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加剧争夺中国,酿成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无穷的灾难,客观上又造成革命发展的有利时机。至1930年夏,全国红军已发展到十四个军,近十万人,在十一个省创建了赣东北、赣南、闽西、左右江、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东江等十几块革命根据地,有一百二十七个县境,建立起苏维埃政  相似文献   

2.
论毛泽东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毛泽东提出了出击敌后,开展游击敌争,粉碎敌人"围剿"的正确战略方针;主张联合19路宰和粤军,壮大革命力量;重视和领导了苏区的经济建设,以保障革命战争的物资供给;号召苏区人民参军参战,补充了大量兵员、然而,由于毛泽东被"左"倾错误领导人所排挤,加上身体不好,以及反"围剿"战争最终失败,因此,长期以来毛泽东对第五次友"围剿"战争所作的重大贡献一直被史学界所忽视。  相似文献   

3.
*关于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国语·周语》:“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韦昭注:“贾侍中[按指后汉贾逵]云: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颥顼氏衰,共工氏侵陵诸侯,与高辛氏争而王也。”)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一年四月初,国民党二十万“围剿”军,在东西八百里的孤形阵线上,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反革命战略,兵分四路向红一方面军集结地宁都推进。在推进到吉安县富田、宁都县东韶和广昌县一线时,敌人又筑起巩固工事蹲了下来,妄图引诱红军脱离根据地前去攻坚。毛主席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形势,排除了党内逃跑主义、冒险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干扰,决定仍然依靠“人民战争”的指导路线,采取“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战”  相似文献   

5.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与熊式辉督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诸因素中,有一个至关重要而又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即:熊式辉在江西的统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些初步的考察和探讨,以求史学界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能有一个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幸福"总是来得措手不及。国际板随时准备上的传闻刚刚让A股恍如落入地狱,中国央行周三晚间出乎意料"提前一个月"调降存准率50个基点、美联储联合五国央行联合救市,消息传来一下子让各界诸侯欢天喜地梦回天堂。地狱?天堂?A股不会被"吹"起来,只会被资金"堆"起来。所以,预期导向与资金反应是我的观察重点。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第五次“围剿”方略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3年蒋介石为第五次“围剿”制定了一整套新的计划方略,使其最终赢得这场战争。该方略通体散溢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深刻地表现出其反共的不遗余力,是研究三十年代前期中国的政治、军事以及国共两党战争规律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9.
中央苏区时期,黄陂作为中共宁都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在前三次反“围剿”战争中,分别成为反“围剿”战争的大本营、指挥部、主战场。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在此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发布大量的命令、通令,取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黄陂是前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第五次"围剿"期间,蒋介石采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方针,将"围剿"定位为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的总体战,强化国民党政权的行政控制力。"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方针对"围剿"的最终走向发挥了一定作用,第五次"围剿"的最终成功更强化了人们对这一政策的印象。但究其实,这一政策真正效果实属有限,蒋介石在第五次"围剿"中的成功主要还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结果,并不完全由此政策而来。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其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又说:‘在“五四”以来的文化战线上,文学和艺术是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革命的文学艺术运动,在十年内战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运动和当时的革命战争,在总的方向上是一致的……’,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谈到一九二七——一九三七的革命运动时,曾用下面的一段话,概括了这一时期的特点:‘这一时期,是一方面反革命的“围剿”,又一方面革命深入的时期。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  相似文献   

12.
第五次反“围剿”时期,中共中央实行的是抗日反蒋的统一战线政策。这一政策是符合抗日大方向的,但由于当时中共中央处在“左”倾错误统治下,他们对当时形势及阶级关系认识不清,实际上采取的是下层统一战线政策,把许多要求抗日的中间阶层排除在外。不仅丧失了许多与中间阶层合作,壮大统一战线力量的机会,而且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商洛学院学报》2019,(1):12-19
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面对国民党的第二次"围剿",正确分析形势和敌情,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依托鄂豫陕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发挥红军的革命战斗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将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政治与军事相结合,军队与人民相结合,在疲劳并牵制敌人的过程中寻找有利战机,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这次胜利,凸显了党的路线的正确,党对军队的领导,党对人民群众力量的重视和依靠,在反"围剿"中开展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根据地建设,丰富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4.
案例再现: 在镇里的“诊课”活动中,我听一位青年教师上了《晏子使楚》这一课,其中的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1933-1934年国共间的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是一次拥有各自疆界、政权和社会组织的两个政权之间具有总体战性质的战争,战争以中共的失利而告结束。中共失利的原因,除广为人知的军事政策的不智外,还和交战另一方国民党方面战略战术的变化有关,而中共军事政策错误本身,除“左”倾主观因素外,  相似文献   

16.
“第三次浪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出自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所著《第三次浪潮》(一九八○年)。作者认为,人类迄今已经历了两次浪潮:第一次是“农业革命”,人类从原始的渔猎时代进入历时几千年的农业社会,能源基础是人力、畜力和自然力(太阳、风、水、植物等)。第二次浪潮是“工业革命”(亦即产业革命),至今已近三百年,能源基础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的无止境地开采,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艺战线上的斗争表现得十分尖锐复杂。毛泽东同志在总结这一时期国内形势的特点时说:“这一时期,是一方面反革命的‘围剿’,又一方面革命深入的时期。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新民主主义论》)具体在文艺战线上,蒋介石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前三次反“围剿”取胜的外部条件包括国民党军队与中央红军、红军内部、国民党内部等诸方面的关系。探究中央苏区红军取胜的外部条件,从实践上论证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在反“围剿”中写下的一些打油诗,辛辣地讽刺了敌人“围剿”失败的惨状,表达了红军战士取得作战胜利的喜悦之情。 1930年12月30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斗中,全歼张辉瓒率领的敌18师9000余人。战斗结束以后,红军战士在万功山的一片油花林中,发现了一个胖乎乎的家伙,他上身紧裹着一件士兵的棉衣,下穿的黄哔叽裤还来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不仅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发动过多次残酷的军事“围剿”,而且在文化战线上对左翼文化也极尽“围剿”之能事。其手段之酷烈,较之我国历史上的任何封建独裁政权,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当事者看来,似乎以为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是一定可以‘剿尽杀绝’的了。但结果却相反,两种‘围剿’都惨败了。”与国民党在文化领域的苍白形成鲜明的对照,左翼文化硕果累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左翼文化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的奠基性论著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