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笔者认为,语文教育必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寓教于乐,在审美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在理智对直觉的提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文学鉴赏的最初阶段是审美感知,它是教师和学生面对任何一篇文学性课文时产生的一种直觉审美活动。比如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会马上为其恬静幽雅、美不胜言的荷塘夜景所感染,而这种感染和陶醉并不需要我们经过理性认知和逻辑思维的反复运动深入思考才能拥有,仅仅是一种不需要任何理由的直觉刹那间就让我们感觉到了美。这种审美过程中超越了分析、推断与验证的直觉思维能力理所当然代表着一种…  相似文献   

2.
直觉是一个从西方引进的概念,内涵复杂。直觉是一种有规律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与对问题的探索有密切联系;直觉思维具有整体性特征;直觉思维的主体具有坚信性。各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首先表现在语言方面。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直觉的教学。传统语文教学法虽有许多弊病,但仍然是一种经过数千年时间检验的符合本民族思维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语文教学忽视直觉的误区;剥夺了学生的直觉体验,忽视了语文的审美价值,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语言直觉在现代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扩大阅读的库容,设计高效的诵读,强调理智的思考,重视整体的把握,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3.
先锋小说家对审美对象的认知把握是通过感知方式来进行的。而个体感知却是一种处于非逻辑的直觉印象,为了真实地表达这种直觉印象,先锋小说叙事方式采用了非逻辑的形式。叙事方式的非逻辑性主要表现在叙事的无序性、偶然性和荒诞性三方面。这种非逻辑性和作家对世界的认识有关,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也放弃了对现实世界的理性概括,失去了对现实关怀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科学审美直觉是科学创造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科学对象的审美观照而引发出的一种对科学客体美的本质性和规律性的较为迅速而直接的综合判断。科学审美直觉在科学研究与创造中具有非凡的意义和作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形成科学审美直觉信念;形成科学审美直觉洞察力与判断力;形成新的科学理论;启发、预测功能;选择的功能和寻求事物内在联系的功能等。  相似文献   

5.
艺术是主体对于客体的一种把握方式 ,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为了深化教学艺术的研究 ,反省、检讨教学艺术研究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教学艺术有别于教学科学、教学伦理 ,它在本质上是对教学活动的感觉的、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方式 ,是主体用内在的尺度 (即审美尺度 )创造性地把握教学活动 ,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情感性 ,研究教学艺术不能忽视、背离教学艺术把握教学的特征。那么如何理解感觉的、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方式呢 ?直觉是否与理智绝对对立 ,直觉沿着生命本身的方向进行 ,理智则在相反的方向前进 ,理智只环绕在事物周围 ,直觉则深入事物的核心 ?…  相似文献   

6.
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总会根据个人喜好做出评价。而且经常是不假思索的,这就是审美直觉在现实中的表现。所谓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中,对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迅速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在1750年第一次使用“美学”(Aesthetica)一词,这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Aesthetica的希腊文原意是“感觉学”,即研究直觉的知识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的文章解读理解,是一种互补结构,可以相互借鉴和参照。中西方文章解读方法上的不同,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而思维方式则是文化传统的核心。因为思维方式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民族文化最深层次的精髓。一、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一)直觉感悟和逻辑抽象中国人的心理偏向重综合而不重分析,长于直觉而短于逻辑的思考。素朴的整体观念和求统一的思维方式,既反映了我们祖先客观把握世界的慧眼独具,也表现了我们民族在科学实证精神和数量分析方面存在的明显缺陷。中国的学问历来主张文史哲贯通,这一特点来自审…  相似文献   

8.
语感是指人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一种心理体验,这种精神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具有审美学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郭江辉 《新疆教育》2012,(10):76-76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说明文,也写得趣味盎然,引人入胜,隐含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如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拨动情感之弦,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有滋有味。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美。因此 ,富有特色和创意的语文课堂教学必然具有以下审美特征。一、热烈奔放的激情美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其实质是学生接受美的过程。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 ,审美过程的第一步是审美直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指出 :“人的知识有两种 ,一种是直觉的 ,一种是逻辑的 ,而直觉是从情感得来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首先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审美直觉。唤起学生审美直觉的方法是什么呢?“变文字符号为可感的视觉和听觉是最有效的办法。”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最大程度地变…  相似文献   

11.
《尊严》是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文章所反映的信息,把握其主要内容;在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增强了人文性,加大了阅读量,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令人目不暇接。这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下述理念:“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语文教育又怎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呢?我理解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直觉思维根据对事物的生动知觉印象,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高度省略与缩减了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非逻辑的、抽象的、跳跃式的思维形式。法国数学家庞加勒指出:“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的工具。”可见,直觉思维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14.
审美直觉是创作主体通过直观和客观的感性形式对艺术创作的表现性内涵加以直接把握的艺术思维洞察能力。美术教师可通过对身边具体事例的调查研究,帮助儿童深入了解审美直觉的内涵和价值并运用审美直觉引导儿童进行民间美术创作。在审美创作思维方式转变的前提下运用审美直觉探寻儿童民间美术创作的审美和创新路径,能够引领儿童进入形象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思维阶段。  相似文献   

15.
俞昕 《中学教研》2008,(12):1-3
徐利治先生曾经讨论过一个关于“数学创造力”的公式:创造力=有效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抽象分析能力×审美能力.此式中的“审美能力”是指心灵中感知数学中的和谐性、简单性、对称性及奇异性的一种直觉能力.从数学发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来自审美直觉.任何数学科学的创造发明都产生于观念的选择,而最佳选择的出现归因于无意识里的“审美直觉”,这种直觉是人类一种最高层次的心智本能,正是这种心智本能会导致发明创造.心智本能在人的心智机制中往往潜藏得很深,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的思想注重对事物的直觉体悟和整体把握,这种传统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在现代语文教育中有相当的价值,文章主要从传统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可以增强语感、激发灵感、发挥想象力、整体把握文本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的,以期对语文教育有一定的价值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的思想注重对事物的直觉体悟和整体把握,这种传统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在现代语文教育中有相当的价值,文章主要从传统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可以增强语感、激发灵感、发挥想象力、整体把握文本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的,以期对语文教育有一定的价值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湖北教育》2000年第12期上登载了覃章俊同志的一篇文章——“要冲出研究语文的误区”(以下简称覃文),读后很有一些感想。 覃文主张要“学习语文”,不要“研究语文”,什么是“学习语文”,什么是“研究语文”,作者没有明确界定,从覃文中揣摸,“学习语文”大概指的是运用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注重对文章整体意象的把握,外在形式主要是重朗读、重感悟;“研究语文”大概指的是注重对文章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感受,良好的语感是学习语文的核心能力,积累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积累的效率,教师必须把握记忆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的思想注重对事物的直觉体悟和整体把握,这种传统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在现代语文教育中有相当的价值,文章主要从传统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可以增强语感、激发灵感、发挥想象力、整体把握文本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的,以期对语文教育有一定的价值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