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已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流,建立和实施通专融合课程体系是实现通专融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我国高等教育开展通识教育起步较晚,课程体系中专业教育课程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MIT环境工程通专融合课程体系组成、结构和实施程序,以期对我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智能建造作为新一代融合信息技术和工程建设技术的新型工程建造模式,是未来保障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科技手段。培养适合未来智能建造发展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对于我国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国家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智能建造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通专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建设智能建造专业知识逻辑体系、对课程综合化设计及交融性研究、实施智能建造专业通专融合课程项目化应用、构建智能建造专业通专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及教材知识结构体系四个具体措施,期望为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智能建造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高校悄然兴起的“通专融合”改革,主要是为解决长期以来高校人才培养中“专强通弱”乃至“通专对立”的尖锐矛盾,其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三大缺失:宏观政策缺失、理论研究缺失、系统策略缺失。通专融合的实质是追求“相通”而不是“相同”,是通专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一种适切的张力平衡状态,并可能存在多种融合模式:根据融合方式分为小融合、中融合和大融合;根据融合程度分为融入、融汇、融通;根据参与要素分为片断性融合与系统性融合。实现通专融合,必须采取相关策略对人才培养各要素、各环节进行系统性变革:以立德树人理念引领通专目标一致,以“超学科”范式建构通专融合课程,以“后方法”理论变革通专融合方法,以“第五代评价”建设推动通专融合评价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教育理念下,探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通专融合课程体系与教学思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适度融合更有利于该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基于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确立了通专融合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初步探索了实施步骤,为进一步实现通专融合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日本通识教育历经了三个阶段:早期是形塑精英人格的教养教育,二战后导入美国理念而改制成为培养公民的一般教育,20世纪末至今,复归培养创新人才综合胜任力的新教养教育。伴随通识教育的内涵演变,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发生两次转向,从通专分轨到通专并行,再到通专融合。转向的动因是社会结构性变动导致的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高等教育人才定位调整。日本通识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通专融合的实质是改造传统通识,构建专业教育所需的通识,以“作为专业基础的通识、提升跨界智慧的分段通识、全面整合专业教育的通识”三种类型推动通专融合。但指涉人格与精神的教养遗产,是通识教育保留的独立域。  相似文献   

6.
7.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旅游业这轮朝阳正在冉冉升起。“人才兴国、人才兴旅”,实现旅游富民的目标和旅游消费者对服务质量提出的更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多次出台产教融合相关方案及指导意见,格外重视并提倡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产教协同育人,高职院校也渴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优秀人才,不断进行教学管理改革,在产教合作的道路上进行了不少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校企合作浮于表面,普遍呈现"两张皮"的现象。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明显不足。为此,本文对省内外多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深入调研及研讨,寻求解决校企合作深层次问题的方法,创新产教协同育人中的教学管理机制。得出结论:产教协同需要形成高校、企业价值共享的机制,才能增强双方在合作中付出努力的主动性,真正践行"双师协同+多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校企合作实效。  相似文献   

9.
就一些高职院校片面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通识教育的问题,引入通专结合的概念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的相关课程为例,分析在实践教育中实现通专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产教融合已成为解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同产业人才需求的矛盾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从产教融合机制、教育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培养等方面入手,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提出产教融合创新的有效途径,以切实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对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研究发现,河南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存在人才培养主体单一、企业意愿高但参与成效低、政府职能有待加强等问题。通过政策引领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创新学校协同育人模式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等深化产教融合,从政府、企业、学校多维度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猜 《大学教育》2022,(11):166-168
通专融合是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培养路径的必然选择,而课程论文写作是通专融合耦合点之一。文章依据课程论文写作教育中体现的普适性、综合性、高阶性、规范性、双向性,分析了其在实现通专融合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提高学生德行、认知、能力和思维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创新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职教改革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理念定位不准确、企业参与度不足、“双师型”教师资源供给不到位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采取以下创新策略: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夯实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础;解读企业生产需求,逐步开发全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师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本文从新时代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价值意蕴出发,梳理了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提出了用好政府统筹职能,完善学校育人体系,激发企业参与热情,构建融合长效机制四个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实际及复杂的生源结构制定周密详实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改进评价反馈策略,充实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通专融合”为理念,以课程体系和内容建设为核心,以管理机制为驱动,以教学模式改革为抓手,力图建立一套完整、可持续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和保障机制,推动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以产教融合支撑人才培养成为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途径和重要内容。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调查及分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合作企业不断增加,参与教学的程度不断提高,投入实践教学资源力度逐渐加大,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合作稳定性不足、合作深度不够、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专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专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是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改革。在学生能力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有其创新之处,符合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潘杰 《亚太教育》2021,(8):128-129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校企双方要针对人才共育形成相应的机制和制度,由专人专班负责。校方与企业要在育人理念、教学团队、仪器设备、利益诉求等方面互相关切、统筹考虑、深度融合、优势共享,以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