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十余年来 ,青年学者黄科安一直致力于中国现代散文研究 ,曾著有《2 0世纪中国散文名家论》。近期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专著《现代散文的建构与阐释》。这本30余万字的论著延续了作者平实、中和、感性的研究风格 ,同时也不难看出新理论新方法带来的开放视野。第一编“理论话语建构”和第四编的“文类考察” ,显示了一种宏观建构的企图和理论思维的敏感颖悟力 ;而“文化类型剖析”和“散文诗学研究”两编 ,对诸散文大家的个论则体现了作者扎实、沉潜的书写个性和真诚、素朴的言说方式。孙玉石先生在本书的序文里指出 ,“散文批评不再是一种单纯…  相似文献   

2.
《内蒙访古》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散文。作者翦伯赞先生是一位长于用散文笔调来纵论史事的历史学家。本文是他采用访问游记形式指点江山、评论今古的佳作。文章的中心内容是“访古”,即在访中去论古,既不能因访而视作一般性的游记,也不宜因论而等同为纯然的史论,还是把它  相似文献   

3.
梁实秋堪称一代散文大师.从1940年起,他在《星期评论》上开辟“雅舍小品”专栏发表散文,而后以《雅舍小品》为名结集出版.自出版迄今,发行已达300余版,创中国现代散文发行的最高纪录.梁先生一生治学,退休后仍以“雅舍” 为名,出版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是我国“五四”以来文学史上一位才情卓异的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和文艺理论批评家,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之一.提起郁达夫,人们首先会想到他那“惊世骇俗”的小说——《沉沦》.可以说,郁达夫首先以其小说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实他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大家——几乎在创作小说《沉沦》的同时,他也开始写散文.到了三十年代,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至今为人称颂.郁达夫的散文创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殷白是作家、评论家、更是一位老编辑,这三者他一身兼,并保持和谐统一,对他的编辑、评论已有公论。殷白的散文《步行集》自有个性,却所论甚少。本文对他的散文美之质及其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试论徐志摩散文的情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是中国新文学中“新月派”的代表作家。他以诗歌饮誉文坛,在散文创作上也别具一格。他生前出版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3本散文集;遇难后,有人替他编印了《秋》、《爱眉小札》和《志摩日记》等,还有数十万字的散文散见于当时的报刊杂志上。这些写于20年代的散文作品,与他的诗作一样,富有浪漫才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笔者曾在《徐志摩散文的诗化特征》一文中论及他的文体风格,本文将着重探讨其散文的情感内涵和抒情特色。  相似文献   

7.
吴伯萧说:“在文艺战线上我只是一个民兵。写作业余进行,不脱产。”可贵的是,虽属业余写作,成果却颇为丰烧。吴伯箫是一位散文名家,他的散文已经结集的有《羽书》、《潞安风物》、《黑红点》、《出发集》和《北极星》,《烟尘集》则是前三种的选辑。作者根据自己工作、生活的条件,选择题材,坚持写作,反映了三十年代以来各个革命时期社  相似文献   

8.
苏雪林与散文名刊《语丝》、《现代评论》的关系,深刻影响了她的自由主义文学观和散文批评观的形成。苏雪林对二三十年代散文作家、散文流派的批评,在理性和史识中不乏美学的敏感和尖锐,更偏重对文体与风格的考察。苏雪林对“文学批评”作为散文体式之一的认知和对文学性“自传”的提倡,则有着五四后中国学术发展和自叙传文学兴盛的背景。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是著名小说家,也是著名散文家。沈从文的散文创作可以追溯到20年代中期,他的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就是一部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的合集。自《从文自传》后,他的散文创作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写下了《湘行散记》、《湘西》两部散文长篇。前者为作者1934年冬重返湘西沿途见闻纪实;后者  相似文献   

10.
我校中文系副教授、写作教研室主任、四川省写作学会副会长范昌灼的专著《散文创作论》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作者多年来散文教学、研究、评论与创作体会的结成,凡21余万字。全书对散文的地位、源流、作用、概念,散文创作的过程、技巧,各类具体散文样式的特异性和写作等问题,在较高的层次上进行了系统的辨说。著者立足于“求实”,主要着眼于散文领域内的理论、知识性阐述,并在散文创作与鉴  相似文献   

11.
提起俞平伯(1900—1990),谁都晓得,是位著名的新红学家.他知识渊博,兴趣广泛,早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他就参加“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文学团体,写新诗、写小说、写小品散文和杂文,成了新文坛上的一员骁将.就其创作而言,小品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无愧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较有影响的散文家.俞平伯的散文创作大约从1922年8月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散文《东游杂志》开始,到1933年止,历时十年之久.以后就转向红学与古典文学研究,散文写作就愈来愈少了.然而,他的散文作品数量不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新文学三十年代文坛上,曾出现一批致力于抒情散文创作的作家,他们在祖国散文园地里开拓、耕耘,执着地“在为抒情的散文找出一个新的方向”。丽尼就是这批作家中的一位。他原名郭安仁,生于一九○九年。丽尼,本是他幼年时一位外国女友名字的音译,为了纪念这位早逝的女友,他用它作了笔名。丽尼从一九二八年六月开始创作,至一九三八年辍笔,除去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四年的沉默,在八年多的岁月中,他写了《黄昏之献》(一九三五年出版)、《鹰之歌》(一九三六年出版)和《白夜》(一九三七年出版)三本散文集。此外还有《同伴》、《我们记住》、《江南的记忆》等单篇散文。一九三八年以后,由  相似文献   

