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幅”“副”“服”这三个量词,读音相同或相近:“幅”读“fú”,“副”读“fù”,“服”作为量词时读“fù”。但是它们的适用范围却是不同的。“幅”的本义指布匹等纺织品的宽度,借用作量词,用于布帛、字画等,如“一幅窗帘”“几幅画”等。“副”用于戍双成对的东西,如“一副手套”“两副对联”等;用于配套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幅”、“副”和“服”都可以作量词使用,但它们之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幅”读作“fú”,作量词时常用于形容布帛穴bó雪、尼绒及图画等,如:“一幅金绫穴líng雪装裱穴biǎo雪的纵幅国画”、“一幅绣了字的锦旗”、“用两幅布做一幅床单”等等。“副”和“服”作量词时都念作“fù”。“副”,原指成套的东西,如“一副象棋”、“一副碗筷”等。后来,发展成为专指成双成对的东西,如“一副手套”、“一副对联”等。现在,表述面部表情也多用“副”,如“一副迷人的笑容”、“一副严肃的面孔”等等。“服”则用于中药,中药一剂或煎…  相似文献   

3.
正"幅""副""服"及"付""幅""副""服"这三个量词,读音相同或相近:"幅"读fú,"副"读fù,"服"作为量词读fù。但是它们的适用范围却是不同的。"幅"的本义指布匹等纺织品的宽度,借用作量词,用于布帛、字画等,如"一幅窗帘""几幅画"等。"副"用于成双成对的东西,如"一副手套""两副对联"等;用于配套的东西,如"一副麻将""一副骨架"等;用于面部,如"那副模样""那副笑脸"等。"服"只用于中药,如"三服汤药"。  相似文献   

4.
“幅”与“副”这两个字区别起来有一定难度。同学们在记忆的时候,可以从两点来比较:一是两个词都做量词的时候,区别它们的用法;二是掌握它们在做非量词时的用法。“幅”是“巾”字旁,做量词时,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比如“一幅布”、“一幅画”等。“副”是“刂”旁,做量词时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成套、成对的东西,比如“一副对联”、“一  相似文献   

5.
测资报刊,常发现一些报刊文稿中将“幅”、“副”与“付”混用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譬如:“一幅对联”、“一付手铐”、“一副清醒剂”等。其实,“幅”、“副”与“付”三字作为量词时,是有明确分工的:幅,读作,量们同于布帛、呢绒、图画等,如一幅画、五幅布、三幅呢绒等等。副,读作fil,量调,用于成套的东西或用于面部表情,如四副对联、三副手套、全副武装、一副笑脸、一副庄严神态等等。付,读作协,量词,一般用于中药,如一付清醒剂、三件中草药等等。由此观之,“幅”、“副”与“付”三字用法有别,不…  相似文献   

6.
(一)“一介之使”不是“一个使臣”课本注“一介之使”为“一个使臣。介,个。使。名词”。欠当,理由如次:“个”在古代作量词,是专指长条形的东西。如《汉书·刑法志》:“负矢五十个”。师古注:“个读曰个。个犹枚也。”这与今天“个”的广义是有异义的。“介”在隶书中写作“(人几)”,只有作偏旁时才写作“个”。当“介”与“个”作异文出现时,“介”大都不是量词。如《书·秦誓》  相似文献   

7.
江苏使用的中学语文教材,高中是人民教育版,初中是江苏教育版。两套教材中尚存在着一些不规范字,兹摘录于后,提请注意。 ①“膛 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大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高语一册《雨中登泰山》) 195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语委的前身)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蹚”是“tāng"的异体字。“趟”有两个读音:作量词用时读tàng,如“去一趟”;作动词用时读tāng,表示“从浅水里走过去”,如《趟过男人河的女人》(电视剧名)。可见,例①中的“蹚”应规范为“趟”。 ②忿“你是否……想起……他们的痛苦、忿恨、希望、期待的心情?”(高语二册《土地》)  相似文献   

8.
量词虽是一种表计量单位的词,但如果用得好,也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描写月亮,就有“一弯新月”、“一轮明月”、“一盘圆月”、“一镜娇月”等说法。一、量词的动态美动词作量词,除了表示物的单位以外,一般来讲,总带有动感。如“一贴膏药”。又如“一挂瀑布从石隙吐出来”(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名词作量词,选用得好,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如“夜色更浓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数量词时,往往遇到动量词和物量词误用现象。教学中这一节也是难点,怎样区分二者呢?浅谈如下: 其一,从意义上辨别。 物量词是表示事物的单位。有个体的,如“只、个、台、枝”;有的是表示集体的,如“些、点”;有的是表示度量衡的,如“丈、尺、里、亩”。动量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下、趟、场、遭、番”等、如;你拿一幅画给我看一下。根据意义,这里“幅”是物量词。“下”是动量词。因此,数量词“一幅”作“画”的定语,“一下”作“看”的补语。 其二,从位置上加以辨认。 依上例“幅”用在名同“画”的…  相似文献   

