的年龄阶段,他们有闯劲,胆识和精九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向世界证明:中国的“80后”有多强!而刘洋,可谓是“80后”的优秀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2.
作为“80后”里最年长的一批,如今的孙睿已经三十而立。他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喜欢戴一副黑框眼镜;他像大多数搞艺术的一样,喜欢在下巴上留点胡茬儿;但他不像大多数“80后”作家那样,他很低调。他也没你想的那样叛逆。  相似文献   

3.
羊城晚报推出80后作家创作实力排行榜第一名:李傻傻男,1982年出生,现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代表作《红X》、《变成鬼的人》。李傻傻是目前最神秘的“80后”作家,在网上已经被称为“80后文坛第一高手”,著名作家马原也将他推崇为“80后实力派5虎将之首”,并用以对抗以郭敬明为首的5大偶像写手。2004年,将是李傻傻脱颖而出的一年,《花城》杂志和花城出版社力推其长篇小说处女作《红X》,这使得李傻傻成为“80后”惟一一个获得纯文学领域力捧的作家;而东方出版中心也将出版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变成鬼的人》,李傻傻甚至因为他的散文而被人们称为…  相似文献   

4.
名学评论家白烨在10月22日的“80后”写手蒋峰新书《淡蓝时光》的发布会上又出惊人之语,他预言明年“80后”这群青年写手将不再以群体出现。学评论家白烨认为,“80后”发展最主要的障碍是他们与坛主流力量没有形成互动。“‘80后’不关注主流坛,不与他们主动接近;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汇》2008,(8):15-15
近日,年逾7旬的杨叔子院士作客武汉桌学院,在与学院2000余名师生探讨如何“踏平坎坷,成人成才”时,他表示从大地震中看到“80后”的表现是很有希望的,绝不是“垮掉的一代”,相反,中国会因为“80后”而更加繁荣富强。说完,杨院士向现场的“80后”学生深深一鞠躬。显然,杨院士的这一鞠躬,蕴含的意义多多。  相似文献   

6.
李璐 《留学生》2011,(8):13-14
李庆彬是个“80后”,并且是个海归“80后”。 几年前,李庆彬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一名毕业生。跟许多同学不样的是,毕业后,他并不着急找工作,而是耐心地等待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相似文献   

7.
自己缝一针     
之前,我并不看好他。他太虚夸,而且带着“80后”的那种放浪,何况,他辜负了我喜欢的一个女子。  相似文献   

8.
之前,我并不看好他。他太虚夸,而且带着“80后”的那种放浪,何况,他辜负了我喜欢的一个女子。  相似文献   

9.
在遍布经济动物的今天, 作为“80后”的他行为如此独特, 我们有些难以置信, 于是, 我们一而再地问他怎么会这样, 他说:“我搞射击从来不是为了赚钱!”  相似文献   

10.
马芳芳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114-115
从2000年出版《三重门》开始,韩寒这个名字几乎成了叛逆、市场化的代名词,成了“80后”一代人文学和文化上最早的代言人.作为“80后”作家的领军人物,我们不得不把更多的目光和关注投向他,以小观大,来找到已经渐入主流舞台的“80后”这一代人的精神诉求.从2004年出版的武侠小说《长安乱》开始,教育制度不再是他热衷的主题,他的目光开始转入社会大环境和人性表达上面.用解构的手法写出了一个新的武侠世界.  相似文献   

11.
“80后”方兴未艾,“90后”已经异军突起。如果说“80后”是叛逆而固执的,“90后”则以一种老练的姿态张扬着自我和个性。前者如韩寒,一出道就拿教育开涮,机智幽默,另类勇敢,才气锐不可挡;后者如子尤,他好不张狂地认为20世纪的天才作家里面,女的只有一个张爱玲,男的只有他子尤。但是,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都一样地体现出了文字创作的低龄化,在实践上印证着张爱玲的那句“出名要趁早”。十几岁的年纪,谁不曾做过色彩斑斓的梦?文字,是一座很好的桥梁,它架通了现实与梦想,可以宣泄那郁积着的情感,编织美丽的梦想,让多样的青春得以疏导…  相似文献   

12.
刚开始接触刘付崴时,他一直不愿意告诉我们真名,而与他并肩作战的80后们也多半不知道他的真名。 刘付崴身边的朋友习惯称他“大梦”,刘付崴给自己起名“大梦”的寓意是拥有远大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之前,我并不看好他。他太虚夸,而且带着“80后”的那种放浪,何况,他辜负了我喜欢的一个女子。 可是那天,他感动了我。  相似文献   

14.
自己缝一针     
之前,我并不看好他。他太虚夸,而且带着“80后”酌那种放浪,何况,他辜负了去喜欢的一个女子。可是那天.他感动了我。  相似文献   

15.
前一段日子,网络博客上骤起一场口水大战——姑且称之为“博战”。这场“博战”发端于一篇名为《“80后”的现状与未来》的评论文章,作者是文学评论家白烨。文中白烨对“80后”作家作了整体性的评判:“从文学的角度看,‘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这批写手实际上不能看作真正的作家,而主要是文学创作的爱好者。”还说,“80后”作者的作品尽管进入了市场,但他们不具备成为成熟作家的条件,因此他还够不上资格进入文坛云云。这篇评论刊布于白烨的博客上之后,迅即激起反弹,“80后”作家韩寒在博客…  相似文献   

16.
《文学教育(上)》2014,(17):159-159
80后代表作家施晗新书《书生味道》近日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前,该书在北京长安街恒基中心举行新书发布会。与韩寒、郭敬明等同被誉为中国新生代文学创作的“80后”代表作家施晗,以他在北京十余年的生活和丰沛的想象力,成全了新书《书生味勘,率先开始了“80后”文学对人生的总结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杨暄 《云南教育》2014,(12):1-1
跟一位刚学成归国的小青年聊天,他说在国外的时候,和小伙伴一起“粉”了一首歌,叫《不变的信仰》。听名字就知道是“主旋律”的歌,怎么进入了这些“80后”“90后”的曲库?我有些纳闷。  相似文献   

18.
“80后”作家群是当代青春文学的主力军。他们多借助“新概念作文大赛”和网络平台跨入文学领域。郭敬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以《幻城》得到公众的认可,因《梦里花落知多少》倍受争议,以《悲伤逆流成河》再次成为焦点。迷一样的郭敬明成为当代文坛一个不能回避的现象。本文试图从他的小说创作入手对其进行深较入的剖析,以期能寻找到解读“80后”作家的钥匙。  相似文献   

19.
(“ViVi粉丝”千万别扔臭鸡蛋啊——)曾炜是“他”;曾炜是“80后”;曾炜是“学生写手”——不知为什么,关于曾炜,居然有那么多错得离谱的误读。当曾炜被“红袖添香”网站评为“中  相似文献   

20.
杨安澜     
杨安澜 1943年出生于上海,1959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前身),分配到上海中学任教。“文革”中上海中学被强行解散,他进入静安区华东模范中学执教。粉碎“四人帮”后,杨安澜的才华得以施展,先任教导主任,后又被任命为校长。80年代后期,他调至静安区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