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①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②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③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  相似文献   

2.
雨之歌     
当雨之讯来临时,人们能感觉到的是一种风之美。微风把树叶吹动起来,奏起了"沙沙沙"的音乐,这是雨之歌的前奏。当前奏结束时,雨之歌开始奏响。啊,让我们用心聆听吧:  相似文献   

3.
雨之歌     
当雨之讯来临时,人们能感觉到的是一种风之美。微风把树叶吹动起来,奏起了“沙沙沙”的音乐,这是雨之歌的前奏。当前奏结束时,雨之歌开始奏响。啊,让我们用心聆听吧:  相似文献   

4.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新读写》2009,(7):13-14
《昆明的雨》,作者不直接写雨,而是写昆明雨季中的茵子、杨梅、缅桂花,看似与雨无关,实是以此作衬托,更充分地写昆明的雨;《秋雨》,作者用大量比喻、象征,诗化了秋雨;《雨之歌》,则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唱出了雨之歌……三篇佳作手法不一样,但都把雨写得饱满、切实而形象!  相似文献   

5.
我喜欢中国古典文学,更喜欢其中的古典诗词。古典诗词以它独特的意象风韵,吸引着我在它的海洋里徜徉着,吟咏着,感伤着。而“雨”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更多地象征着哀伤、愁绪。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有时是飞扬迷朦;有时又滂沱而下。对于这种自然现象,人们的感情也是复杂的:“久旱逢甘露”,表达的是大旱之后天降大雨给人带来的喜悦;而所谓“屋漏偏逢连阴雨”,则表达的是旧伤之上又添新愁的苦恼。由于人们在“雨”这一自然现象里倾注了人类的独特情感,并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积淀,形成了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因此“雨”具有了一定的原型…  相似文献   

6.
殷周宗教是中国古代宗教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然而,殷周宗教具有哪些主要特征?它存在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其历史地位如何?目前尚待研究。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些初步探索。一殷周宗教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多神崇拜的特征。人们依据不同的自然现象,幻想有不同的神灵存在,这些神灵涉及日月星辰、山林川泽、风雨水旱各个方面。在当时,“山川之神,则水旱厉疫之灾于是乎(?)之;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之”(《左传·昭公元年》)。  相似文献   

7.
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春之德。风,风不信,其华不盛,华不盛,则果实不生。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遂不精。秋之德雨,雨不信,  相似文献   

8.
假日,去拜望一位在画坛已颇有名气的中学同窗,见面寒暄后,主人拿出一幅画。此画题名:《雨中捕鱼图》。画面上,一蓑笠渔翁立于船头,扬臂撒开一张鱼网。我看后问道:“雨在何处?”主人笑曰:“雨在无画处。”主人见我困惑不解,便道:“绘画,讲完不画之画,所谓于无画处皆成妙境!譬如此画,若画中有雨,画则实;实,意境则浅,观画者一览无遗,无玩味之余地,遂情趣寡淡。”  相似文献   

9.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然蕉曷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而成声,声与耳又相能相入也。迨若匝匝、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如珠倾,如马骧,得而象  相似文献   

10.
喜雨享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阅读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①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相似文献   

12.
周龙发微     
龙有“古龙”与“今龙”之分。“古龙”指不曾司雨,只表吉祥的商龙;能升天,专司雨,变幻莫测,象征帝王权力的则是“今龙”。通过对大量先秦典籍中关于龙的记载之排列类比、讨论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今龙”在周秦之际产生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纳兰词中雨意象出现频率颇高,统计起来,在纳兰性德的三百四十三首词中,雨出现了八十七次之多。可将雨意象归纳为四类,分别是思妻之雨、悼亡之雨、思友之雨和怀乡之雨。雨的意象的形成,与词人个人独特的感伤性格、词人自己一生的遭遇、词人的伤感的审美观以及传统的婉约词尤其是北宋词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4.
1924年5月29日《大公报》京函云:北方自新正以来,迄未见点雨,北方乡民之耕种,俱因无雨而误播种之期。人民恐又见前数年之北五省大旱灾,故初则有乡民之祈雨,继则有北京军警当局之禁屠祈雨。然行之匝旬,仍无点雨,最后乃不得已而派军警督察长驰赴邯郸县请铁牌。此铁牌者,相传明代邯郸大旱,知县某百方为民祈雨而终无效,愤极而投身于井。不料知县投井后,立即甘霖下降,民赖以生。明室乃封某知县为雨神,并赐以铁牌,县民为立庙于井处。自是北方每至大旱祈雨无效,则请铁牌而  相似文献   

15.
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有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之分。有细雨、暴雨、雷雨、骤雨等之别,又有落在平原的雨、山区的雨与江河湖海的雨等之异。  相似文献   

16.
蚂蚁趣事     
知风测雨 蚂蚁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每当气压下降、温度升高、湿度增大时,它就会烦躁不安。在蚂蚁筑巢后的两三天内,必定会下雨。如果筑巢高度在2~3厘米,那就告诉人们是小雨;如果是4~5厘米,则是中到大雨。总之,筑得越高,雨量越大。若是蚂蚁由东向西搬迁,那么雨则从东面来。  相似文献   

17.
妖。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1分)1.古诗文默写(6分)(1)野芳发而幽香,(2)(3)予独爱莲之思而不学则殆。(4)受任于败军之际,(5)无丝竹之乱耳,(6)接天莲叶无穷碧,濯清涟而不 2.选出下列对古诗词名句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句从听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蕴含着诗人的爱雨之情。 B.“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出了早春的温暖欢快、勃勃生机,而且富有哲理。 C.“稻花香里说丰年”描述了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 D.“铁马冰河人梦来”一句以梦境表现诗人的报国之心,也透露出其壮志难酬的悲凉。 3.请用一句…  相似文献   

18.
唐宋,是古典诗词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在唐宋纷繁的诗词意象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态的“雨”意象群。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沙沙雨声。杜甫诗中“雨”意象出现了246次;李商隐也是写雨高手,诗中有关“雨”的意象出现了73次;柳永也对雨有所偏爱,作品中通过雨的意象运用,从而营造出万千情愁的手法不下15处。真可谓雨意信手拈来,秀外慧中、以柔为美的民族个性被融贯在纤柔的境界之中。本文试将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分为喜悦之雨、愁苦之雨、清雅之雨、禅理之雨四类,并就其各自蕴含的人生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一、喜悦之雨在喜雨诗中…  相似文献   

19.
王芳 《教学月刊》2007,(8):10-12
提起歌舞《小城雨巷》,想必看过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人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美!表演美、舞台美、背景美,三者的和谐之美!而爱美乃人之天性,自然而  相似文献   

20.
雨后见彩虹     
陈静敏 《特区教育》2009,(10):44-44
看看窗外,雨又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雨拍打着花草树木,轻轻地替小花小草洗净着他们的身体;雨落在人们的身上,悄悄洗涤着人们的心灵:雨跳在小伞兵头上,玩着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