10.
所谓“借用量词”是相对于一般量词来说的。“借用量词”本来不是量词,它是作家们为了达到某种修辞效果而临时借用来作量词的。如“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借用名词“叶”作“舟”的量词。恰当地运用“借用量词”可以收到特殊的效果。首先,可以起到形象生动地描绘事物的作用。如: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黄河浪《故乡的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第四册(人教版)《记一辆纺车》是吴伯箫的散文名篇。但“纺车”前用“辆”这一量词实属不当。“辆”作量词应用范围较狭窄,只用于“车”,如“一辆汽车”、“两辆自行车”、“三辆面包车”,而“纺车”虽有“车”字,却不属车类,前面用“辆”当然不恰当了。这就好比说“鞍马”(体育用品)只能说“一个鞍马”而不能说“一匹鞍马”。说“蜗牛”时,只能说“一只蜗牛”而不能说“一头蜗牛”。笔者以为应该把“一辆纺车”改为“一架纺车”。  相似文献   

12.
正杜老师:您好!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3课《假如》一课中有"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其中的"一枝神笔",我认为应该是"一支神笔"。《现代汉语词典》在谈"枝"的量词用法时说:(a)用于带枝的花朵。如一枝桃花。(b)用于杆状物。如一枝木枪、两枝铅笔。"支"的量词用法是:(a)用于杆状的东西。如:一支笔/一支蜡烛。(b)用于队伍等。如:一支管弦乐队/三支小分队等。请问杜老师,"一支笔"与"一枝笔"的区别何在?安徽省泗县大路口乡中心学校  相似文献   

13.
巧用量词     
有时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的量词来说,如:可以说两(只)手套,也可以说成:一(副)手套。《巧用量词》参考答案十二枝、一打;两只、一双;两块、一对;一副、五十四张;两个、一个、一群;一件、一条、一套巧用量词  相似文献   

14.
“位”作为称人的量词,用法很明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⑤量词,用于人(含敬意):诸~|各~|家里来了几~客人.《汉语大辞典》第3卷的注释为:⑩量词.(1)用于称人.含敬意.《水浒传》第十九回:“弟有片言,不知众位肯依我么?”《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回:“闻知有位景小姐,是老丈令甥.”又如:诸位;二位.两本词典都注明“位”用于称人时“含敬意”.用“位”,显得庄重、文雅,彬彬有礼.因此,“位”一般用于值得尊敬、恭敬、敬畏的长辈、专家、名人、客人、上级、同辈或晚辈的前头,而对于一般可恶、可鄙、可憎的人,用“个”、“名”、“伙”等量词.但是,在书报杂志上常见把“位”字用在可恶、可鄙、可憎人物的前头,并非含有讽刺  相似文献   

15.
《朴通事》是朝鲜人学习汉语口语的学话手册,作者不详,据考证.它是中国元代写成的.《朴通事谚解》是《朴通事》的注疏本.本文据以对元代量词作断代的静态的描写,希望对汉语量词发展史的研究有所帮助.本文作者认为,《朴通事谚解》中的量词和现代汉语量词从体系和范畴来看,基本相同.只是某些方面,如量词词缀化构词法、量词的重迭形式等发展得还不够充分.有的类别词如“匹”、“个”、“隻”等还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16.
尽管“幅”和“副”读音不同,意义也不一样,但是因为它们都可以用作量词,因而部分同学常常用错。用作量词时,怎样将它们区分开来呢? 这得从“幅”和“副”的本义说起。“幅“和“副”都是形声字,其中表意部分  相似文献   

17.
量词可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名量词,除度量衡单位外,在上古汉语中是很少见的(大约只有“匹(马)”、“乘,两(车)”、“张(幄幕)”、“筒(矢)”等少数几个),唐宋时名量词才发展起来。它可分为三种:(一)以度量衡单位来充当的,如“尺”、“寸”、“升”、“斤”等;(二)专职量词(即为表量专造的量词),如“笺(鸟)”、“卷(书)”等;(三)兼职量词(即由其它词性的词兼表量作用的),如“杯”、“车”,本是普  相似文献   

18.
郭绍虞先生在其《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书中将动词“V-V”结构视为动量结构,书中有关论析似有可疑之处。下面作些讨论。量词是表示事物或行为动作的数的单位,量词和数词组合构成量词短语。量词短语和动词组合成动量结构,这种结构表述动词所形成的量,仍是一种短语。《新探》谈到“动量词的较早形式”时说:“数限于‘一’的,如‘等一等’、‘歇一歇’、‘看一看’、‘去一去’之类。”(第402页)我们认为,这种“V-V”结构不宜视为动量结构,它实际上是动词对称重叠式“VV”结构的变体,其中的“一”  相似文献   

19.
四省市编六年制小语课本(试行本)一册第十六课《大雁》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一群大雁往南飞,……”“往”字在这里应读成“wàng”,而教材却错注成“waǎng”。“往”是个多音字。读“wǎng”时,当去、到讲①作动词用,如:往返、来往。②作介词用,跟处所词组合,用在动词后。如:车开往北京;信寄往大连。③副词“往往”也读作“wǎng”。“往”作介词用时,组成的介词结构只有用在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量词十分丰富 ,而且不同事物要求用不同的量词。什么事物用什么量词要符合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否则就是不规范的 ,甚至于影响语言的美感。请看 :翠湖的茶花多 ,开得也好 ,红彤彤的一大片 ,简直就是那一段彩云落到湖岸上。…… (杨朔《茶山赋》)这段文字 ,把大片盛开的茶花比作彩云 ,勾勒出一幅茶花闹春图 ,无疑是很美的 ,很迷人的 ,然而 ,彩云的量何以称“段” ,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按习惯 ,云可以说“一片云”、“一朵云”、“一抹云霞”等 ,量词不同 ,也就使笔下的彩云各具情态 ,特征鲜明。而量词“段” ,通常是用于条形物所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