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在如今的信息化社会,由于初中生与网络之间存在许多契合点,使得网络对初中生影响日益增强。网络既能扩大学生视野,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又容易导致学生网瘾严重,对学生的身体、学习等方面造成危害。因此,处理好网络与初中生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人格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艾森克(EPQ)人格问卷(青少年版)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MSSMHS)对1255名初中生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进行测试,探讨其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中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较高,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与性别差异,随着年级增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渐下降;除抑郁因子外,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在人格各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心理健康水平随着E得分的增高有增高的趋势。而在P、N上的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3)人格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并对心理健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其中神经质、精神质对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内外倾对心理健康有较强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此阶段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崛起,渴望自由又依赖权威,抗拒心理、自卑心理、困惑心理以及虚荣心理成为主导学生思考的特征,这些矛盾性问题使得初中生情绪变得不稳定、思想偏激,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研究在网络环境下提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网络巳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他们的人格心理特点产生影响。网络环境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个性更加张扬,同时,也造成部分青少年学生的人格障碍与缺损,面对这种变化,我们要更新观念,正视网络,在课内外牢牢抓住网络这个阵地,创设良好的网络化环境,以完善学生人格。  相似文献   

5.
《教师》2019,(25)
近年来,湖南省宁远县第八中学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礼仪教育研究,并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主要通过上好三课、抓好规范、开展活动、营造环境、借助网络,让师生知礼、明礼、学礼、重礼、传礼,使师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得到充分提高。这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社会责任感的提升,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学生人格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现代网络迅猛发展,在惠及各行各业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给学校的班级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班主任要转变初中生从用电脑、手机来学习到沉迷玩电脑、手机的习惯,使学生在网络中能接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8.
看待人的个体社会化,不同的经典社会学理论有着不同的解释,文章分别从结构-功能学派、冲突学派、符号互动学派和发展生态学的社会化观点来探讨网络环境中的初中生社会化,以此提出网络环境申的初中生社会化的不同的理论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9.
邱武聪 《教师》2010,(14):14-14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迅速普及,整个社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在网络环境下,初中学生行为模式、道德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价值观念等将发生重大改变,给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人格发展具有整体情况良好但存在个别不良现象的客观问题,需要理性看待网络化生存的一体两面性。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小学生健康人格需要辩证对待,既应利用网络技术丰富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兴趣,也需借助网络环境密切师生关系提高立德树人成效。  相似文献   

11.
考察5·12地震对灾区初中生人格的影响。利用大五人格问卷,分别在5·12地震后第二周和第八个月对四川灾区66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测试时段得分比较发现:(1)对总体样本,幻想、敏感震后八个月得分高于震后两周得分,自律震后两周得分高于震后八个月得分;(2)对不同性别,男生震后八个月幻想、镇定得分显著高于震后两周得分,女生震后八个月幻想、利他、敏感得分显著高于震后两周,而变通得分显著低于震后两周。对不同程度受灾区初中生人格比较发现:(1)对总体样本,震后八个月,研究组变通、利他、独立、敢为、镇定、责任、乐观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对不同性别,研究组男生变通、独立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男生,研究组女生变通、独立、敢为、镇定、责任、乐观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女生。结论:震后心理工作者应该对极重灾区初中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女生。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在理论上具有健康人格塑造的功能,包括满足人格健康发展的各种需要、释放人格内部的冲动以及促使行为发生改变等。但当前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的实际作用却并不乐观,网络带来了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低水平状态、人格内部失衡和行为的病态改变等问题。教育者应当寻求积极的措施发挥网络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正功能。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学生评教机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评教活动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开展公正客观的学生评教活动,是教学管理部门需要深入研讨的新课题.开展学生网上评教的目的是使学生全员全程参与,确保原始评价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充分体现教师的综合水平,全面反映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评教应至少在开学一个月后至课程考试前之间进行,要实行动态评价,评价结果宜在本学期考试结束后公布,避免学生出现顾忌成绩心理,不能以正常心态测评.  相似文献   

14.
采用沙毓英等编制的《中国学生性格问卷(11—18岁)》对广西东兴市江平镇的96名京族初中学生进行抽样测验,采用统计软件SPSS10.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探讨京族初中学生性格发展的基本特征。研究得出基本结果:从整体上讲,京族初中生的性格发展是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的自觉性、坚持性、责任感、利他性和真诚性特质的发展较高,处于次高分区;他们的实惠性、强烈性、攻击性特质的发展较低,处于次低分区;其他特质的发展处于中等分区。  相似文献   

15.
民族性格特征研究——对侗族农村初中生人格特征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侗族农村初中生的人格特征,通过采用中国人人格量表对220名侗族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侗族农村初中生与全国常模比较,人格特征存在着差异性;侗族农村初中生之间也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具有传统多媒体的特性,又具有强大的交互性,而这种交互性因它的匿名性、隐形性等特点又不同于现实中的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和生活方式。正是这种不同,使具有不同人格倾向的使用者在选择自己需要的互联网服务的同时,其人格也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文章介绍了“人格与互联网”研究中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一,人格倾向对选择互联网服务的作用;其二,互联网对个体人格倾向的影响。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可以拓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分析高校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者人格特质,通过自编《高校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调查》问卷与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对208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自编问卷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可以用于鉴别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者,数据显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者比例为7.69%;2)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者中存在性别、学科类别差异,年级、城乡间无差异;3)无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者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者在神经质量表中差异显著,在精神质量表与外倾性量表中无差异.得出如下结论:高校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者人格特质可以概括为焦虑急切、沮丧、负罪感强、自尊心低、紧张、郁郁寡欢、抑郁、自控能力弱,强迫倾向等.  相似文献   

18.
网络成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多方面影响,造成极大危害。基于网络成瘾症的临床表现及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并参阅相关网络成瘾调查问卷等资料编制的量表,适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通过采用此量表对上海市初中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及准则关联效度,是测查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有效工具,可用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筛查和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采用金伯利·扬的网络用户自我判断量袁和艾森克人格特质量表,对商洛学院120名和西安文理学院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其中男生59人,女生147人。结果(1)被试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网络成瘾量表不同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学科性质、教育程度、生源地等变量上的差异,差异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2)被试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神经质维度、精神质维度、掩饰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内外向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3)网络成瘾者的网络依赖性和精神质维度、神经质维度呈正相关,而和掩饰性维度呈负相关。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初中聋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初中聋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为促进聋生心理健康,改善家庭环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和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对河北省85名初中聋生和120名健听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初中聋生和健听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差异;聋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高于男生;初中聋生与健听学生家庭环境在亲和度、成功性、娱乐性和控制性四个因子方面差异极显著;父母亲的文化程度与聋生的自责倾向、冲动倾向显著相关。结论:初中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环境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