13.
郭风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之一 ,他的散文创作数量很多 ,而且有较高的成就。他先后出版了散文集近 4 0种 ,其中近半数左右的散文集收入儿童散文 ,《搭船的鸟》、《会飞的种子》、《避雨的豹》、《在植物园里》、《蒲公英的小屋》以及《郭风作品选》等 ,收入的均是专为儿童所作的散文或童话。这些都是献给少年儿童年的精美的精神食粮。郭风是一位对儿童文学事业有着自觉意识的作家 ,他曾经深情地表达过自己对儿童文学的爱与尊崇。当他听到有人称他为儿童文学作家时 ,“往往深感宠幸 ,心中生出的是一种儿时受到母亲称赞一般的欢喜之情。”所以他…  相似文献   

14.
“当人们充满激情地总结和欢呼新时期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成就时”,①众多的人们曾为散文有逊于小说成就之赫赫而焦躁;当“新时期文学骤然跌入一九八七年的冷谷”②“已经从前几年的高峰”而“在这三几年里滑进了低谷”③之际,众多的人们更深深地思索和探寻振兴散文之“道”。刘再复同志在其《散文与悟道》④中说:“散文的发展在今天”,“我觉得主要问题又不在于技巧,而在于技巧之外的‘道’。”他说:“‘道’真是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它是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一种灵魂,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存在,一种内在的哲学意蕴”。他盛赞“巴老《随想录》的巨大成功,就在于他在七十年代末心灵上经历  相似文献   

15.
一三十年代,活跃在上海文坛的黎烈文,(1904—1972年),对我国的新文学、新文化和教育事业颇多贡献。黎烈文是编辑家,他有十几年的编辑经历;是翻译家,他译过十几部外国文学名著;也是创作小说和散文的作家,他出版过短篇小说集《舟中》,以后又出版了散文集《崇高的母性》,他还写了大量的散文,散见于报刊。就他一生的写作活动而论,成绩突出的是散文。黎烈文的不少散文是写他在日本和法国的留学生活的。这类散文写下了弱国的游子,在强国的异域风光中,随时都受到心灵的创伤,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人头税帖》写在法国留学期间,每年都要交钱去领“身份证明书”;这身份证必须随身带  相似文献   

16.
唐惠忠 《读写月报》2022,(20):35-40
<正>[作家简介]林清玄(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中国台湾高雄人。1979年起连续七次荣获《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道文学优等奖等;《漫步人生的花园》《走向光明的所在》等书,使林清玄赢得了“道德楷模”“精神导师”的美誉。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他初登文坛的七八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二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洋》等;  相似文献   

17.
阮忠是近年来在古代散文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学者之一。围绕古代散文研究,他先后出版了《散文概说》、《庄子创作论》、《汉赋艺术论》、《先唐散文论稿》、《唐宋散文创作与批评》等著作,内容涉及广泛,视角观照独特,无论是文本解读还是理论阐释,无不体现了他缜密的思考和宏博的学识。在对先唐散文的系统观照中,阮忠善于打破固有的认识,提出自己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从文化与文学的通感中挖掘古代散文的艺术灵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代散文创作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大和小、外和内、实和虚、文和野、热和冷等十个字、五对关系 ,总括了当代散文创作发展所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并联系散文的范畴论、特征论、创作论和鉴赏批评论“号脉诊疾”,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意见”,对 2 1世纪散文的顺利发展当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李存葆以大气、恢宏的“大散文”创作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多次获“韩愈杯”、“孔子杯”等散文大赛一等奖;多篇散文进入全国散文排行榜;《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也多次以头条转载他的散文;2005年散文集《大河遗梦》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相似文献   

20.
秦牧,在我国当代文坛上,素来以博学广闻、多才多艺见长,从四十年代中期拿起杂文这个文艺的轻武器登上文坛起,他的文学活动和理论研究涉及很多领域.他写杂文、小品、小说、诗歌、剧本、儿童文学、文艺评论和美学理论等,但其中以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在半个世纪以来的创作生涯中,尤其是建国以后,他主要是潜心于散文创作.打倒“四人帮”后,搁笔十年的秦牧,重新焕发了青春,为了夺回在十年浩劫中被糟塌了的那一部分宝贵光阴,近六、七年间,他在繁忙的行政事务和多次患病住院的情况下,仍然创作了一百多万言的散文,以实现作者“每年写作和出版一本散文集子”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